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庆“打黑大审判”进入第三周,备受关注的“红顶黑老大”黎强团伙涉黑案近日开庭审理。 黎强令人震惊的双重身份被公诉人一一揭开:表面上,他是重庆市人大代表、成功企业家,掌控着重庆主城区近20条客运线路,满身荣誉,风光无限。实际上,他就是主使多起砸车、斗殴事件的“车霸”,重庆主城区多次交通大瘫痪的“祸首”,多起上访事件的幕后“黑手”,并腐蚀拉拢了运管、信访、税务等多个部门的官员。  相似文献   

2.
肖舟 《政府法制》2010,(7):14-17
2008年,重庆市掀起的“打黑风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一地方规模最大的打黑行动。涉嫌充当重庆黑恶势力“最大保护伞”的重庆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一夜之间从正局级高官沦为阶下囚,这不仅意味着他官运沉底,其人生也就此改写,更引爆了社会舆论对重庆打黑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老言 《公民与法治》2009,(11):21-23
在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显著成绩中,重庆市的战果尤其辉煌,格外引人注目。重庆市掀起的“打黑除恶风暴”,狂飙突进,所向披靡,渐入高潮。一些横行多年的黑恶势力团伙被摧毁,一批“黑老大”落网。与此同时,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一些党政干部和政法干警也被调查。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重庆市掀起的"打黑风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一地方规模最大的打黑行动.涉嫌充当重庆黑恶势力"最大保护伞"的重庆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一夜之间从正局级高官沦为阶下囚,这不仅意味着他官运沉底,其人生也就此改写.更引爆了社会舆论对重庆打黑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方剑磊  魏杰 《中国审判》2009,(11):20-22
10月12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3楼大法庭,重庆“打黑第一案”——杨天庆涉黑团伙案公开开庭审理,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审判阶段的序幕由此拉开。  相似文献   

6.
法制信息版     
重庆市黑社会头子封曼被重庆市公安局逮捕,而这个黑老大却是被某媒体曾经宣传的“大山的儿子”。据称,封曼曾因配乐诗朗诵《大山的儿子》而声名远扬,并成为“先进人物”。重庆市公安机关表示,这一案件中“黑恶势力渗透到了新闻媒体”,确有媒体人士  相似文献   

7.
焦点关键词     
《江淮法治》2010,(4):4-4
2月2日,重庆“打黑大审判”进入审判黑恶势力“保护伞”阶段。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前重庆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及其手下的“三大金刚”黄代强、赵利明、陈涛。文强被指控涉嫌犯有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等四项罪名。  相似文献   

8.
肖冰  瑞平 《检察风云》2004,(19):27-29
2004年6月8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宿州市梁化学涉黑案在这里公开宣判。庄严的国徽下,武警战士持枪列队,押上两排罪犯:第一排是黑老大梁化学及其3个儿子、2个侄子、2个外甥、1个哥哥等21名黑恶骨干。另一排是他们昔日的黑保护伞——宿州市公安局的案审室主任、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甬桥公安分局的政委、派出所长;甬桥区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公诉科科长、检察员等。站在法庭上受审,这些昔日威风八面的“大盖帽”心情十分沮丧,为保护黑恶势力,当年他们不惜徇私枉法,而今却要为“护黑”付出惨重的代价。打黑队赴夹沟调查梁化学黑恶势力自1994年以…  相似文献   

9.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09,(8):66-66
据悉,2006年2月,中央政法委部署开展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向黑恶势力发起凌厉攻势,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涉黑案件1221起,打掉恶势力1285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7万多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万余起,缴获各类枪支2500多支;检察机关公诉涉黑案件1000起;人民法院宣判涉黑案件689起,有力地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0,(1):8-10
越来越多的名律师在为涉黑者辩护 2009年岁末,北京律师成为热词。杨矿生、宣东、许兰亭、杨航远……一个个全国闻名的北京律师,将出现在重庆的审判庭上,为文强、陈明亮等重量级涉黑嫌疑人辩护。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10,(2):F0002-F0002
日前,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对黎强等人“涉黑”案一审公开宣判。黎强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等7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520万元。2000年以来,黎强以渝强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为依托,指使、授意家族成员、员工等有组织实施犯罪.形成以黎强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的涉黑职务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发现其规律和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涉黑职务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字     
《中国审判》2011,(10):5-5
18个 近期,河北、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公安机关开展打黑除恶集中统一行动,取得重大战果。截至目前,已打掉涉黑组织18个、恶势力团伙27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182名,其中包括一批在逃的涉黑组织头目和骨干成员,有力打击了黑恶势力犯罪,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坚决铲除黑恶势力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31日深夜11时12分,重庆黎强涉黑案一审终于结束。黎强的辩护律师、75岁的赵长青,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已是翌日凌晨1点多了。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最轰动的新闻莫过于重庆轰轰烈烈的打黑行动,打黑行动带来的系列新闻中最轰动的,又莫过于以司法局长文强为代表的一批或位居高位,或身披人大代表等神圣外衣的黑老大的落马.  相似文献   

16.
王晓磊  黄豁 《政府法制》2009,(19):26-27
近来,重庆掀起一场“打黑除恶”风暴:一方面向涉枪、涉毒、涉赌等黑恶势力发起猛烈攻击,让众多横行已久的黑恶团伙呈雪崩式瓦解,一方面在政法队伍中展开肃清“内鬼”的行动,多名涉嫌充当“保护伞”的人员被调查。  相似文献   

17.
近来,重庆掀起一场“打黑除恶”风暴:一方面向涉枪、涉毒、涉赌等黑恶势力发起猛烈攻击,让众多横行已久的黑恶团伙呈雪崩式瓦解,一方面在政法队伍中展开肃清“内鬼”的行动,多名涉嫌充当“保护伞”的人员被调查。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监督》2009,(11):18-19
“指控犯罪,是我的职责所在,份内之事!”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公诉一处处长冉劲清了清沙哑的喉咙,儒雅而不失正气地说。在日前结束的黎强涉黑案庭审中,办案组这位40岁的重庆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创造了一项记录:由于指控黎强团伙的起诉书多达59页,作为第一公诉人,他宣读起诉书就花了2小时10分钟。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最轰动的新闻莫过于重庆轰轰烈烈的打黑行动;打黑行动中最轰动的,又莫过于一大批红顶官人成为黑社会的保护伞,同时相当数量的黑老大又分别顶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红顶帽子!与前台打打杀杀的黑社会小喽罗相比,这些黑社会的“白领”“红顶”们掌握着支配社会运转的最重要能量:权力、地位、金钱、人脉、暴力乃至通过慈善等活动占据道德高点,而在背后,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27日,因“打黑除恶”而名震江湖的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在重庆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上以全票当选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政府在人事任命议案中对他的评价是: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宗旨意识和大局观念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工作思路清晰,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围绕“平安重庆”建设,大力实施交巡警合一、专业警察进校园等警务体制和勤务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