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为核心、以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2.
任旭彬 《长白学刊》2010,(2):154-157
生态审美化建构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把生态审美融入生态文化建设中,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人居环境景观化,生产生活生态审美化的生态审美体系,包括创建和谐的生态文明村、生产与生活的生态审美化提升,以及建设大众的生态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3.
刘旭芳  王明安 《传承》2014,(8):84-85
工业文明必将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城市。生态文化引领城市永续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基本框架是"一条主线、二大内容、三个主体、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林建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26-27,34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出发,指出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生态伦理建设、生态经济建设以及生态治理建设三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生态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技术技能、社会保障和精神支持等四个方面。研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地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生态知识,使这些传统生态知识更有利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应考虑建立高效生态经济系统机制,即可以与生态相融合的生态经济建设。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生态金融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推动生态金融建设,需要明确生态金融概念,协调生态与金融的关系,全面建设生态金融体系,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功能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实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8.
李惠宁 《传承》2010,(30):58-59
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深度剖析生态文明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在认识上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主动融入到世界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的大潮中去。  相似文献   

9.
周鑫 《人民论坛》2015,(5):107-109
生态治理是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开展生态治理。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把生态治理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既有利于推动生态法治化进程,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要求。作为国家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生态治理效益不明显,地区生态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制度和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  相似文献   

11.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环境保护理念到生态文明理念的转换,从对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到对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知发生历史性变化,并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基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之大者”的科学思想武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孔凡芳 《人民论坛》2010,(5):278-279
在当前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大力加强库区全体居民的生态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态道德素质。这对于三峡库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后三峡发展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良性运营和管理,以及全国的生态文明发展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道德教育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强调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要求人们承认和确立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这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当前需要大力推进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生态道德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金 《前沿》2008,(9):156-159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和法律的强力支持;但生态文明建设本身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长久性,更需要道德力量的参与。在我国构建生态道德具有良好的文化传承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现代生态道德建设最强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清楚认识生态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应该遵循的原则对生态道德建设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贺善侃 《学习与实践》2006,(11):129-132
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导引。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的灵魂。首先,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放在首位。和谐理念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强调生态文化的和谐理念,必须强调生态道德观念,建构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观念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它扩展了道德功能的领域,把传统道德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调整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凸现道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功能。其次,生态城市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节约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的城市需要以价值文化体系为核心。最后,市民的生态意识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培育市民的生态意识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抓落实。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必须想好下一步的出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倡生态理性的作用,但是生态理性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以生态非理性作为辅助,生态理性动力机制的不足要求生态非理性的协助,生态非理性的扬弃帮助生态理性重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非理性的作用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以培养"生态人"为目标旨归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起着重要的个体生态思想启蒙作用:培养生态意识、建构生态责任感和树立科学的人文观.要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加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推行生态教育的全民性和终身性,重视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论述了生态、生态文明和绿色北京的科学内涵,阐明了城市生态包括人类行为的社会生态、物质代谢的经济生态和环境友好的自然生态三个层次,是绿韵(蓝天、绿野、沃土、碧水)和红脉(产业、交通、城镇、文脉)的融和,是天、地、人关系的和谐.提出绿色北京建设的三大支柱(安全生态、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绿色北京建设当前急需搭建的十大生态服务平台及其相应的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9.
王光荣 《前沿》2008,(7):170-172
社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有助于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塑造公众生态文明行为,培养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能力。因此,要充分开展社区生态文明教育,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徐震 《今日浙江》2013,(1):50-51
生态文明是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自2002年起,浙江省委先后提出建设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既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引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三位一体",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