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陈晓东 《党的建设》2012,(10):57-57
河北省阳原县葵花种植大户、要家庄乡牛蹄庄村农民陈史明一家人正忙碌着装箱,他说:“我家每年都种100多亩的葵花,原来只收入1万多元,现在加工成了‘明星’葵花,一年能收入4万多元。”  相似文献   

2.
15亩优质牧草、30头西门塔尔牛和1000多株矮晚柚是岳家镇六阁村赵治凯家的骄傲,他家去年收入高达4万多元,还带动15户农户致了富.这一切源自村里那个小小的图书室.  相似文献   

3.
谢玉英 《实践》2008,(7):25-25
"今年我们家光卖林地里的蘑菇就收入700多元,山上的杨树都长到碗口粗了,杏树头几年就结果了,一年能收杏核1000斤,也能卖上千元,林地里每年产草10万斤,舍饲100只羊没问题.靠承包荒山我家每年就增收1万多元。"这是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工作部新丰嘎查农民高荣,望着自己10年前承包的荒山,向笔者讲的话。  相似文献   

4.
1月25日,当农十三师红星一场园林三场职工李文红数着厚厚的钞票时,情不自禁道:“我今年收入5.3万多元,这真是沾了政策的光。”“是的,按年初承包合同计算,李文红100余亩棉花地,一次收入应该是l.56万元。但通过连里、场里及上级部门3次返还了他3.77万元,李文红共计收入5.3万多元。今年兑现时,场里  相似文献   

5.
“以前我们一家人东奔西走,一年也就收入万把块钱,现在家里办了农家乐,不用出门,每年就能有几十万的收入.”王坝乡大水沟村村民肖子春高兴地说. “我家的4亩核桃园,经过综合管理,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望关乡沈湾村村民李仲义笑着说. “我家种了4亩魔芋,收入了3万多元.”铜钱乡罗坪村村民罗明全说. 在康县,生态扶贫已经悄然成风,俨然成为当下最“时髦”的扶贫手段.  相似文献   

6.
从2013年开始,二师二十四团工会创新机制,发掘潜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拓宽职工增收途径。该团结合团场实际,制定了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实现"456"的目标,即2013年职均增收4000元,职均收入3.1万元,2014年职均增收5000元,职均收入3.6万元,2015年职均增收6000元,职均收入4.2万元,比2010年职均收入翻一番。2013年,按行业分别实施职工多元增收"123456"工程,即畜牧业  相似文献   

7.
致富参考     
织金县八步镇:绿肥生态产业链带动农村经济循环发展走进织金县八步镇水塘村万人坟组的孙德荣家,孙德荣最喜欢向人聊起他家种植绿肥的好处:一年种10亩绿肥,养50来头猪,收入20000元左右;猪粪生产沼气,用来照明、煮饭、烧水,每年还可节约电费400多元;沼液、沼渣作肥料, 一年节约肥料钱600多元;所饲养的猪没有使用添加剂饲料, 还能卖好价钱。  相似文献   

8.
淮水 《支部生活》2005,(12):22-23
南洒镇新寨村是元阳县一个只有49户204人的傣族村。近年来,村里实施“十户一体”工程,面貌发生很大改变,村里道路整洁,猪羊满圈,村外郁郁葱葱,瓜果飘香。白开亮是村里第一个依靠农业科技种植荔枝、芒果、冬早蔬菜致富的党员,家里的田一年3熟,每季收入达2000多元,加上20亩水果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可达到4000元左右。他联系的致富户陶海明在他及村干部的支持下,去年8月至11月,建起了12间标准猪圈,进行科学养猪,目前已养到105头,全年的毛收入可达到17万元。更令人高兴的是,他们联系的贫困户也开始行动起来,投入养猪种果致富的队伍中。  相似文献   

9.
“今年,汪支书来园子里指导柚子管理,我都记不得有多少次了,反正一到关键季节总能看到他!”薛小平的脸上充满了感激之情。老薛算了一笔账,今年,如果气候正常,再加上管理到位,他的柚子园收入可达3万多元。今年,泸州市纳溪区以开展“万名党员公开承诺服务”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党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人户、走进生产一线,以签订《公开承诺服务责任书》的形式,明确2-3项服务内容,为建党9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0.
党员一件事     
走进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前山头村,映入眼帘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集体收入达到20万多元。然而谁能想到,5年前该村还是个无班子、无资金、无正气的“三无”村。  相似文献   

11.
“烤烟卖1.9万元,玄参收入1万余元,加上生猪等其他项目,比2004年增收5000多元。”2005年11月11日上午,正在帮邻居建房的南川市德隆乡茶树村村民吴小华乐呵呵地给笔者算起收入账来。吴小华说,他家的烤烟种了四五年,由于面积小,管理差,一直没有增加收入,2005年,驻村干部周超和李云领着技术人员经常往他家里跑,比他自己还着急。  相似文献   

12.
佟立祥、吕秀英夫妇是长春市朝阳区双德乡三家子村的普通农民。和许多农民一样,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他们过着贫苦而单调的生活,想富却没有机会富。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年,传文祥家就收入了 700多元。在当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第二年,他们夫妻在承包地上又建起了一栋蔬菜大棚,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在大棚里种菜,收入要比在大地里种菜高得多。一栋大棚,当年就给佟立祥家带来了1万多元收入。由于扣大棚,佟立祥很快成了村里的富裕户,手里有了钱,他家盖起了三间大瓦房。 佟立祥靠大棚种菜脱了贫,…  相似文献   

13.
5月9日,是农二师二十一团130名职工最高兴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从兵团农行二十一团支行和焉耆工商银行拿到了289.8万元的发展自营经济贴息贷款。 近年来,二十一团把发展自营经济作为致富职工的新突破口,先后建起了养殖小区、垦区封育草场,积极为职工发展自营经济铺平了道路。至2002年底,该团完成自营经济收入1954.8万元,获纯收入864.3万元,户均收入2097元,从事牧业养殖的人员2689人,专业户187户;畜牧存栏数32264头(只),其中,羊2.3万只,猪5898头,鹿490头,牛490头。  相似文献   

14.
老天爷真给面子,在贵阳时还是满天阴霾,一到丹寨便开始 放晴。吃罢早餐,便赶到离县城2.5公里的卡拉村,村书支王玉 和已在路口等候。走进他家院子,满屋的鸟笼便深深地吸引了我, 几个商贩正在清点鸟笼数目,和煦的阳光从窗户外照进来,投射 在他们身上、鸟笼上……我赶忙拍下了这难得的一瞬。 卡拉村共有114户,其中98户从事鸟笼编织,年产24万个, 仅鸟笼销售一项收入就达8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 等国。我问村民吴文远,从事鸟笼编织年收入多少?吴文远笑了 笑说,以前全家每人每年才一百多斤大米,现在仅卖鸟笼一项年 均收入就有2万多元。我见他家家具新崭崭的,电视机、影碟机 等家电一应俱全,楼下还停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像吴文远家这  相似文献   

15.
工作揽胜     
今年以来,咸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切实负起国债专项资金项目执法监察责任,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查纠国债违纪资金 660.75万元。   咸阳市按照有关要求,对近两年来收入的 31亿多元国债中 21个项目的 16个问题逐一清查,共查出违纪资金 660.75万元。对拨付不足不及时的 400多万元限期拨付,截留、转用、挪用的 69万多元坚决纠正,应自筹的 180万元限期到位。对优化投资环境,保证国债合理有效使用,提高使用效益起到了推动作用。 平利县采取措施消灭办案空白乡镇   (平利县纪委办 )2000年,县纪委、监察局采取五条措施,于 8月上旬一举消灭…  相似文献   

16.
求实创新走向世界──记内蒙古青松制衣有限公司刘海峰内蒙古青松制衣有限公司是引进国际先进制衣设备,生产仕奇牌高档男女西服套装的中外合资企业。一九八八年建成投产,年产量20万套。目前,产品50%销往日本及美国,其余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青松公司以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13,(8):40-42
<正>过去的龙头村基础差、底子薄、环境脏,且人心涣散,村集体负债十多万元,是全镇出名的后进村,村民们在镇里觉得没面子。而如今的龙头村脚下的路不再泥泞,放眼望去是错落有致的砖瓦房,村里的干部、村民集聚一堂共话村里事,人心齐、干劲足。近年来,龙头村不但发展了畜牧、水产养殖业,每户年平均收益已达6万元,还成立了中草药合作社。据统计,2012年龙头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人均收入1.1万多元,龙头村在镇里抬起了头。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不久农二师二十一团召开的六届一次职代会上,有一位开着小车来开会的代表着实让人羡慕了一阵,这位代表就是靠种地发家的五连职工刘贵智。 刘贵智是老军垦的后代,一直都战斗在农业一线。2000年,刘贵智和爱人筹措资金一次性租赁了360亩地,分别种上了辣子和小麦。这一年,刘贵智夫妇头一次把土地当成了自己的土地来种,及时施肥打药,科学控水管理,年底,辣子收入5.4万元,小麦收入7000多元。  相似文献   

19.
魏堃  秦超  彦军 《先锋队》2014,(7):35-35
刘顺兰是一名普通农家妇女,患有耳聋残疾,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刘顺兰的丈夫王爱国已经60岁,长期在外打工,月收入仅1000多元,儿子在沁县中学上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2013年11月,刘顺兰被长治市中医研究所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截至目前,刘顺兰治病已花销6万多元,后续治疗每星期透析两次都需要花费400多元。由于难以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2月,我被组织安排任贵阳市花溪区麦坪乡杉一村党支部书记。杉一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当时村集体无一文收入,还负债4万多元,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和治安状况差,民间纠纷频发。面临重重困难和压力,我硬着头皮走马上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