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江泽民总书记围绕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把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应有的理论和政治高度;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方针、原则;阐明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所应采取的对策,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化和发展了党的建设学说,为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根据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党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提出了关于党的建设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其中,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的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成为新时期党建实践健康发展的正确指南。一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党建指导思想的阐发上,既坚持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二大.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期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不仅制定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特点和需要的新党章.提出了党的建设新主题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而且还成功解决了领导层的新老交替,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依据翔实的史料,就中共十二大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贡献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从多方面论述了党的建设问题,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光辉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化代建设的成就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科学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党建学说,而且反映了党的中心任务变化以后对党的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古田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主张,并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进行了成功探索,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历史启示: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行动指南;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努力实现党的思想建设的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前提;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同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全面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开辟了党的建设新纪元,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执政党建设的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能否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建立…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它不仅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理论上进行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同时也在行动上提出了具体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更给新时期的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标准。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尤其是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就是要紧密围绕“三个代表”思想这一新标准来展开。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衡量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只有50几名党员。今天,我们的党员数量已经发展到640…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建设的新布局。新时期党的建设新布局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成果,应从系统与要素关系角度把握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题论,提出党的建设要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而展开;二是布局论,确立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布局;三是取向论,把“科学、民主、法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成果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党的建设主题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党的建设的布局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党的建设的取向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宁 《世纪桥》2009,(11):13-14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特别明确了党的建设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这样就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有效地连接起来,使党的建设成为一个整体。只有抓住党的建设的这条主线,才能更好地推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了建国以后党的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吸收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鲜成果,依据党的总任务的需要,制定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这一建党目标,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和根本的问题。党的建设目标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规定着党的自身建设的总体要求。无产阶级政党执掌政权以后,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始终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任务。早在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同时,领导全党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十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取得了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充分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努力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8,(10):60-60
据9月2日的《光明日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历史新时期。30年来,我们党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江朝伦 《当代贵州》2013,(35):38-3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任务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抓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在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中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企业党的建设面临的若干问题徐万珉,李明90年代,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各种新的经济形式、经济成份不断出现,同时也给新时期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并得到有效解决。一、关于领导体制企业的领导体制,一直是企业党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中共历次党建全会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8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召开过六次关于“党的建设”的中央全会。新时期中共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决定,几乎都是由这六次全会来完成。六次“党的建设”的全会不断丰富了党的建设的新布局,系统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新目标,科学总结了党的建设的新经验,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新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纲,切实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  相似文献   

19.
《决定》既坚持了党的优良传统和我们党新时期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又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在党的建设理论上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王建军 《世纪桥》2008,(6):11-12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大法宝,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十七大报告要求“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中,要不断吸取历史经验,把群众路线发挥运用到其中去,用群众路线推动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发展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