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扫描     
<正> 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7月20日晚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布莱尔任首相以来第二次正式访华,也是他2001年获连任首相后第一次来访。此次陪同布莱尔来访的有他的夫人谢丽、政府要员以及英国知名企业家组成的企业家代表团。  相似文献   

2.
美国执意要对伊拉克动武,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反对.在与美国关系最密切的盟国--英国,反对和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最近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9%的英国工党议员和71%的民众反对美国打击伊拉克.布莱尔首相在美国扬言要对伊拉克动武之初,对美国试图单方面扩大反恐打击面有所保留.随着布什要对伊拉克动武的调门越来越高,布莱尔于9月6日在飞往美国与布什总统就军事打击伊拉克问题举行会晤前,终于明确表示支持美国对伊动武,并表示准备为此付出"血的代价".7日在戴维营与布什会晤了3个小时后,布莱尔说:"英国决不能看着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置之不理","即使联合国安理会其他成员反对军事行动,英也将出兵同美国并肩作战".  相似文献   

3.
【事件】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日前,英国财政大臣戈登&#183;布朗断然拒绝了首相布莱尔打算购买专机的计划。布莱尔及英国部长出访,都是向英国皇家空军借调军机或租用商业包机。为方便,布莱尔想购置一架类似美国“空军一号”的大型喷气式客机,作为自己出访各国的专用飞机。但财政大臣布朗毫不客气地说,政府公共基金很紧,而且还有比添购首相专机更要紧的事情等着花钱。如果布莱尔执意要购买专机,他必须从首相府和外交部的现有经费中找到购买新机的费用。  相似文献   

4.
1997年5月布莱尔上台后,依托“新工党”,大力推介“第三条道路”,以图建立跨世纪的“新英国”。1999年布莱尔将会面临哪些机会和挑战,又会将一个什么样的英国带入下一个千年呢?改革之年布莱尔是携带着改革方略入主唐宁街的。一年多来,他的改革遍及英国的各个角落,触及到英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英国是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有过的辉煌,因为因循守旧和保守自足而呈现出日薄西山的气象。因此,布莱尔的改革如一股悄然而起的春风,给英国带来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去年9月,布莱尔在英国工党年会上说,1999年仍将是个改革…  相似文献   

5.
2003年8月29日,英国首相府突然宣布,布莱尔的公关主管坎贝尔即将辞职,这条爆炸性新闻让此间各媒体连续播放了对政府各方人士的采访。而《每日电讯报》则称:坎贝尔的辞职代表着英国近代政治史上首相与助理亲密关系的结束。 坎贝尔一直被认为是布莱尔最亲密的助手、唐宁街的强势  相似文献   

6.
英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非常复杂,1997年布莱尔工党政府执政后,首批措施就包括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原有的各种监管金融机构被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专门的金融服务局,形成了不按机构监管而按功能监管的格局.在金融服务局体制下设立了金融监察机构,它是新的监管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布莱尔担任英国首相的十年间,在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因深陷伊战泥潭而最终被迫下台。他为继任者留下了三年时间以备下届大选,相信后布莱尔时代工党的内政外交的轮廓不会有太大改变。  相似文献   

8.
《国家安全通讯》2002,(12):60-60
10月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经英国安全部门证实,爱尔兰共和军的间谍网截获了大量秘密情报,提供给爱尔兰共和军和其政治组织新芬党,使他们在同英国政府的谈判中占据了有力地位。这些情报甚至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电话会谈记录。这一消息公开后,北爱自治政府面临解体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构筑人才高地,先要从人才谈起. 最近,布莱尔政府对所有20岁以上的创造性的人才,一……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3日,一名叫山姆·罗斯菲尔德的英国军方情报机关的前特工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英国首相布莱尔和英国政府,称自己曾受英军方情报机构派遣,到北爱尔兰军事组织爱尔兰共和军(IRA)卧底。这一秘密派遣计划“使他面临生命危险”。为此,他向布莱尔政府索赔15万英镑,向英国国防部索赔35万英镑。罗斯菲  相似文献   

11.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2):5-5
<正>布莱尔:支持布朗为继承人1月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首次点名财长布朗为继承人。过去,布莱尔一直避免在公开场合点名布朗做为首相继承人,只是赞扬布朗在经济政策上取得的成果,并表示钦佩。布莱尔同时也表示他将在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一贯吹嘘其国家安全体系组织健全、制度严密,无懈可击。然而,近年来,英国情报机构人员被策反、泄密事件频繁发生,谍报机关人员变节等丑闻接连不断,给布莱尔首相的工党政府带来了无限烦恼。  相似文献   

13.
自科索沃战争爆发和北约新“战略概念”出台后,一种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帜、以武力打击为手段、介入别国内部事务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思潮———“新干涉主义”日益成为学界及政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且经西方国家领导人如布莱尔、克林顿等一再加以阐发,此种理论渐有主导西方国家外交政策之势。英国现政府作为“新干涉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其在科索沃战争及其他国际事务中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在“新干涉主义”理论尚未最终成型、而其鼓吹最力者———英国工党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正处于探索之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就极具理论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14.
布莱尔的盲大臣布朗克特,今年49岁,也是位少壮派,他不但官至教育与就业的部长,而且还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兑现布莱尔在竞选时许下的最大诺言——改革教育。颇有新官上任欲有作为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张锐 《观察与思考》2007,(13):56-57
10年前——1997年5月2日,年仅43岁的布莱尔率领工党赢得选举,将英国带入“新工党”时代,他也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10年后——2007年5月10日,布莱尔在英格兰北部特里姆登工党活动中心正式宣布于6月27日辞去英国首相职务。作为英  相似文献   

16.
3年前戈登·布朗以逼官方式迫使布莱尔辞去英国首相一职时,大概没想到自己离开首相府的背影比布莱尔还要黯然。5月11日,在首相府前携妇挈子宣布辞职时,布朗眼带泪光。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起3年前这一刻布莱尔的泪光。  相似文献   

17.
5月10日,英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只有26%的选民对首相布莱尔的执政表现感到满意,绝大多数选民希望布莱尔提前下台。就连工党内部,也有多名议员联名“逼官”。一时间,让布莱尔“下课”的  相似文献   

18.
<正>几乎在西方媒体上销声匿迹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突然在中国变得炙手可热。据报道,"11月6日,布莱尔对广东东莞一个豪华别墅开发区进行三个小时的访  相似文献   

19.
挪位意识     
《新东方》2005,(3):43-43
有一次随团到英国某公司考察,与我们接洽的是一位女士,办事干练利落、作风泼辣。谈完公事,团内同人称赞她颇有"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之风。该女士对此却甚不以为然,她说她更喜欢现任首相布莱尔,  相似文献   

20.
《观察与思考》2007,(13):14-15
观点看法 布莱尔的告别之旅一无是处,不过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放纵他的虚荣。——英国影子内阁大臣克里斯&#183;格雷林批评布莱尔的全球告别旅行花费太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