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值此万象更新之际,我谨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向广大台湾同胞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重庆对台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祝愿和衷心的感谢。2017年,重庆市台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立足实际,善谋实干,全面深化渝台交流,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步。充分运用"重庆·台湾周"等平台,着力推动渝台两地经济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2.
台湾掠影     
王虹 《世纪行》2014,(2):42-43
<正>2013年的金秋十月,我们一行赴台考察了七天。当飞机冲上蓝天,朝着台湾飞翔时,我脑海里不由自主地翻滚着台湾历史片断:162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紧接着西班牙人来到,随后,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1641年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人,使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复台  相似文献   

3.
邰言 《台声》2007,(7):64-65
1943年11月《开罗宣言》后,蒋介石开始加紧筹划台湾的收复工作,1944年指示相关部门研拟复台计划,批准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中央设计局台湾调查委员会(简称‘台调会’)”作为负责收复台湾工作的职能机构。  相似文献   

4.
<正>新年甫至,万象更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中共重庆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向广大台湾同胞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重庆对台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刚刚过去的2018年,重庆市委台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央对台工作部署,切实落实市委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5.
金芒 《台声》2003,(12)
记者:得姓于5000多年前的张姓,无论在大陆、在台湾都是赫赫有名的第三大姓。300百多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出生入死的有一大批张姓将士,其后裔及明清年代自闽粤入台的张姓先民,为台湾的开发奠定了根基。台湾张姓知名人士很多,如“番仔驸马”张达京、台湾新文学先驱张我军、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等等,今天就请郑老给我们讲讲台湾张姓族人的事迹。郑坚:台湾第三大姓张姓族人,史有记载的最早入台的是300多年前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众多将官:如殿兵镇张荣、游兵镇张华、张在、张骥、后提督中协张显、水师副将张钦等等。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自闽粤…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45周年。凡我台湾子民,都应牢牢记住历史上这个非常的日子,都应永远缅怀“开台第一伟人”郑成功为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经营开发台湾的丰功伟绩。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致力于开发台湾经营台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营台湾,就没有今天繁荣发达的台湾。因为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台湾还只有数万原住民和数万大陆汉族移  相似文献   

7.
陈小冲 《台湾研究集刊》2004,31(2):68-73,80
十七世纪上半叶日本与台湾之间曾经有过繁盛一时的御朱印船贸易,以长崎代官末次平藏和中国商人李旦为首的地方政客和贸易商从对台贸易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从而奠定了其在台商业利益基础,这就为后来的滨田弥兵卫事件埋下了伏笔。史料还表明,锁国后的日本政商仍然与台湾保持着间接的联系,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才彻底断绝了日本对台湾的早期野心。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日战争不断深入和全国人民强烈呼吁,国民政府开始从舆论和外交上做收复台湾的准备,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发表,台湾回归祖国已成定局。随后,国民政府于1944年3月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展开接收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这些工作为台湾的顺利接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金芒 《台声》2003,(10)
记者:台湾素有“陈林半天下”之说,林姓是台湾的第二大姓。据我所查的资料表明,台湾林姓占总人口的8%还强,即在180万人左右,也可谓人多势众了。那么林姓族人在开发、建设台湾的过程也一定有不少杰出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今天能不能请郑老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拓台先烈林凤、林杞郑坚:林姓族人在台湾可谓精英人物辈出,最早受到台湾先民崇敬的当数340多年前跟随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入侵者、收复台湾的两位武将林凤和林杞。记者:那么就请您给我们讲一讲这两位将军的功绩。郑坚:林凤是福建漳州龙海人。1661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立了大战功后,立…  相似文献   

10.
收复台湾 经数月英勇战斗,1662年2月1日,郑成功率领军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正视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我国及亚太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牢记历史,反对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和美化侵略战争,警惕军国主义势力东山再起,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战中罗斯福奉行"先欧后亚" 战略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中罗斯福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既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具体体现,又反映了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同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为该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申报》站在台民和中华民族立场上,同情支持台民抗战,其言论着意于倡扬台民的“忠君保台”精神,为台民的自立及成立民主国辩护,声援台民的抗日保台斗争,并塑造、赞扬了刘永福保台护民的英雄形象,提出一些颇有见地的战略战术建议,有力地反驳了《万国公报》等外报对台民抗战的污蔑和指责。特别是《申报》从台民英勇顽强的斗争中,看到了蕴藏在民众中的巨大潜力,预见此乃民族的希望。换约接受后,清廷上层对台湾问题集体失声,《申报》则成为大陆支持台湾抗日的舆论中坚。  相似文献   

14.
抗战至抗战胜利初期 ,陕甘宁边区逐步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选举法规 ,同时 ,在选举实践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创造与积累了若干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是边区在战争和国民党顽固派经济封锁的特殊环境下 ,为保障边区工业日用品军需民用的自给而建立的合作生产组织 ,它在以自力更生实现边区抗日军民工业日用品的自给或半自给的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并成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和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Fan Yongming 《当代中国》2008,17(55):375-382
Most of the conflicts and problems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have their roots in two main issues: the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and the status of Taiwan. And the historical and the Taiwan issues have been exacerbated by other disputes such as competing territorial claims, ownership of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planned Siberian pipeline. In spite of these conflicts and frictions, it must be noted that there are broad common interes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irstly,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econom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Secondly, China and Japan working together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Asia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entire Asia–Pacific region. Thirdly, in the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arena, room for cooperation is even broader. The imminent issue at present is to seek an appropriate solution to the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re is both a need and a possibility for closer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n spite of real difficulties and potential clashes. Current Sino–Japanese relations have unprecedented hopes, which particularly require people to view and handle th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from a strategic height and in a long-term perspective. Friendly coexistence and win–win cooperation are the only right choices in line with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both of China and Japan.  相似文献   

17.
本文聚焦中日间关于台湾问题的“1972年承诺”,对中日两国围绕台湾问题存在分歧的症结及解决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日本一直不肯直接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并经常在这个问题上制造摩擦(如邀请台湾政治敏感人物访日),除了因为他们有些人无意认真遵守《开罗宣言》的规定之外,还因为他们不得不受美国台湾政策的影响以及他们固有的对台湾的战略思考所致。中日间关于台湾地位问题的“1972年承诺”就是鉴于日方这种法律、政治和战略考量,在中美日三国合作的背景下妥协的产物。笔者认为,随着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趋于形成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必将为中日间关于台湾问题的合理解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出于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需要 ,扶植日本发展军事力量 ;日本在吉田茂战略思想的基础上 ,亦确立了渐进式扩军路线。以 195 0年朝鲜战争为契机 ,日本由组建“国家警察预备队”而迈出重整军备的第一步 ,至 196 0年前 ,日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已具规模 ,完成了三军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明治后期台湾闽南话会话课本的编写与日本侵略台湾有关.以适用的行业钡域和内容而分类,可以看出其实用的特点.其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比较科学,比如词组本位教学法和会话情景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从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还可认识到其闽南话方言史研究价值.但要明确一点,其毕竟是日本当时推行其殖民化语言教学的产物,历史局限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