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致富思路以来,它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经过短短18年时间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人民生活日益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致富思路。但是,在执行这一政策的同时,由于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也引起了人们的心理不平衡。特别是1992年以来,由于价格调整、股市波动、房地产升温、金融秩序混乱、不平等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迅速拉大,群众从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议论纷纷,甚至有些…  相似文献   

2.
论西部地区迈向21世纪的经济大开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一样,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西部经济要崛起,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是促使西部经济腾飞的关键。一、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  相似文献   

3.
农村一批先富户的出现,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七年来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结出的硕果。它对繁荣整个农村经济,使广大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应当看到,由于一度时期客观上的因素,加上先富户本身的一些原因,也引起了人们的一些议论,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看法。鉴于此种情况,更鉴于先富户影响大,不可草率从事,这里拟就有关的问题作一分析。一、先富户产生的原因及作用农村先富户的产生,根本的原因是党的富民政策的实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依照实事求是的精神,采取了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央倡导的新政策,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靠辛勤劳动,收入先多起来,生活先富裕起来,然后通过一定的经济传递和带动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和越来越多的地区走上富裕之路。这种新政策的实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了在分配制度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率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实践证明,这个政策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正确的政策。但是,在理解和贯彻执行这一政策时,由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从上到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但是对于知识分子是否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少人还是有疑问的。这就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从而拉开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序幕。回顾十年来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是不平凡不寻常的。十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全面而准确  相似文献   

7.
邓 小平同志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 ,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 ,构成了邓小平群众观的主要内涵:1 .邓小平同志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突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群众观的核心革命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怀着美好的追求、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目的也在于企盼美好生活的到来。因此 ,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成为邓小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时 ,把人民的利益和追求融入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改善人民生活的几点看法宝鸡市委党校马全生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通篇都贯穿着改善人民生活这一重要的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也是衡量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其主要观点,一是人民生活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摘自邓小平同志一九八六年五月至九月同外宾的各次谈话。在这些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全面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和平与发展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当前贫富差距状况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收入 ,贫富差距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重大的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 ,为人们普遍关注 ,我国社会贫富差距状况怎样?如何看待 ,如何有效地抑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趋势的发展?这不仅是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一、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状况自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政策 ,这无疑是正确的 ,它使得我国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但是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由于客观上存在着的体制、文化和性格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中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1.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鼓励劳动者为国家贡献聪明才智的正确方针,这在农村改革中已经得到证实。在城市改革中,同样应当坚持这一方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和按劳分配的客观要求.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这就消除了人们之间对立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深刻地总结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这个谈话,从客观基础上说,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全体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从主观因素上说,它又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又一光辉成果.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精神,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重要谈话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的重要谈话中所提出的改革理论,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不仅从实践上总结了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而且在理论上抓住了实事求是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突出了生产力标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论点,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  相似文献   

14.
一个正确的“大政策”的提出1978年12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对东部和中西部互助互利。协调发展,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构想概括得更全面、更准确,他设想在二十世纪末人均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时,就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贫富之间的差别问题。应该强调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考虑到国内各个不同地区的特点”,东部地区具有加快经济发展和先富裕起来的优势,国际投资也向该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为党和人民留下了永恒的政治遗产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崇高鲜明又独具魅力的革命风范"。信念坚定是邓小平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精神脊梁;热爱人民是邓小平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开拓创新是邓小平最鲜明的领导风范,战略思维是邓小平最恢宏的革命气度,这是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和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特点,坦荡无私是邓小平最光辉的人格魅力,这是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和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研究邓小平崇高品格风范的历史影响及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典型示范意义在当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行的是集中型的政治权力分配制度,即在中央集权前提下,政治决策权力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进行合理分配。这就决定了我国各地各级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上呈现出总体一致性。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实际情况有差异,上级地方政府与基层地方政府的政策决策职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上存在梗阻。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也反映到不同层级政府对政策执行的不同保留态度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所谓政策执行梗阻的现象,本文就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梗阻表现、深层原因以及纠正措施,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安定团结”、“稳定压倒一切”、“中国的最高利益是稳定”等有关社会环境论述的深刻命题。邓小平同志的社会稳定思想,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当前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保樟作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的政治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正是由于制定并执行了这样的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4,(3):39-4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理论纷纷发表研究文章,现将他们的部分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1,(6)
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针政策,就是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从1991年到2000年这十年中,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其基  相似文献   

20.
本刊这一期《中南海纪事》专栏发表了《同舟共济肝胆情》一文,值得一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完善这一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它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西方多党制的孕育和试验,民国初年出现过300多个政党,互相攻讦,拉拢收买,搞得乌烟瘴气。1927年后,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它根本不允许其它政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