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习龙 《求索》2014,(9):138-142
近代私人文献蕴涵着丰富的宝藏.目前对官修史书编纂特点的研究还没有跳出官方档案的窠臼,所得出的近代官修史书编纂已经衰落,官修史书编纂体制和程式已经僵化,官修史书编纂的成就不足等观点,并不能涵括近代官修史书的实况.官方档案只是揭示了官修史书编纂实态的部分情形,如果我们能将眼光投向私人文献,史料的尽量扩充会对我们分析和总结官修史书的特色和成就形成丰富的证据链.近代官修史书种类繁多,包括国史、实录、圣训、会典、方略、正史等,每一种官修史书的编纂都与近代史馆的成熟与发展密切关联.近年来,有些学者已经注意采用私人文献研究近代诸种史馆的运作机制、人员构成、史料征集制度、奖惩制度等,也有一些学者开始搜集私人文献留下的丰富的有关官修史书纂修的史料,包括体例、内容的讨论与协商,编纂宗旨、思想、方法的争论与交锋,史料征引的讨论等.但既有的研究明显体现出厚薄不均、轻重有失的特点,这势必会妨碍对近代官修史书编纂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二十四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二十四史”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史”,所提供的历朝历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史实之繁富,治国经验教训之丰富,可以说古代史书无出其右者。毛泽东很重视阅读“二十四史”,其重要部分读得很细、很熟。他读此书,与史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更强调总结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和兴衰之由。毛泽东留下了阅读“二十四史”的大量批语,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监狱职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发展和完善标志着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与刑罚制度逐渐走向文明。中国古代监狱职官制度奠基于奴隶制时期,发展和完善于封建制时期。中央和地方行政官吏统辖司法、狱政大权,此乃中国古代监狱官员制度一大特点,这对后世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并且有着二千多年交往的历史。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印象,似乎中国人对于日本是既知的,或者说,日本是中国人了解得最多的国家。其实,情况并非如此,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对日本的实际了解都是有限的,其中存在着值得正视的误区.古代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从《汉书·地理志》中关于“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的记载,到“汉倭奴国王”金印在日本的出土,说明早在公元初中日之间就开始了交往。之后,我国历代官修史书均有对日本及中日交往的记载.然而,交往不等于了解.从…  相似文献   

5.
箕子开发古朝鲜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论证 :1、古代中国史书的记载 ;2、古代朝鲜史书的记载 ;3、考古发现与民俗的证明 ;4、从后代历史往前推断。  相似文献   

6.
史书的种类     
《天津政协公报》2012,(6):14-14
<正>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五种。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既是一本法律史书,亦是一本社会史书。它清晰而明确地论证了法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法不只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和信仰等价值观念,也调整和维护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国法律与社会》一书第五章第一节的主题为"神判"。瞿同祖先生引经据典,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神判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神判与法律功能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评《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孙洪升自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封建土地制度展开了热烈的争鸣。1954年,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刊布了他的论文《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首次提出了我国古代土...  相似文献   

9.
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郭瑞林以作品为内证材料,参以有关的史书、文献,本是研究古代作家生平事迹的重要方法。本文即以屈原作品为主,参以《史记》本传以及《楚世家》、《秦本纪》、《张仪列传》、《樗里子甘茂列传》并古今诸家之说,将屈原之生平事迹重新加以梳理,力图勾...  相似文献   

10.
李交发 《求索》2008,(8):206-209
从司法制度层面看,中国古代在建构和谐社会时。除极端重视国家司法制度(正式司法制度)设置外,还重视非正式司法制度保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最重要形式的家族司法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家族司法是在基层社会缺失国家正式司法制度条件下符情适理的非正式司法制度产物。它于基层社会中排难有效,颇具和谐社会之作用,诸如国家正式制度难以解决的完粮纳税、家族间矛盾、正风澄俗、秩序维护等方面。不仅如此,古代家族司法之于当今农村法治建设、基层社会和谐秩序建构,亦颇具时代转换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大多兼有谏官的身份,他们除了尽可能完整忠实地记载历代帝王和国家的兴衰史实以外,还编纂了大量诸如《资治通鉴》、《太平御览》、《皇经清解》之类的专供帝王以史为鉴、精心治国的史书。正是这些史家和文论家们秉笔直书记下的历史统治者和著名人物的优劣史,构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连绵不绝地流传至今的重要途径。二千多年前的楚国历史上,也有一批兢兢业业、发愤图强的创业者们,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为历史增添了一份光彩。我们发掘出这部分历史,也许于今世不无补益。楚武王在立国之后,在诸侯林立、自身尚不强大之…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的民本思想与“贞观之治”黄燕君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而遍阅中国古代史,封建社会不仅占据着最重要的一页,而且在治乱兴衰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经验教训。其中,研究奠定了"盛唐"的基础、并被作为"大治"之世的典...  相似文献   

13.
二十四史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历史的进程,是我国公认的古代史学的主体。二十四史的内容涵盖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更是其他多部史书参考的蓝本。因此,一切涉及中华文明的研究都应该对二十四史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江涛  吕幼樵 《人民论坛》2011,(10):224-225
二十四史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历史的进程,是我国公认的古代史学的主体。二十四史的内容涵盖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更是其他多部史书参考的蓝本。因此,一切涉及中华文明的研究都应该对二十四史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李宪堂 《人民论坛》2023,(11):110-112
以儒、法、道三家互补为特征的传统政治就如何治理腐败和“微腐败”留下了大量切实而有效的经验和鉴戒。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把“散朋党”作为治国治吏的要务,为了惩贪防腐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富有成效的监察制度。在官吏的选拔上,诸子百家都主张举贤任能,把任用贤才看作国家治理的前提条件。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渊源深远,历代沿袭形成了一个极为严密细致的体系,把节欲俭身看作仕者廉政的充分必要条件,并设有考察民意、征集舆情的制度和设施。  相似文献   

16.
郑朝波 《新东方》2009,(6):27-31
丘浚的著述十分宏富,其中的史学著述十分惹眼。丘浚的史学著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修史书,包括《英宗实录》《宪宗实录》等;一种是私修史书,包括《续修通鉴纲目》《世史正纲》《评定交南录》等。丘浚最主要的史学著述就是《世史正纲》。我们探讨丘浚的史学思想,就是要在他现有的史学著述中仔细发掘、悉心整理,展现出他的史学思想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赵命柱 《前进》2001,(9):33-36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共同造就出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历史久远,时代连续,门类齐全,精品荟萃,具有极高的品位,是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有的景观。一、山西旅游资源是古建艺术、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完美统一悠久的历史,给山西留下了众多的古代建筑,其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全省已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56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412处,其中,宋、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在长期的抗灾救荒中,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政策,使之制度化并世代相传,至清代已臻完善。古代抗灾救荒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9.
唐明伟  党珊 《前沿》2007,(7):236-240
《尚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的经典文献。《尚书》之天命观思想以敬畏天命为形式,以敬德保民为思想内核,提出了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在阐释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为王权设定了理想的道德约束力,要求君王自觉认识到民众对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自觉善政养民,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开创了很高的古代政治文明。厘清《尚书》之天命观思想,对于正确把握中国政治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服务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禁榷制度对国家财政、人民生活乃至整个中国法律传统都有深刻的影响。禁榷制度的实行导致了中国古代大量的行政犯,相关刑事政策非常残酷;禁榷制度还极大压缩了古代民众的民商事活动空间,抑制了自由平等的民事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