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30年底至1931年9月的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都取得了胜利。后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作为战例作了得意的描述。解放后至目前编写出版的党史和战史书籍,也无不对这三次反“围剿”战争作了全面的肯定,没有一处写到过其中的失误。笔者近来通过对资料的重新研究和分析,想对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的个别战斗、提法和结局提出几点新议,向专家、学者们求教。一、第二次反“围剿”中建宁战斗决策上的失误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关于第二次反“围剿”,毛泽东是这样叙述的:“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乃决找富田地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杨尚昆、彭德怀等都在建宁战斗过。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建宁大捷,毛泽东在建宁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在电视播出后一度广为流唱。建宁是中央苏区的21个组成县之一,也流传着大量类似《十送红军》一样的苏区民歌。如《十劝郎当红军》:  相似文献   

3.
1931年5月31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建宁城,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又一次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满怀豪情地讴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工农红军,嘲笑“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国民党军。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赋词《渔家傲》,  相似文献   

4.
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反“围剿”,经白云山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和广昌战斗的四战四捷,于29日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广昌向建宁进发抵达建宁里心。  相似文献   

5.
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料,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毛泽东长途奔袭 1931年5月27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声围剿,战斗四战四捷了。打第四个战斗时,总前委命令进攻南丰。红三军团作好了进攻准备,迅速集结苦竹待命。红一军团第十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二年十月,红一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前夕,恢复了建(宁)黎(川)泰(宁)苏区。中央局为了巩固发展新的边区工作,抽调一批坚强得力干部,加强建宁中心县委的工作,由于反“围剿妒的胜利,上海许多地下党员和党的一些负责同志,来到中央苏区,后来有的由江西省委抽调加强边区,刘志敏等同志就在这时来到建宁中心县委工作。中央红军长征后,她留在建宁坚持游击战争。一九三五年在作战中被捕,牺牲  相似文献   

7.
1931年7月.不甘心前两次“围剿”失败的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从福建建宁千里回师兴国,以寡击众,连战连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令人痛惜的是,战斗中三位红军悍将阵亡,永远长眠在了兴国的青山绿水中,他们就是红一师师长李实行、红四师代理师长邹平和红十一师师长曾士峨。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在建宁欣然挥毫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壮丽诗篇。1930—1934年,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建宁从事革命实践外,还有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陈毅、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等开国元帅和数十位将军在建宁指挥过反围剿战役,领导建宁人民闹革命,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了红军,把建宁这块红土地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相似文献   

9.
建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重点县之一。1931年夏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建宁就建立红色政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和5个中心区、72个乡苏维埃政权。1932年10月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后,成立了中共建宁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和10个中共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及覆盖全县的乡村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10.
<正>红一方面军从1931年5月16日至31日,连打了5个胜仗,横扫700里,从赣江之畔直达福建建宁,共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白云山战斗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打的第一个胜仗。诱敌深入,先打弱敌1931年3月25日,蒋介石电令“剿共”的国民党军,“限令四月底前肃清各处共匪”。国民党当局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兼南昌行营主任,调集约20万人的兵力,  相似文献   

11.
建宁,地处武夷山中段南麓,是闽江水系源头。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在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胜利。战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和建宁人民创建了建宁苏区。建宁以全国中央苏区县之一和8000多建宁儿女参加了红军的光荣历史,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12.
中共建宁中心县委成立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五月撤销。在短短的五个月中建宁中心县委领导建黎泰革命根据地军民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巩固和发展闽赣边区,建立闽赣省,以及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壮大中央红军等起过重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一九三一年五月,中央红军在第二次反  相似文献   

13.
建宁大捷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总政治委员、朱德总司令的领导和指挥下,决定“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防御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打破敌人的第二次大“围剿”。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三仗中村战斗,是前后五仗中时间打得最久,战线最长,战斗最残酷,战果最大,红军牺牲最多的一场山地鏖战。中村战斗迅速改变了战局,为最后打破敌人“围剿”奠定了基础,在红军战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1个苏区县之一。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攻克了建宁城。1932年10月,周恩来、朱德率红一方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1933年5月,闽赣省成立,建宁是闽赣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驻地。第二、四、五次反“围剿”中,建宁人民为了支援红军战斗,先后有70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400余人参加赤卫军。有4000多人捐躯沙场,165位苏区干部光荣牺牲。建宁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特别是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留下了无数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更留下了激励老区人民奋发图强的红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向前。  相似文献   

16.
1931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从江西富田开始向东横扫。连战连捷,于31日占领福建建宁县城,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军事“围剿”。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新发展和中央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暂时处于守势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7.
一、刘总长受命组建中央教导师1934年夏,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紧张激烈.党中央错误领导者推行王明“左”倾路线.排斥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领导,全面推行单纯防御的错误方针,造成反“围剿”战斗屡屡失利.苏区日益缩  相似文献   

18.
全国首座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前身为1959年9月成立的建宁县革命纪念馆。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2006年,建宁县委、县政府斥巨资对建宁县革命纪念馆进行扩建并更名为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这是全国首座展示五次反“围剿”历史的纪念园。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四年九月一日与三日,红军在福建西部进行的温坊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的胜利是朱德摒弃了博古和李德的关于阵地战、堡垒战的错误指示,采用运动战而取得的。本文根据现有资料论述这次战斗,以纪念朱德同志逝世十周年。  相似文献   

20.
建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重点县之一。1931年夏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建宁就建立了红色政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和5个中心区、72个乡苏维埃政权。1932年10月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后,成立了中共建宁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和10个中共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及覆盖全县的乡村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各级地方武装。1933年1月,成立了领导建宁、黎川、泰宁三县的中共建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