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人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加入孙中山第三次在广东建立的革命政权。革命政权下设大本营宣传委员会,陈独秀、谭平山等共产党人领导和主持这一宣传机构。陈独秀等人利用大本营宣传委员会,积极从事出版宣传、慰问演讲、争取学生参加国民革命等工作,试图改变革命政权军事优先的局面。然而,因经济困难和中共内部的分歧,尤其是孙中山的消极态度,使大本营宣传委员会未能"有所作为"。1923年底,孙中山撤销大本营宣传委员会,成立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首倡者和促成者,是我党最早开创军队政治工作与从事军事活动的先驱者之一。他亲自担任过国民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成“中华民国国民军”和得到苏联援助、发展军队政治工作、开办军事政  相似文献   

3.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机关刊物,对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迫切要求和以马林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倡导创办的《向导》周报,为实现国共合作提供了现实和可能条件。《向导》对国共合作形式及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宣传,推动了国共合作进程。《向导》提出无产阶级与其他党派的联合只能是革命的联合,不是妥协的联合;提出对同盟者的错误政策进行批评,以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原则;还提出了扩大左派,联合中派,打击右派的策略。这些原则及策略不仅对维持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起到积极作用,还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智慧,并对当前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全民族范围内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抗日的高潮。在此背景下,经过国共双方和各界妇女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既有组织形式又有共同工作纲领的妇女抗日统一战线,为团结广大妇女开展抗战建国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仅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导致了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夭折,使抗战建国大业遭受损失。妇女抗日统一战线是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共合作的顺利实现而形成,又随着国共合作关系的紧张而受挫,其兴衰与国共合作顺利与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国共合作在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对辽宁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国共合作在辽宁的早期活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活动在辽宁地区开展得比较早。从1922年8月孙中山接受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提议后,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就在辽宁人民中宣传和介绍国共合作的主张,并开展许多活动:  相似文献   

6.
周少玲 《党史文苑》2010,(1):4-7,14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全民族范围内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抗日的高潮。在此背景下,经过国共双方和各界妇女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既有组织形式又有共同工作纲领的妇女抗日统一战线,为团结广大妇女开展抗战建国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仅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导致了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天折。使抗战建国大业遭受损失。妇女抗日统一战线是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共合作的顺利实现而形成,又随着国共合作关系的紧张而受挫,其兴衰与国共合作顺利与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一、国共合作实现,孙中山决定加强宣传工作在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曾经三次来穗。1923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来穗,出席在广州举行的中共三大。1924年1月,毛泽东第二次来穗,出席国民党一大。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2月中旬,毛泽东从广州来到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由于在上海积劳成疾,经中共中央同意,毛泽东于1924年12月回湖南休养。就在毛泽东回湖南前1个月,孙中山北上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谋求国内和平统一,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日益  相似文献   

8.
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独立的革命武装。从严格意义上说,党建立军队政治工作是从大革命失败后创建人民军队而开始的。但在此之前,共产党人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通过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军的实践,已初步摸索开展军队政治工作的若干思想和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工作的显著成效和有益尝试,为后来的红军乃至人民解放军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1924年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是中国军队中有政治工作和党代表的起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从事军事活动和军队政治工作的开端。首先,建立起政治工作制度和政治教…  相似文献   

9.
中共三大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三大开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掀起了大革命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处于幼年时期,中共三大对国共合作还缺乏深刻的认识,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带有一定的的历史局限性,从而为后来的国共合作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
正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一部分共产党员曾经奉派到国民党中工作,从而身跨两党,身兼双重身份,毛泽东便是其中之一。他曾有过一段在国民党内任职的经历。由于能力超群、成绩突出,他还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后来,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毛泽东才结束了他在国民党内的工作。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共产国际代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州的支柱产业,抓住新机遇,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发展,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福州跨越发展的关键。福州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州应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向度性。“向”是旗帜和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纵的拓伸,关系到我们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精神文明横的延展,关系到能否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在此前提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状态上都面临严峻挑战。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实现“向”与“度”的协调统一,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