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一世纪,汉元帝改变了西汉王朝的法家路线,“征用儒生,委之以政”①。此后,“咸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传先王语”②。汉成帝时,外戚大将军王凤秉政。汉王朝处理云南东南部地区夜郎与句町、漏卧之间部落“举兵相攻”事件时,儒家之徒杜钦上书提出:如果继续推行汉武帝屯田守边政策,则“费不可胜量”,如果按照儒家的办法,把“西南夷”地区作为“无用之地”,“圣王不以劳中国”,就不如干脆“罢郡,放弃其民”③。杜钦的建议,反映了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上儒家路线正在取代法家路线。到王莽篡权复辟期间,儒家路线发展到了恶性膨胀的地步。曾被买办文人胡适和反动学者钱穆吹捧为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④的王莽,是一个孔老二的忠实信徒,搞阴谋诡计的野心家,口蜜腹剑的伪君子,开历史倒车的复辟狂,屠杀各族人民的刽子手。王莽凭着是王政君(汉成帝刘骜母)和王凤的侄子,使  相似文献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大姓”与“夷帅”在西南民族地区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时期,在长达近四百年的历史中,“大姓”与“夷帅”势力的发展演变,对当时西南以至全国的政治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仅就西南民族史上的这个重要问题略作论述,以就教于专家和学者。(一) “夷帅”即少数民族部落或军事联盟的首领。《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朗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  相似文献   

3.
彝族的族称     
秦汉时期 ,彝族先民被称为“昆明”、“叟”和“A”等。《华阳志·南中志》说 :“夷人大种曰‘昆’ ,小种曰‘叟’”。昆明当时主要分布在东起滇池一带 ,西至澜沧江流域的广泛地区。“昆明”是西南夷中势力强盛人数众多的族体 ,因而被称为“大种” ,乃是包括今彝语支诸民族的共同称谓。西汉后 ,“昆明”作为族称不再普遍使用 ,但直至唐宋时 ,“昆明”作为族称仍在贵州彝族中保留着。《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载 :“昆明 ,在黔川西南三千里外 ,地产羊马 ,其人椎髻、跣足、披毡 ,其首领披虎皮。……其首领号昆明大鬼主罗殿王、普露静王九部落 ,…  相似文献   

4.
"西南夷"是《史记》等文献对中国西南原生民族的概称。探讨"西南夷"问题,对西南民族流变和中国民族发展与交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西南夷"约在距今3700年前随着西南青铜时代的开启,由氏族部落转化而成,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西汉在"西南夷"地区统治的确立,"西南夷"开始衰落,并在两汉之交蜕化为南中大姓与夷帅控制下的新的民族体系。"西南夷"并非源于外来的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而是以本地居民为基础形成发展而成。"西南夷"的概念,适用于"西南夷"存在的夏朝末年到两汉之交,不宜用之称谓汉晋抑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西南民族。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三世纪末至公元五世纪初的汉、晋时期,称今云南、贵州及滇、川、黔、桂连接地带的各兄弟民族为“西南夷”。“西南夷”中的民族成分是复杂的,而《史记·西南夷传》郤说“西南夷”各族“皆氐类也”。即皆为出自氐羌系统的民族。这只能理解为出自氐羌系统的民族在“西南夷”中占大多数。公元前二世纪末,汉武帝开始在“西南夷”地区正式设置了郡县,并把一些汉族人口从内地迁至“西南夷”中进行屯垦。往后,这部分汉族人口逐渐与一些土著的兄弟民族相融合,使部分兄弟民族的情况有所变化;同时内地汉族对“西南夷”的了解也逐步深入,有关的记录逐渐增多。把先后的有关  相似文献   

6.
庄鐈王滇和庄鐈王夜郎,是一次关系重大的历史事件,勿论是就西南边疆的开发而言还是就巩固祖国的版图而言,都有着积极的不可泯灭的意义。庄鐈王滇和庄鐈王夜郎及其对西南边疆的开发,加深了西南边疆与中原地区不可分割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客观上为汉武帝统一南中设置郡县创造了条件。从此,西南边疆成为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人司马贞撰  相似文献   

7.
马莹  戴江 《今日民族》2012,(11):40-44
公元前122年,出使西域回来后的张骞回到长安,他向汉武帝上奏说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见到许多蜀地的布匹和邛竹杖,也就是说有一条秘道自蜀地经西南夷(云南地区)直通身毒(印度),汉武帝十分震惊,并派四路使臣下西南,以探明这条道路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新序》是刘向编撰的一部类书性质的历史故事集,是如同谭献所说的“以著述当谏书”的向汉成帝“言得失,陈法戒”的著作。研究一下这部书,对我们了解此书在当时的现实意义及其对我国小说发展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一 刘向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汉帝国走向衰亡的时期。汉武帝倾尽全国力量,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东定朝鲜,西通西域,开发西南夷。虽取得很大胜利,但汉帝国的元气大伤,汉初几十年所积累的财富消耗殆尽。汉  相似文献   

9.
战国中期至西汉初年的道家学派———黄老之学 ,不但对其时的儒、法等学派影响甚深 ,而且对西汉初年包括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等的统治政策的确立和实施 ,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无为”、“虚静”思想产生了西汉的“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 ,使西汉初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丁兴旺 ,同时对当代中国也有一定的启示。一、黄老之学的内涵及其演绎历史进入到战国秦汉时期 ,以政治学说和思想理论而言 ,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当数儒家、道家和法家三家。法家作为先秦时期的社会产物 ,到秦朝时已成为一种完备的理…  相似文献   

10.
《云南各族历史大事纪略》(初稿),是由云南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学院、昆明市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等单位共同编写的,分为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古代史部分共二十八篇,其中战国庄(足乔)入滇, 秦始皇在云南“置吏”,汉武帝开“西南夷”,西汉滇人奴隶制的发展,僰人反对王莽复辟的斗争以及诸葛亮安定“南中”等八篇,过去曾以论文形式在本刊和省外刊物发表过,有的专题并在本刊开展过公开讨论。现本刊征得编写组的同意,从本期起将该书未曾发表过的各篇陆续选登, 广泛征求工农兵群众的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11.
云南青铜文化起源于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开始于夏代初叶的剑川海门口遗址,经历了自西向东,即由洱海区域向滇池区域,甚而向滇东、黔西不断发展的过程。云南各地区发现的青铜文化存在地域性的发展差异,但本质上仍同属于一个文化类型。青铜文化出土器物中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兵器,独特的器物如铜鼓、贮贝器,人物与动物俑、权杖、扣饰及器物上刻意表现的现实生活样态图像,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地方性,是一种"耕田,有邑聚"的文化形态。西汉武帝时期经略"西南夷",开郡设县,使"西南夷"从政治上、文化上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力量的进入,扭转了云贵地区青铜文化固有的发展方向,使其成功转型并步入铁器时代,西南边疆因此跟上了内地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云南古代司法监察制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古代司法监察制度述略木芹一、土流分治下的云南司法监察制度(汉晋时期)秦时,常通五尺道,在西南夷地区曾开始设官分治,但仅十来年秦就灭亡了,没有留下多少痕迹。西汉封建国家自武帝即位之后,开始经营西南夷,如遣唐蒙从宜宾至贵州修南夷道,又派司马相如从成都...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利用他们手中控制的宣传工具,为其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妄想作党的主席,作“女皇”,利用评法批儒,极力吹捧吕后,自比吕后,胡说吕后“了不起”,“是个伟大的封建政治家”,“也是个法家”,“不仅贯彻了刘邦的法家政治路线,而且贯彻执行了法家的组织路线”,等等。“四人帮”豢养的御用文痞梁效、罗思鼎之流秉承其旨意,摇旗呐喊,在报刊上大肆颂扬吕后,为吕后涂脂抹粉。他们声嘶力竭地叫喊。吕后是“法家代表人物”,“女政治家”,“协助”刘邦“继承了秦始皇的法家路线”,“为创建和巩固中央  相似文献   

14.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所涉及的"西南"并不是现代的西南,司马迁所说的西南是以巴郡、蜀郡为基点,即司马迁所说的"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就是将巴郡、蜀郡之西北、之西、之南的地区称为"西南",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遂被称为"西南夷".具体来说,"西南夷"地区相当于今天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相关地区.  相似文献   

15.
经略西南:岑毓英的思想及实践(1865~188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瑛  陈炜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1):155-161
本文对清末“同光中兴名臣”岑毓英的边疆建设思想及其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其经略西南边疆思想与实践对于晚清时期西南边疆省区的民族经济开发、教育文化进步及巩固边防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森  曹意伟 《传承》2011,(26):68-69,81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已达到极盛。此时在西汉政府所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所使用的军队中活跃着一些由非汉族的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他们被称为西汉政府军中的外族兵,成为汉武帝时代西汉政府守土保疆和开疆拓土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王森  曹意伟 《传承》2011,(10):68-69,81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已达到极盛。此时在西汉政府所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所使用的军队中活跃着一些由非汉族的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他们被称为西汉政府军中的外族兵,成为汉武帝时代西汉政府守土保疆和开疆拓土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西南古道与汉、唐王朝开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道与开边秦以前,西南边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巴蜀来实现,中原王朝对云南的经略也主要是依托于四川。因而远在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一条由成都经雅安、西昌,跨金沙江入云南的古“旄牛道”,便由民间商旅在川西南与云岭高原的平坝高山间踏出。然而,她毕竟只是一条隐没于崇山峻岭充满艰辛的商旅小道。要把云南纳入王朝版图,仅靠这一条商旅小道是难于办到的。秦帝国的建立,实现了大一统统治,使秦王朝得以对西南夷地区进行开发。秦蜀官吏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在  相似文献   

19.
田丽 《创造》2010,(5):33-35
城市的定位,决定城市的价值。 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闻名天下的“春城”名号之外,不少并不了解昆明的人印象大多会停留在西南边陲等词汇上……事实上,真正来过昆明的人都知道,昆明还有2400多年的滇中文化史、1240余年的建城史,更有秀美的高原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干帆竞发的市场经济时代,昆明早巳摆脱了蛮荒时代的封闭,步入了现代追逐光荣与梦想的跨越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一九年从北京开始的“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各地,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西南边陲重镇、云南首府的昆明,也积极响应了这次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为云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五四”前夕的昆明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进入近代以后,直接遭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不久,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就伸进了云南。帝国主义在云南开商埠,掠夺矿产资源,修筑铁路,倾销商品,与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残酷地压榨和掠夺我国人民。云南成了英法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和争夺的对象。云南人民从自己切身经历中,深刻地感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不仅使祖国的独立和安全、也使人民的生存和自由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