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日,读书时看到一则故事:有位猎人,为了捕获猩猩,投其所好,以甜酒为诱饵。刚开始,猩猩感觉有诈,不理。但经不住酒香的诱惑,尝了一口,感觉味道无比可口,难以自控,便大口喝起来,最终醉倒,为猎人所获。读罢这则故事,一笑猩猩嘴馋,二叹经受不住诱惑就要自尝苦果。感慨之余,不由地想到那些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他们像故事中的猩猩一样,因禁不住“美酒”的诱惑,最终走向违纪违法的道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诱惑,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顶得住考验。顶得住各种诱惑,一定要加强修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作为党员干部,特别…  相似文献   

2.
《贤奕篇》中有则寓言,说的是猩猩自投罗网的事。空地上有几坛酒,大杯小杯无数。旁边还放着许多互相连接着的草鞋。猩猩一看便知,这是猎人捕促它们的圈套,所以都破口大骂起来,可是,那喷来的酒香早已使它们垂涎欲滴了。一个猩猩提议:“盍(何不)少尝之?慎好多饮矣!”于是众猩猩从树上一哄而下。酒浆是那么的醇甜,一旦喝开了头,谁还记得住“慎毋多饮”?小杯丢掉换大杯,大杯扔了抢酒坛。醉了之后,便稀里糊涂地按猎人的设计把草鞋套到脚上,踉踉跄跄地学人走路。火候已到,猎人便扑了过来。由于草鞋是互相连接着的,所以猩猩“相…  相似文献   

3.
明代刘元卿的《贤奕编》中有一篇叫《猩猩好酒》的寓言故事,大意是:猩猩是非常好酒的动物,所以大山脚下的猎人想用酒来诱杀猩猩,便在路边摆上美酒,并放上大小不一的酒杯。同时还编织了草鞋,并且用绳子把草鞋连在一起,一并放在路旁。  相似文献   

4.
杨丽媪 《政府法制》2009,(21):14-15
“钓鱼式执法”也称“诱惑侦查”或“诱惑取证”,面对贩毒、贿赂、伪造货币、洗钱等“无被害人犯罪”日趋隐蔽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的现状,世界各国执法机关必须使用“诱惑侦查”的手段,否则往往难以破获,比如警察扮演瘾君子向毒贩购买毒品。但“诱惑取证”的目的是取得那些有违法意图、违法行为者的违法证据,而不是引诱、教唆那些没有违法意图的人去违法,否则就违背了执法的正义初衷,沦为“执法钓鱼”、“放倒钩”,或者叫执法圈套。  相似文献   

5.
酒之祸     
庄严 《法庭内外》2009,(12):32-34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宴”和“无酒不成席”的传统习俗。亲朋好友相聚,推杯换盏,把酒问情,适量地喝一口酒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是想提醒一句:凡事皆有度,喝酒亦如此。  相似文献   

6.
女色诱惑对古代官员来说,是比金钱诱惑更大的考验。抵御这种诱惑,需要有很高的道德素养和很强的自制能力。可惜很多官员道德素养低下,自制能力缺乏,所以,被色贿这种“糖衣炮弹”一轰就倒。  相似文献   

7.
炒股,意味着发财!诱惑,挡不住的诱惑!炒股会赚钱的潜意识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千百万个梦想发财的芸芸众生的脑海里。股票的大起大落,一夜间使人成为大款已不是童话;而1小时内让你亏损几十万的也不会使人奇怪;跳楼喝敌敌畏寻死寻活已不是新闻。社会上已流行炒股票者“十炒九亏”的忠告,传媒界一再告诫人们:“股市有风  相似文献   

8.
秋风送爽,美酒飘香。2009年8月18日,来自山西省社会各界500余人欢聚在山西省迎泽宾馆,品尝着由和顺县阳光占酒业生产的“中国·翘酒”,人们纷纷称赞“产煤大县竟然酿出如此香醇美酒”。这是和顺县实施由地下到地上转型发展的又一成功范例。在省城举办和顺县“阳光酒业”产品推介会更是大手笔之举。  相似文献   

9.
陈云鹏 《检察风云》2011,(19):68-69
有这么一群人,梦想着“等咱有了钱,就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也有这么一群人,不断地挑战人生的极限或热衷于作秀;还有这么一群人,过着看似低调平淡的生活,却默默培养着独特的品位或乐善好施去努力回报社会;更有这么一群人,天天忙于对付各类突发事件,或后院失火,  相似文献   

10.
因对生活、事业和感情的追求以在生理上的需求,形成欲望的强力驱策,使人们面临种种诱惑,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诱惑缘于欲望。欲望本来具有两面性,正确看待.能成为一种动力,但过份扩大化就是贪婪。俗话说:狗嘴虽小,却想吞月:贪婪就是狗嘴,只要主人欲望高倍数扩张,就吞食整个月亮,吞食尽人世间荣华富贵。能使欲望高倍数扩张的诱惑物,形形色色,但不外有主要几种:名利、权力、金钱、美色。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14,(16):25-25
我国有两句俗语:一句是“对事不对人”,另外一句是“打狗也要看主人”。如果要贯彻“对事不对人”的处世哲学,必然的结果是“打狗不要看主人”,相应的,如果打狗也要看主人,那就意味着“对事也要对人”,结果就会变成就事论人。因此,只有“打狗不看主人”了,才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  相似文献   

12.
正视诱惑     
长期从事政法工作,与形形色色的罪犯打交道,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一旦他们接受讯问或被送上审判台,绝大多数人总会声泪俱下地陈述,自己之所以误入歧途,是因为抵御不了某种诱惑。这话说起来和听起来似乎都顺理成章。然而细细分析便觉得并不可信,至少不值得完全相信。这些人之所以众口一辞,无非是想给人这样一种感觉:自己是无辜的,是受害者,是受到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才误入歧途的。诱惑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众所周知,欲,是人的本能,人皆有之。诱惑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对每个人来说,诱惑并不一定都是圈套,也不必然使人落水,关键看…  相似文献   

13.
人在官场,自然免不了众多的人情世故和诱惑,而为官之道又有许多禁忌,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临头大祸。曾国藩能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屹立不倒,自然是有其独特的为官之道,比如他的“为官三不”:  相似文献   

14.
歧义与公安实践中的语言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但有不同语言形式表相同意义:“酒喝不喝?”和“喝不喝酒?”。也有相反情形,一种语言形式同时可表几种不同意义:“我没人教”,既是“我无学生可教”,也是“没人教我”。此即谓之语有歧义。本又给歧义定义为:已处干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某个句子(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如赵元任先生所言:“同一串字可能不代表同一个句子”。考察汉语的歧义句,其形成有方方面面的因素:汉语句子中各项结构成分没有明显标识,许多词或身兼数类,或结构力强,在一个句子中常可随意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张海鹏 《人民调解》2008,(12):42-43
一群可爱可敬可亲的平凡英雄,他们的淡泊、赤诚感动着我。在他们周围,没有鲜花美酒,没有华屋高堂,有的只是风里来、雨里去;西家短、东家长。在少数人的眼里,他们是“和事佬”;但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们是“老娘舅”。  相似文献   

16.
王宇 《中国律师》2004,(9):49-49
律师做到一定程度,极容易受到诱惑,那种长了点儿本事就想脱离这行,在更大的资源配置平台上“长袖起舞”的诱惑。而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诱惑产生机率相对多的领域是“海”里———商海里。于是有的律师心动了,有的甚至动身了。但一旦进入后,却又总也忘不了当初那种做律师的感觉,有时甚至觉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究竟为什么,自己都说不清。而那种诱惑,对于有的年轻律师来说,又影影绰绰的,心痒痒的,却又无胆一试,那种患得患失,会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心魔”。让咱们来看看吧。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说得质朴点,是为了“幸福…  相似文献   

17.
来人来客,一律在乡政府机关食堂就餐;每人每顿,无论领导客商,标准只有15元。抽烟不发整包烟,喝酒就喝自制桂花泡酒——这是四川仁寿县珠嘉乡推行6年之久的“按标定人”公务接待制度。  相似文献   

18.
欣宛 《江淮法治》2009,(6):38-39
去超市不坐公交更不打的,耐心等候免费大巴;家里太冷,就借张学生证回到母校图书馆,既有暖暖的空调,还能免费上网;喝咖啡也有好去处,工作日抽空逛完宜家,在餐厅休息片刻来一杯免费的咖啡……随着各项悲观经济数据的出炉,曾被“月光族”所不屑的“抠门族”生活方式开始受到白领的追捧。  相似文献   

19.
周兵 《法制与社会》2011,(33):45-46
诱惑侦查,是刑事侦查制度中的内容,属于特殊的侦查手段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早有研究或实践,但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上尚未深入。诱惑侦查的两种类型是“犯意诱发型”和“机会提供型”。本文认为“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基本上是合法与合理的,有必要从适用对象、适用范围、行为方式和程序控制上进行规制,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将诱惑侦查纳入侦查制度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两个人在湖里划船,他们从水中捞出一个瓶子,打开瓶塞后一个魔鬼出现了。他感谢他们救了他,并愿意满足他们的任何一个愿望。“把这个湖里的水都变成啤酒。”其中一个人说。“噗”的一声,整个湖里的水都变成了啤酒。“瞧你这馊主意!”另一个人抱怨道,“现在我们喝多了啤酒,就只好尿在船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