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两条靓丽的彩虹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被世人称为天路的川藏、青藏公路。川藏、青藏公路的胜利通车,是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旧西藏,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响应党中央、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号召,  相似文献   

2.
宋亮 《实践》2014,(10):F0002-F0002
<正>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今年是川臧、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这两条公路的建成通车,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  相似文献   

3.
正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横贯着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天路"、"神路"的公路,将西藏与祖国内地紧紧地连接起来——它就是青藏公路。这条曾经担负着85%的进藏物资、90%的出藏物资运输的公路,是开国上将慕生忠在上世纪50年代初率部修筑的,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青藏公路之父"。2.8万头骆驼几乎全部覆没1953年底,为了解决驻扎西藏数万军民所面临的缺粮困境(注:当时进藏部队约有3万人,每天仅粮食就要消耗四五万公斤,而中央对进藏部队有明确规定:进军西藏,不吃地  相似文献   

4.
青藏公路,是名副其实的“高原生命线”,而托起这道“生命线”、使它始终保持跃动的生命力的,正是常年驻守在这里的高原军人。从1954年第一批筑路大军挺进青藏高原,如今岁月已流转过去了六十年。青藏线几代官兵有的已经过早地衰老,有的已经离开人世。但这条道路仍然承载着重量,电波信号仍然不倦地传送,这条连接祖国内地与西藏地区的“立体大动脉”仍在欢畅地流动。青藏兵站部卫国戍边60年来,在这条崎岖而光荣的青藏线上,留下了无数坚实而悲壮的脚印。  相似文献   

5.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格尔木市这座世界上最年轻、成长最快的城市,如今她已是一座特色独具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提到格尔木市的涎生与成长,自豪的格尔木人总会想起青藏公路的修筑,提起修筑这条公路的领导者——慕生忠将军。他们甚至会高兴地带前来格尔木的客人去看看将军楼,那是这位将军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2000公里青藏公路是祖国内地连结西藏的纽带。通车40多年来,担负着西藏与内地物资交流的主要运输任务。西藏百万翻身农奴,把这条公路比作吉祥的哈达、美丽的金桥。但当我们访问当年发起和领导开辟这条幸福路的慕生忠将军时,他却激动地说:“修成这条路全靠彭老总的支持,可以说没有彭老总就没有幸福路。”  相似文献   

7.
海拔最高的铁路列车穿行于“世界屋脊”。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投入运营,列车开始在青藏高原的冻土地带呼啸奔驰。无论是支持者还是批评者都认为,这条铁路线将给迄今世界上最偏远、最难以抵达的地区之一——西藏带来历史性的变化。“世界屋脊”将从此通过铁路与中国的几座大城市相连;对于被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繁荣甩在后面的西藏来说,这条铁路线将给它带来无数的经济机遇。凭借这条铁路线建成通车的工程壮举,中国再一次令外界震惊。在三峡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主坝竣工一个月之后,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鲜明体现了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实践》2002,(12):25-25
康藏公路起自雅安,终于拉萨,全长2255公里,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以上。青藏公路起自西宁,终于拉萨,全长2100公里,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这是举世罕有的两条里程长、海拔高、工程艰巨的公路。这两条公路的通车,  相似文献   

9.
天路忠魂     
《江淮》2010,(7)
<正>最近,一部名叫《雪域天路》的电视剧,重新勾起了我对青藏高原的思念与回忆。演员刘威塑造的"天路之父"慕生忠的形象,生动感人,也了却了我多年来一直想多了解慕将军生平的夙愿。同时,这也让我更加怀念慕将军和我两次赴藏曾经接触过的那些修筑天路的人。20多年前,我和朋友骑单车游历祖国西部,最后一站是由青藏公路去拉萨。  相似文献   

10.
陈老总让房     
1956年4月,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已是“春寒不冷杨柳风”的季节。然而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银色世界。 时年已是半百有五、身患高血压症在身的中央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率领代表团赴藏参加庆祝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 一天下午,代表团来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温泉兵站宿营。 陈老总踏上青藏公路后,每到一宿营地,总是不顾长途驱车的劳顿未消,征衣未脱,杯水未进,先  相似文献   

11.
贾鹏 《前线》2008,(6):60-61
北京奥运会前夕,一条“地下长龙”将逶迤在鸟巢和水立方身边,用安全、高效、便捷、舒心的国际化服务迎接四海宾朋,运送五洲嘉宾。它——就是北京地铁奥运支线。与它同时开通的还有地铁10号线(一期)和机场线。三条新线同时通车,这在北京地铁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届时,北京将有长度达200公里、设有123个车站的八条地铁线路同时运行,北京地铁由此进入网络化运行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车,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1960年起,油画家潘世勋多次深入西藏地区体验生活.他于1964年创作完成的《我们走在大路上》(见封底,120×225cm,收...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西藏高原,它如同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然而,由于它地势险恶,交通受阻,严重地阻碍着那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并且也阻碍与祖国内地各民族的联系,还遭受着外国反动势力的侵略和压榨.当地人民长期在残酷的奴隶制度下生活着.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西藏地区的发展建设.命令驻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先后开凿了川藏和青藏公路,这如同两支大动脉注入了西藏.随着形势的发展,外国的反动势力一方面加紧向西藏进行政治渗透,另一方面又对我国西藏领土进行蚕食;西藏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也在蠢蠢欲动,企图发动叛乱.为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迅速开辟北京——拉萨空中航线,架起一座通往西藏的空中桥梁.1955年冬,这一任务下达到我们部队,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历史壮举.  相似文献   

14.
从踏上青藏高原那一刻起,扑面的热流就激荡着我的心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数万铁军,正风风火火地修建青藏铁路,两条锃亮的铁轨已经穿越了昆仑山,仿佛为古老的雪域高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我在激动的同时,也生出一种疑虑、一丝隐忧:高原上那珍稀动物———藏羚羊还能安然生存吗?从格尔木到拉萨,车行一路,所见所闻,使我的忧虑随着欢奔的车轮很快就冰消雪化。藏羚羊成群结队地出现在青藏公路沿线,安详而平静地吃草、追逐。一些好奇的游人举起照相机就拍,藏羚羊发觉后撒腿便跑,往往跑出几十米远,站住,仰着头与镜头对峙,似乎在说:来呀,快来追…  相似文献   

15.
朋友,当您看到祖国雄鸡形的版图,您是否注意到那布满全国的公路交通网,纵横交错,蜿蜒曲折,在祖国母亲的全身流动着。在这些交通网中,有一条最鲜红的线就是举世闻名、号称“天路”的青藏公路。这条红线途经“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这条红线穿越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唐古拉山!这条红线从祖国心脏北京向国防边陲西藏输送着营养和血液!这条红线把平川高原骨肉血脉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九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没有通过新的党章。六月一日,在党的五大以后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这是党的历史上唯一不是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它比前面几个党章的内容多得多,规定也详细得多。它包括党员、党的建设、党的中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已全线建成通车。其中,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1984年建成运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它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昆仑山脉、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绵亘,地质构造复杂,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加上大面积的冻土层,频繁爆发的地质灾害,被认为是工程禁域。因为技术和经济上的巨大困难,青藏铁路的建设,从最初设想,到决策上马,再到全线建…  相似文献   

18.
正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无比坚定,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1516年出版的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静静躺在展柜里。同时留在这座博物馆图书阅览室地板上的,是一位伟人厚重的足印。正是这位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马克思,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也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中国。  相似文献   

19.
范凡 《湘潮》2012,(4):22-23
开国少将慕生忠是青藏公路的总指挥与青藏铁路的奠基者,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当他谈起为西藏人民开辟出的这条幸福之路时,他却十分激动地说:"修这条路全靠彭老总的支持,可以说没有彭老总就没有幸福路。"  相似文献   

20.
正因为有了青藏高原上一滴水的梦想,才成就了淌过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母亲河;因为有了无数中国人的颗颗爱心奉献,才有了对口支援新疆……2010年,随着党中央一声令下,对口支援历史上支援地域最广、涉及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资助领域最全的一次对口支援新疆行动在新疆南北恢弘开篇。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