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面孔     
正耿家盛:跨界环保的"大国工匠"在全国劳动模范耿家盛脑子里的"铁饭碗",不是传统的单位、岗位,而是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2016年,昆明重工机械公司将生产移动式生态环保厕所作为企业转型的突破口,磨了大半辈子刀的耿家盛从未想过会造厕所。但他仍挺身而出,担任研发小组组长。从塔吊机到新型厕所,这不只是一个人的跨界,更是老国企的艰难转型。  相似文献   

2.
面孔     
正耿家盛:不断创新才不会被时代淘汰55岁的全国劳模、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本是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如今却成为智能环保厕所的"吃螃蟹者"。2016年,昆明重工将生产移动式生态环保厕所作为企业转型的突破口,耿家盛担任研发小组组长。当时他面临两个挑战:研发环保  相似文献   

3.
寻求新大陆     
天国旧金山的一家广告商不久前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办公楼里的厕所。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办公大楼里的工作人员每人每天平均要上3次厕所,每次平均4分钟,总计每人每天要在厕所里面壁12分钟。他们试着与一座52层的商业大厦联系,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在大楼里的所有厕所内布置了广告。结果,厕所的广告效果居然不比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逊色。据说,因上厕所而受到广告吸引,并赶紧去商店购物的,第一天就有10多人。  相似文献   

4.
上厕所、睡觉、洗澡、刷牙……这些看似最平常的事情,却因为人们生活越来越讲究,反而"走入歧途".近日,美国健康生活网站"生活密码"就为我们列举了6种"被扔掉的好习惯".对照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好习惯"你还留着吗? 蹲着上厕所 自19世纪"坐式马桶"取代"蹲坑",不仅使人们的如厕问题变得体面,也让更多的人开始享受上厕所时看书、看报、玩iPad甚至抽烟的"马桶时光".然而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曾经发明马桶的英国人,却在150年后开始摒弃它.究其原因,坐式马桶在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5.
陈统奎 《南风窗》2011,(17):58-61
台湾的社区营造其实是一种"基进(radical)"运动——一种回到土地、回到社区、回到生活的主张。文化人、大学教授、返乡大学生、中产阶级等精英分子是台湾"基进"运动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在试验并创造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即生态、悠闲、慢拍的生活方式。运行12年,市场认证了这场运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某日.与友人相聚酒楼,A君急觅厕所,岂料“望穿秋水”,不见“伊人”,但见一门上贴着扑克牌的“老K”,于是想当然地推门而入,OK! 事后,友人谈起,真是“不见不怪,少见多怪”。对外开放,已使广州人喜爱沿用西方先进国家的厕所指示牌方法,采用起各类卡通人物像,甚至用皇帝、皇后的造型来代替了男女分标。一块俗而又俗的厕所牌,一经艺术“包装”,感官上便获取了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思想。"以人为本"是对传统伦理观中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扬弃与超越;"全面、协调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思想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主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思想是契合的。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16)
正任何一种生活习俗与生活态度背后,都有深刻的文化渊源。当代,"日厕"似乎成为日本的一个文化脸谱,成为日本标榜城市文明和产品人性化的一个符号。中国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一事炒热了"日厕文化"。中国游客归国后的最大感叹,往往都是日本的"逆天"厕所—无论在机场、商场,还是景区、旅店,几乎所有公厕都是一尘不染到令人惊叹。"日厕"这一日常生活细节,体现了日本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一种生活情趣对日本人而言,厕所不仅仅是一个解决生理需要的场所,需要保持干净整洁,更是附加了消费、享受、娱乐等功能和需求,需要得到身心  相似文献   

9.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5):44-45
全球化的权力结构以表面上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对成本分担和风险分配做出的安排:首先通过不均衡的发展方式和分配方式将一些国家的大部分人置于贫困的位置,再通过提供"发展机会"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他们。对进步和发展的迷信与迷恋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以电子行业为例,能持久地成为关注焦点的是这样一类话题:苹果公司是否在后乔布斯时代失去了创新力?老牌企业柯达  相似文献   

10.
说屁股     
魏泉琪 《法制博览》2009,(20):22-22
这胚目似乎不大雅驯,这一向不现于光天化日的东西怎么能进入神圣的文学殿堂?其实不然,屁股也有文化(厕所不是有厕所文化么?厕所可以有文化,屁股为什么不能有?何况人类因为生着屁股才造厕所的呀)。前人载之于文,今人哼之于歌,古今同调,前后辉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作为真切反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本质的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它的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具体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有机统一、人类主体性与自然先在性相协调、人化自然以劳动实践为中介、资本主义社会自然异化、共产主义社会两大"和解"等观点。在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潮流中,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解决现实生态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为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人有三急",其中内急是生活中最现实也是最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很多人在游山玩水、购物逛街时,都曾遇到过内急而找不到厕所的窘境,那种感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如厕难的问题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  相似文献   

13.
奥康纳和福斯特是20世纪90年代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就马克思及其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生态学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导致的生态危机及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理论观点。本文通过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与"回归马克思主义"、"第二重矛盾论"与"物质变换裂缝论"、"改良生态社会主义"与"革命生态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分析二者思想的异同,旨在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出门三件事,一食二住三是拉。”细心研究“拉”字,里头真有些学问:人有“三急”,若然急时找来找去不见厕所踪影,那更是急上加急。进入厕所之后,如果厕所干干净净,便安然地一拉为快,洗洗手,然后洒脱自然、容光焕发地回到本来的位置,哗,舒服极了!  相似文献   

15.
视窗     
正(1)由百度与金龙客车合作打造的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日前在福建厦门量产下线。据介绍,此次L4级自动驾驶巴士量产下线,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逐渐成熟和深度应用。(2)近日,"城市公厕云平台"上线运行,据技术负责人介绍,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和APP,可以为广大民众提供公厕一键查询、问题反馈等服务,并可实现社会厕所资源的共享。(3)7月4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京举行。图为一名百  相似文献   

16.
唐凯 《法制博览》2022,(12):148-150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被纳入"五位一体",司法上也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要想建设良好的县域生态文明环境,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规则法律的建立与执行可以约束人的行为,生态环境治理也可以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去约束.法律法规建立看似容易,但要真正落实、立法立规、...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与北京吉普公司合资经营之后,美方总经理下令拨出20万元整修公司内那58个臭气熏天甚至无法下脚的厕所。中方管理人员付之一笑,大事正忙,大家不屑一顾。中国工人议论纷纷:“20万元修厕所?还不如分了呢!真是大手大脚。”美国总经理没辙了,便责令美国专家们每人负责调查一个厕所,并限期交出整治方案。别看老美们下了班“自由主义”,上了班可都听总经理的。果然,一个个都钻进氨气熏得人睁不开眼的厕所里,半天没走出来。一位老美的调查报告写道:我负责的“宫殿”的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重大领域,勾画出广阔蓝图."十二五"规划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读全篇可以发现里面的"四种考量",一是关注民生的考量,二是科学发展的考量,三是改善生态的考量,四是与世界互动的考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建设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揭示了国家建设的生态维度由隐至显的发展过程,凸显出公共环境治理中国家生态责任和生态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国家生态治理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风险,对公共环境治理中的国家提出了提升生态服务能力、促进生态现代化和民主化、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多维生态责任要求,也为从"以人为本"、"预警原则"、"有序推进"等价值原则推动国家生态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范式、行动实践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主旨讲话,深刻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点倡议,郑重宣布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务实举措,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方向.这一主旨讲话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次大会通过《昆明宣言》,汇聚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合力,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第二阶段会议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奠定坚实基础.作为COP15承办地,云南省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的"春城之邀"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向世界积极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用实际行动向全球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