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农二师二十五团以开展"科技之冬"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服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团场女职工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领。周丽是该团六连一名参加工作仅10年的女职工。2002年团场推行土地长期固定承包政策,她承包了连队的110亩土地,当年由于管理不善,她亏了本。年底冬闲时,她积极参加团工会举办的"科技之冬"农业技术培训班,边学边总结经验,寻找种田窍门。2003年她加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46岁的王霞玲是农二师二十一团八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是土生土长的军垦第二代。从2006年起,她依靠兵、师、团党委的优惠政策,带头运用加压滴灌、育苗移栽新技术,在承包的35亩土地上辛勤耕耘,勤劳致富,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智慧浇灌出理想之花,近几年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率先走上了小康之路,成为团场农业一线女职工"巾帼科技致富"的领头雁。2010年荣获兵团"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今年37岁的唐联淑,精明能干,1999年参加土地承包,品尝了承包亏损的酸楚,她总结经验,不懂就问,认真学习农业生产技术.2002年,她响应团场号召,在农七师一二九团果园队承包了3座大棚,她种植葡萄、西红柿、辣椒,都是按时施肥、灌溉、化防、移栽,做好大棚内的保温保湿工作,在试种当年,便取得了小小的成功,鲜菜投入市场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充分肯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当年纯收入8000元.  相似文献   

4.
王云萍是农五师八十三团一片区一位普通的女职工,是一位靠科技致富的带头人,翻开她致富的履历,一个个闪光的荣誉,记录了她一串串奋斗的足迹。1993年,由于家庭贫困,王云萍早早地就弃学务农,参加了连里的土地承包;刚种植棉花,手中没有一分钱,又不懂技  相似文献   

5.
正1990年张红跟随丈夫从河南老家来到了农五师八十九团,她和许多职工一样,用真情和汗水为团场的建设贡献着光和热,她用执着的追求,用勤劳的双手,工作的热情,大胆运用科学管理模式,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为团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2002年,团场实行将喷灌改为滴灌,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她在连队第一个报名,尝试新科技的推广。在品种的选择上,她每年都选新品种种植,提高  相似文献   

6.
两年间她先后投资24万元安装喷灌和滴灌设施,成为团场节水农业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她就是今年被农四师评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的七十二团一连职工梁新华。  相似文献   

7.
巾帼飘香     
过去的几年里,有过贫穷的日子,有过失败的教训;有过艰辛的奋斗,有过成功的喜悦;更有着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精神。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她就匆匆起床了,简单梳洗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就是四师巾帼致富带头人——刘文莉。2012年出栏育肥猪534头,利润20万元,承包种植土地28亩,种植收入2.1万元。  相似文献   

8.
正说话快人快语,干活手脚麻利的罗喜花带领周边承包户发展规模化大棚种植,在"双创"道路上实现了一个个目标。她多次荣获"三八红旗手""行业标兵""科技致富能手"等荣誉,2013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2016年荣获兵团"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今年47岁的罗喜花是2004年团场建筑行业改革时转行到农业连队的,当时为解决转岗职工就业问题,七师一二八团以团场建棚、  相似文献   

9.
张茂兰,一八七团五连的一名普通女农工,今年42岁,在团场这片神奇而又充满希望的热土上,辛勤耕耘了二十四个年头。随着团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她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积极租赁承包土地,科学种田,勤劳致富,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创造了可喜的财富。 1998年,她种植油葵51亩,种植小麦77.2亩,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黄德强是九师团结农场一连的一名普通职工,1991年参加工作,多年来,他坚持学科技、用科技,带头推广应用新技术,成为团场职工致富带头人。近年来,黄德强承包土地近90亩,种植甜菜、番茄、制种玉米等,他大胆尝试新品种,大胆运用新技术,产量年年提高。2011年他承包了70亩甜菜地,当团场推广甜菜种植新技术"双  相似文献   

11.
<正>“这样的劳模让人佩服!”“她致富不忘乡亲,帮助我们走上致富路。”“她像自家姐妹一样帮我,让我感到特别温暖。”……谈起职工李维莲,二师三十三团七连的职工们抢着说,就连新职工都频频点头。今年49岁的李维莲,是一名党员。她扎根团场,刻苦学习钻研棉花和红枣种植技术,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帮扶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一流业绩。27年多来,为国家上缴籽棉290万公斤,产出红枣420余吨,为团场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她被评为兵团青年职工创业项目带头人,2020年被评为兵团“三八红旗手”,2021年荣获二师铁门关市“劳动模范”,连续多年被团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五好职工”“十佳行业女能手”“三八红旗手”等。  相似文献   

12.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13.
正她叫杨巧英,是八师一四一团十四连一名普通职工,2002年来疆参加工作。工作后一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从2012年开始,她通过种田加养畜的方式,依靠100亩棉花和养殖的100多只羊,这两项年收入达20万元,圆了她的致富梦。2008年杨巧英承包了100亩棉花,由于连队的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自己缺乏科学种植方法,田管时管理不到位,棉花单产还不到300公斤。近几年随着团场"三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引进新技术和种植新品种,对职工科学种植要求也越  相似文献   

14.
<正>她用摄像机镜头纪录下团场发展变化的勃勃春光,她也成为团场巾帼群体中的靓丽春光。她,就是八师一二一团广播电视站党支部书记、记者王建春。她用心记录风景,也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今年41岁的王建春,1999年以公开招聘播音员的身份进入广播电视行业,至今已有16个年头了。她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很快  相似文献   

15.
高风琴,现年44岁。1995年3月份随丈夫一起携带两个孩子从河南省太康县来到农三师四十六团一连参加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初到团场承包土地,不懂棉花栽培技术与管理,年年成为连队有名的贫困户。穷则思,思则变。近几年,高风琴和爱人通过团、连组织的"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七师一二九团广泛开展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使广大女职工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她们在各个行业中大显身手,成为建设新型团场的一支生力军。多年来,该团不断将“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引向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7.
农一师一团深入开展"巾帼科技致富"系列活动,以开展科技培训为基础,提高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引领妇女在新型团场建设中增收致富。该团妇联、女职工组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开展技术培训班,对妇联干部、科技种植养殖女能手、示范户进行培训。一是组织围绕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和农业应用技术的主题,面向妇女开展多层次、多门类、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我家种了100多亩制种玉米,虽然经历了一场风灾,受到一些损害,但全靠作业区领导和区巾帼科技服务队帮忙铺膜、间苗等农活,现长势喜人,真要谢谢她们帮了我家的大忙。"5月28日,四师七十三团绿丰农业公司一区制种玉米承包户刘一芬正高兴地对笔者述说。今年,该区依照团场"南果北稻、种养循环、立体高效"的产业布局,全面推进种植业产业进程,推行"自主申报,自我种植,自我管理"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巩固,承包户积极性全面提高,种植户"负赢不负亏"  相似文献   

19.
在农二师三○团有这样一大批女 性,她们紧紧抓住团场改革的机遇,用自 己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现代女性自 强不息之歌。 李瑞云--扎根边疆终不悔 就要步入不惑之年的李瑞云是1995 年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她和丈夫一起从 河南到农二师三○团八连探亲。一到这 里,她就深深地被团场人的热情、豪爽性 格所吸引,便动员丈夫和自己一道参加 了团场的土地承包。2000年,她积极响应 团场号召,两费自理承包了120亩土地。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辣妹子,短短十几年,成为团场数一数二的林果承包大户,成为依靠科技致富的领头人,成为诚实守信的典范。她就是农四师六十七团四连职工梁翠明。1998年,该团四连调整产业结构,引种了100亩红提葡萄,因没人种植过,投入较大,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