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毛泽东与大跃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跃进运动是刚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在还未充分认识经济规律的条件下,试图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场带有盲目性和空想性的全民实践运动。毛泽东作为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导者,在这场运动中有认识和决策上的重大失误,也有奋力纠“左”的重大举措,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给我们的启示重大决策法制化是从我国决策实践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建国40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决策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发扬,但也有过不少失误,有些重大失误使我中华民族付出了重大代价,这一切又值得记取。众所周知,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主要矛盾的判断,关于是否要有计划控制人口的决策,关于开展“大跃进”运动的策划,直至关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决定,都出现过全局性的重大失误。别的暂且不论,仅就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决策而论,它既违背了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运动是一场大规模的带有全局性失误的经济建设运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这场运动教训之深刻,影响之深远,时刻提醒着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尝试着从社会学的一个侧面对这场运动再加以审视,力求说明“大跃进”左倾决策的贯彻之所以非常顺利,除领导人的错误和组织上的行政干预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这种政策的贯彻执行有着广泛的社会心态基础。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场运动,又可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跃进”史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末,中国大地上发动过一场令世人瞩目的生产建设运动,叫做“大跃进”。弹指一挥间,三年“大跃进”已是过眼烟云,但它留下的教训却多彩并深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大跃进”,对于我们继续探索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从必然中把握自由,应是有益无害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最初设想用 1 5年左右时间建成苏联那样的“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后又提出用 50年至 1 0 0年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在“大跃进”运动中 ,他认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时间可以大大提前 ;“大跃进”运动失败后 ,他又逐渐回到了原先正确的认识上来了。毛泽东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时间问题上的正确认识是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战略步骤的理论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6.
“反右斗争”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一场大规模的反右派运动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时间,有五十多万无辜群众受到政治迫害。这场骇人听闻的政治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社会主义中国从此便陷入了严重失误、屡遭磨难的境地。显然,如何评价这场运动,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这个事件本身,它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极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离开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界定,也不能离开对这一阶段主要矛盾的确定。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从1956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起,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对主要矛盾的把握,经历了坎坷曲折,出现过严重失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再遭到重大挫折的重要原因。所以邓小平同志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只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  相似文献   

8.
1958年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大跃进的局面,使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在此大变化大发展的实践斗争中,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这一犀利武器,用以认识现实发展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和指导实际工作,具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9.
“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7年9、10月间、结束于1960年底、1961年初;“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理想与现实张力的失衡,二是唯意志论盛行,三是对以往革命和建设成功经验的不当采借;“大跃进”运动既取得了有限的成就,但导致了更大的损失,留下了无穷遗患,得远不偿失,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大跃进”运动给我们提供了三方面的启示:一是应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是应在理想和现实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57年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地向前发展。这一时期,由于在整风、反右派斗争,特别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问题上出现的失误,党的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为此,中共中央在纠正左倾错误、转变工作方针的时候,也极其重视民族统战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民族工作的检查和民族政策教育。  相似文献   

11.
商孝才 《前进》2001,(8):17-20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从多方面共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惟一科学和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一、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立足点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半个世纪的社会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和失误,都是与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的现实国情密切相关。建国头七年,我们党进一步发扬了进行调查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开始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来,原计划准备用1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果不到5年就基本完成,紧接着又于1958年向人民公社体制全面过渡。随着“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在农村泛滥开来。60年代虽有所纠正,但在文革期间越演越烈,终于造成党和国家的大动乱,使我国农村经济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害。粉碎“四人帮”后,“左”的错误并未完全克服,从而使中国经济在徘徊中前进。邓小平以无…  相似文献   

13.
于法 《春秋》2012,(3):30-34
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57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伟大纲领》的社论,要求“有关农业和农村的各方面的工作.在12年内都要按照必要和可能.实现巨大的跃进”。这是大跃进的先声。是年冬季.全国范围包括栖霞在内掀起了以兴修水利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实践、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产物。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是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正确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受住了国内国际风波的考验,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中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句话,只有坚持…  相似文献   

15.
195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的一年,在全国大跃进中,我省工业,交通事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大跃进.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争取更加多、快、好、省地完成1959年的计划,继续实行生产上的跃进.1959年继续实行生产上的跃进,有很多有利条件.这就是我们有了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经过1958年的实践,党的总路线更加深入人心;1958年大跃进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16.
浅析“大跃进”发动之初的政治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跃进”的发生,是“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而“轻率地发动”起来的,它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①然而,“大跃进”发生有其具体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环境,其政治环境又包含着不同的因素,它们在不同侧面和程度上影响着“大跃进”。只有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大跃进”,才能真正正确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国际上出现的反共反苏反华逆流给社…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懂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一方面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了解我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基本国情表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精神,着重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8.
魏喜龙 《湖湘论坛》2004,17(6):12-13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毛泽东率先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在探索中 ,既有良好开端 ,又有严重失误。今天 ,我们历史地回顾和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有重大意义的。  一、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 6年到 195 7年春 ,从《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到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的颁布 ,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党和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19.
叶昌友 《求索》2008,(11):43-45
改革开放的30年,使一个积贫积弱、贫穷落后的中国,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强的中国;使社会主义在理论、模式和道路等方面都获得了发展:这就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使马克思主义获得大发展: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20.
(一) 两年来我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事业,取得了偉大的胜利,这是在党的領导下,坚持充分发动羣众,大搞羣众运动的結果。1958年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設时期的总路綫,这个总路綫集中反映了人民羣众要求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的强烈願望,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羣众的革命斗志,迅速掀起了兴修水利、抗旱栽种、爭取农业生产大跃进,大办地方工业,大战鋼鉄銅等一系列規模宏大的羣众运动,使1958年获得了工、农业生产的特大跃进並实現了人民公社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