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为出发点,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为切入点,以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为着力点,以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倡廉制度为创新点,以教育、解脱、挽救、保护领导干部为落脚点。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制约权力和借鉴经验等方式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党应对各种考验和复杂局面的根本保障。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以思想作风建设为基础,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密切党群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克服消极腐败现象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绩效考评是企业中敏感的神经,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绩效考评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即静止性、狭隘性和不科学性。要克服一般绩效考评的局限性,必须转变观念和做法,实行全面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以战略绩效为导向,以民主互动为手段,以科学考评为关键,以组织成长为方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集中体现为,社会建设和管理以稳定和谐为基础,以民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体制为重点,以手段创新为助推。这些经验,是我国继续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和终极归宿,继承和创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理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思想指南。这一执政理念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之中,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的逻辑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深入学习和把握"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执政理念,要以增强忧患意识为前提、以坚持执政为民为核心、以真抓实干为关键、以制度法治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民作主”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执政理念有显著的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执政必须以为人民执政为基础,以靠人民执政为动力,以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目的和归宿。而这必须以制度保障为前提。当前,应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化,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培育人民群众参与能力的制度,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心鉴 《理论探索》2001,4(1):50-53
我国正在进行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和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所推动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对传统的政府职能和行为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按照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要求调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规范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新体系的前提和保证,是继续深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为经济市场化提供宏观调控;为社会发育和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为增强公务员队伍素质提供制度配置;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行政流程;为抑制腐败现象提供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8.
黄丽娟 《学理论》2015,(5):65-66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学城内各类建筑的兴起,大学城内不便的交通成为人们的担忧。为给大学城内师生出行提供便利,为大学城游客提供资讯和交通服务,有必要创建一个建立在原有公交系统基础上的客运系统,弥补大学城公交资源的不足,促进各校园的交流,为大学城内师生和考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汽车服务。同时,为大学城内各商家提供直接专门的广告服务,为师生出行提供服务资讯指南。  相似文献   

9.
姜素勤 《理论探讨》2005,(6):99-10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以法治为保障,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注重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过程,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新时代迈向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产生于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彰显,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以大力加强思想引领为首要前提,以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为重要基础,以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为关键所在,以着力抓好队伍建设为基本保障,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1.
法治治安是指以人民大众为主导,以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活动为对象,以法律为依据,以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为目的的治理方法、过程和目标,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法治治安的构成要素由形式要素、理念要素、价值要素、制度要素和组织要素五部分组成。形式要素的核心为治安法律之完备,理念要素的核心为法律至上,价值要素的核心为人权保障,制度要素的核心为权力制约,组织要素的核心为警察专业化。  相似文献   

12.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需要全面理解和深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注重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创新为基点,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教育为着力点,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群体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13.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尝试以价值观教育为根本,以道德建设为抓手,以实践养成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积极推进其基本机制的建设。通过基本机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成为高校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刘永青 《理论导刊》2023,(3):107-111
尊礼贵德是张载之学的显著特征。在张载看来,对于礼和德的体悟只有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才能实现,这实质上就是“学”的过程。基于此,张载以“成德”为为学之内涵,以“知礼成性”为为学之本质,以“以礼立教”为为学之方法,以“学必至圣”为为学之目标,围绕“成德”之学阐释了他的为学观,突出了为学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彰显了其“尊礼贵德”的为学指向。  相似文献   

15.
消除农村基层政府选择性治理,当下基层最紧要、最关键的工作莫过于建立相应的民众参与制度和公共需求有效表达机制。建构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必须以建立有效的民众参与制度和公共需求表达机制为前提;巩固和加强中共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必须以建构民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为前提。而民众需求,需要民主的机制来发现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发展坐标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先进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当代视界,以实现文化自觉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文化自信为重要立足点,以实现文化自强为现实落脚点,以打造中国精神为集中指向,建构起一幅完整的红色文化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2021,(4):38-44
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主题历经了为革命进程提供舆论先导、为国家制度构建确立理论依据、为改革发展奠定观念前提、为民族复兴凝聚价值共识这四个阶段。在这一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呈现的规律性特征是以社会存在为基本出发点、以理论创新为发展牵引力、以民众认同为合法性基础和以"破"中求"立"为贯穿性主线。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既要立足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又要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确立主要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制度建设、人民取向和统筹内外,使意识形态工作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发展为主题,以初级阶段为立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回答了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并以鲜明的特色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和历史任务。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要以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和廉洁自律为基本前提,以反腐倡廉建设融入总体建设为重要方式,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为制度保障,以完善制度反腐与制度创新为重要途径,全面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朴素的辩证唯物论哲学家、宋明气学重要开创者张载的语录。当代中国舆论界出现“四为句”热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社会现象。对“四为句”理解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为天地立心”的内涵。这应从他的“太虚即气”“太虚者天之实……太虚者心之实”的辩证气本论,从他对佛教的“以心为法、以空为本”和老子的“无中生有、以无为为道”的批判,以及从他为复兴儒学而建立朴素的辩证唯物的哲学基础去理解“为天地立心”的内涵。解读“为往圣继绝学”旨在继承和发扬儒家的道统,以阐扬他的新儒家理论。儒家道统论有明显的宗派性、狭隘性和保守性。张载无历史进化的观念,他的“法三代”复古历史观与“继绝学”圣人文化观是完全一致的。他的理想社会只是“三代之礼”的社会。张载思想存在着两重性:即在朴素的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认识论上“勇于造道”与他在社会历史观和政治文化观上的复古守旧之间存在着矛盾。他的“继绝学”的圣人文化观和“法三代”的复古历史观应当被摒弃,但他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志向和担当精神值得提倡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