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规制中存在法治赤字现象严重、购买缺乏界定、承担公共服务社会组织资质规范空白、合同监管制度不健全、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社会组织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与立法冲突六大问题。建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体系、明确禁止性购买、确定性购买和裁量性购买范围标准、建立多元、公正、科学的评估体系、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完善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规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城市供给,更具系统性和复杂性,也对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善治理论强调国家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可以为解决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治理问题提供新思路。在我国当前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等供给主体间存在的供给交叉或供给真空状态愈发明显。基于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应从善治角度区分政府组织间及政府与其他组织间两种不同的协同供给机制。多政府协同供给要重视政府间协议并强化府际关系网络。而在政府与其他组织间的协同供给中,多政府协作承担城市群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与基本供给责任;多市场协作满足公共服务的多元需求并加强自身监管;多非营利组织协作灵活应对政府和市场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3.
随着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企业开始成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有力主体。目前我国非公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角色定位可概括为"双向互动",但具体到非公企业与政府、与消费者、与国有企业、与民间社会组织而言,双向互动又有不同表现形式。当前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可从完善制度设计、健全监督机制、以渐进方式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组织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已在参与供给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社区生产生活服务、社区矛盾排解和公共安全服务、社区志愿互助服务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取得了重要实效。但受制度环境欠佳、外部支持乏力、内部运作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动机、供给效果等方面。为此,应以多元供给主体的协同合作为基础,优化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并激活农村社会组织的内生动力,以构建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及功能优化一直以来都是公共服务领域的重点与难点。学术界关于公共服务供给"单一中心"与"多元主体"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单一主体供给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必须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供给模式,这也是由公共服务本身的多元化特性以及各国改革经验决定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提出使我国公共服务多元参与体系有了本土化的理论依据,也为平衡政府、市场、社会三主体关系提供了思路。未来应结合社会治理重心转向与国际公共服务领域的整体趋势,分别从政府、市场、社会入手,树立新安全观与新公平观、融合公益目标与市场机制,进一步助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从而提升供给效率、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阶段。目前,我国农村社区主要存在资金短缺、资金投入率低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要破解农村转型困境,应以健全制度政策以及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为保障,以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为基础,从完善社区发展需求表达机制、构建社区与社区居民交流互动机制、创新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模式和建立分级负责的公共服务供给财力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寻求农村社区良性治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多中心治理:一种公共服务的协同供给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协同理论的视角来解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选择标准,认为最优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服务的性质。通过研究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的非线性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来实现组织智慧和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系统建构,从而达到明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服务体制主要包含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对象、供给监管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应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认真分析和抓好当前的各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需要经历由数据驱动向智慧协同转变的过程。智慧城市群是"智慧城市"概念在空间组织形态上的延伸,智慧城市群的大数据内嵌于跨区域公共服务治理。目前,大数据技术是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的关键,它能够筛选有效信息,辅助公共服务智能化决策,自适应调节公共服务情境。应用大数据资源在智慧城市群进行公共服务治理的同时,会产生大数据驱动下的多层面公共服务决策的技术困境、结构困境和伦理困境,必须重新规划多级城市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外治理权限,培养多主体协同治理公共服务的数据思维,优化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治理的组织结构,完善智慧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的道德伦理建设,消除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治理的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激发农村活力的战略选择,其关键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广西玉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和产业融合推动经营主体发展的特色,但仍存在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不高、金融支持不够、公共服务不足、产业链条不长、新型职业农民缺乏等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构建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机制,其中,政策支持解决"发展后盾难"、加速农地流转解决"农地流转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解决"金融供给难"、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产品营销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持久种地难"等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有着深刻的影响,加上传统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种种弊端,所以探讨政府公共服务优化之道也就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以我国互联网+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剖析互联网+政府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诸如政策执行形式化、城乡发展数字鸿沟、互联网用户素质不高以及公共服务部门间互动不足,缺乏联动建设等方面。并针对上述困境与制约因素提出对应的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化路径,主要包括强化责任意识,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网络监管、增强合作意识,加强部门间联动、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审视京津冀区域合作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京津冀日益紧密的经济一体化是推动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与客观依据。近年来,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医疗、养老、教育等主要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供给主体参与度不足、区域整体合作协调机制尚未健全等诸多难点。应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关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具体要求,结合目标定位与梯度递进模式构建京津冀公共服务顶层设计,辅以建立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治理机制、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配套措施,从而分阶段推进区域公共服务的有机衔接并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广西统筹城乡改革的试点城市,南宁市在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方面存在着财力投入不足、供给主体、决策主体单一,监管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着重从财政、行政管理体制、要素资源配置、社会参与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南宁市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面对传统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智慧化集成技术从横向、纵向、深度多维向探索智慧化供给三维立体模式与运行机制体系,可以为加强公共服务关联主体横向协作、供给过程纵向对接、整体服务深度协同创新提供方向引导。实现社区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目标,需要在厘清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基础上,从需求分析、三维协同、组织运行与功能实现四大系统角度搭建智慧化三维协同创新供给平台,探寻与智慧化供给三维立体模式相契合的引导动员、激励补贴、利益整合、能力提升、网络嵌入、风险防范、管控监督、联动协同供给机制体系,明晰不同供给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及供给机制在时间、内容、层次方面的特征属性,为社区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的有序开展与稳步推行提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从协同学的视角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协调、合作与同步运动,将使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经历一个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的嬗变过程。欲克服目前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家单方供给”的弊端,应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互动合作的协同治理机制。优化农村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行为,必须完善农村公共决策制度,重塑县域微观组织体制,建设广覆盖的公共财政,启动多中心运作机制,整合网络信息服务技术,创新多渠道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目标。在公共服务体制运作的过程中,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主导者和协调者。公共服务体制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集合,整个制度系统至少包括公共服务的执行主体、规划体制、融资体制、供给体制、和绩效评估等基本环节。我国公共服务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涉及到公共服务主体构建、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体制性症结。当前,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完善的核心内容包括构建公共服务的制度环境、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的市场体制以及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基本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落后、缺乏公民参与、供给主体单一等。伴随着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可以引入"无缝隙政府"、"网格化管理"、"协同治理""多中心服务供给"等方法,来推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社区的完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因此,要“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多主体参与供给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公共服务供给的一大趋势。近几年来,中国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也注重采取多主体参与供给的方式。从表面上看,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发挥其他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并将他们吸纳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但不同供给主体间的合作水平滞后。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不仅需要多元主体参与,还需要各个主体间有效互动产生相乘效果。构建良好的供给主体间的关系成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内生要求。组织间网络理论作为分析组织间关系的重要理论与公共服务的多主体参与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可以在多主体参与供给的基础上建立不同主体间的组织间合作网络。组织间合作网络的构建应从网络的行动者和网络关系两个方面着手,包括行动者的选择和网络结构的设计。网络行动者的选择应考虑网络供给主体的目标、过去的合作关系及网络行动者的资源。不同的网络行动者在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形成一种政府主导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能够为市场、社会以及农民自身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平台和机会,有助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农民多元供给主体的合力。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必须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优化、社会协同、农民参与“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