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资源资本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配置资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在实践中,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转化为资本或曰资源的资本化过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和加大资源资本化的进程和力度,进一步增强社会经济活力和效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市场化改革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治合  蔡志洲 《理论前沿》2008,527(14):19-2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市场化改革使中国成功地由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并在渐进的改革中逐渐释放经济活动中的潜能,使中国取得持续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本文回顾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进程和主要特征,指出现阶段中国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仍然滞后于商品市场化改革。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忽视市场本身的制度建设,中国应该继续深化商品市场化和要素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渐进改革与经济立法——关于经济法理论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从渐进改革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立法过程以至经济法理论为前提的。针对20年来经济年学理论的波折起伏,特别是目前经济法学界一些把经济法理论建立在克服市场失灵基础上的观点,本文指出,我国的经济改革,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育的常规道路,也不同于原苏联、东欧国家市场化改革道路,渐进性、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贯穿于整个经济改革过程之中并体现在经济立法方面,只有把握这些特征才能构造合理的经济法理论,从而避免对市场经济法律做过于理想化的设计或按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构造我国经济法律体系的倾向,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规划中对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提法,进一步明确我国在未来5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等金融改革的内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机制及政策取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教育市场化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实践层出不穷,由于对这一问题还没有达成认识上的统一,因此出现了一些改革的负面影响。从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等基本问题可以看出,教育事业不具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市场机制在教育领域出现局部失灵,我国现阶段推行市场化政策的种种表现也为笔者的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论据。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在中央政策引领、实践变迁推动、未来发展需要的三元因素推动下,成渝地区通过搭建统一领导组织机制、确立互惠互利共享原则、打造改革先行试点新区,在实质上破除了“行政区对经济区的割裂”。为应对成渝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当从完善成渝地区法律协同机制、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创新政策协同联动机制、探索共建共赢利益联结机制、调整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是国家垄断一级土地市场,这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也损害了农民应有权益,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阻碍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目前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的条件基本成熟,应转变观念,加快立法,切实推进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法的部门划分,是以法的特定调整对象——特定的社会关系——为标准的.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调整对象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话题.本文就20年来尤其是近五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依据党的十四大最终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论述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定调整对象——社会资源分配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为经济法基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落后是制约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了国外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 ,总结了以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市场化改革、提高城市政府管理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供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建设、管理及城市经济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在我国,长期以来公共服务的生产基本上由政府垄断,忽视了服务安排与服务生产之间的区别。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市场化改革,这种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把公共服务市场化纳入行政改革的规划之列,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配套起来,依托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主体提供服务,打破传统由政府垄断的局面,从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主体理论的研究只注重经济法的主体范畴,却忽视其中的重要主体——政府——的角色定位。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研究政府在经济法主体中的角色定位,能更加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权力界限。结合经济法的本质来定位政府在经济法中的角色,经济法不应单纯地属于公法,它还兼具私法性质。公法领域,政府作为主体不容置疑;而私法领域,政府并不必然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产生于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经济法以其兼容并蓄之精神,在调整经济生活中处处以平衡协调当先。因此,作者认为,平衡协调是经济法的本质,平衡协调之本质决定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平衡协调之精神贯穿于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及各项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3.
由区、街道办事处所构成的城市基层行政组织模式及其运行体制 ,在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暴露出许多不适应。本文以南京白下区街道办改革为个案 ,分析了传统体制在职能配置、社区自治、行政成本上存在的弊端 ,系统地总结了该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客观地评析了这一改革取向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德国新历史学派是19世纪最主要的经济思想之一,其主要观点在抨击自由经济主义的同时,也为德意志帝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理论基础。而当今德国的医疗保障实践则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混合型"医疗保障模式,这充分综合了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势。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德国实践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医疗改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我国医改必须重新对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改革中进行合理定位、明确边界,建立国家主导、市场参与的"混合型"医疗保障模式,市场化或者国家统管的医疗改革方案都是违背理论规律和历史实践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胜利油田对推进住房市场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施了油田内部二手房交易政策,但是住房市场化的进程比较缓慢,职工住房矛盾依然很突出.因此,转变观念,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市场化的步伐,推进住房市场化运作,提高职工居住水平,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它关系到胜利油田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大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以控制定罪为中心、定罪量刑一体化的传统审判模式及制度安排,已明显滞后于当前死刑案件审判的实践需要及形势发展。法治国家实行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的司法实践和我国实务界所作的积极探索,为我国实行死刑独立量刑程序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公正为大"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司法效率、资源配置等因素不足以构成死刑量刑程序改革的障碍,构建专门、独立的死刑量刑程序以实现死刑量刑公正已成大势所趋。通过自下而上的改革试点、技术试错以及适时适当的立法突破构建以成就我国的死刑量刑程序改革,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法经济法论战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8月至1986年春《民法通则》颁布之前的七年间,中国民法与经济法学界围绕民法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是否为部门法问题展开了一场中国法学史所罕见的大论战。经济法理论来源于前苏联,由于在意识形态、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与中国的高度同质性和政治正确性而在中国迅速崛起并在论战初期占尽了优势;民法由于个人主义的立场和市场取向而在政治上饱受压制并因此在论战的初期尽显被动。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决定了民法的复兴,《民法通则》宣示了民法的最终胜利。中国经济法的出路在于抛弃与民商法争夺地盘的思路,增强学术独立性,放弃统制主义的经济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存在的矛盾,迫使世界各国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入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做法是使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跳出怪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法是以存在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的,市场经济正是现代经济法的干预对象.与政府干预相比,市场机制始终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反垄断法是以维护市场机制的本质特征--竞争的法,它体现的法益目标与经济法相一致.笔者认为,在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前提下,现代经济法的核心应当是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法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下的"渐进式"发展进程为经济法的形成创造了深厚的经济基础,经济法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最初的进程,来分析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