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专利法》的出台与实施翻开了我国专利制度的崭新一页.这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法律历经风雨,几经修改,不仅开启了创新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之门,对于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体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基层治理的制度改革逐渐反映出中国城市基层制度变迁的框架性特点。通过对深圳市月亮湾片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城市基层制度变迁具有一些值得考察的内生逻辑。第一,从阶段上看,城市基层制度变迁经历了功能缺陷、组织创新、机制形成与体制确认四个阶段;第二,从动力上看,城市共同体的吸纳局限与城市社会群体的政治觉醒是城市基层制度变迁的双重改革动力;第三,从局限上看,机制建设与体制确认之间的不协调是城市基层制度变迁的主要局限。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城市基层治理的制度变迁不是国家层面制度变迁的投射,而是具有城市所特有的路径与特征。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中"宽广"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为探讨十八大以来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命力逻辑提供了坐标。从"宽广"和"长远"引发的哲学意蕴和实践意蕴又可作两种引伸:从哲学意蕴引伸出社会治理创新是生命的代际相传,具有生命力逻辑;从实践意蕴引伸出社会治理创新是"操作面"与"设计面"的集合,对应解读就是强引擎(新型城市化)与强国梦,它们把哲学意蕴具像化。这一"双强"版式的分析优点在于,能实现由面缩点、再由点扩面地浓缩、展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命力逻辑。以强引擎为解读载体,对应的创新集中于党进行社会治理的方法论上;以强国梦为解读旨归,对应的创新则集中于党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上。由强引擎和强国梦叠加析出的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命力逻辑为未来处于全生命周期的党领导的社会治理再创新打开了一扇展示之窗。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已经出台30余年,这项制度在设计过程中包含了教育始于公平的政治逻辑、资源配置注重效率的市场逻辑和人才培养重视发展的教育逻辑.但30多年以来,该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推而不广”和“绩效偏低”的困境.通过分析“推而不广”的治理逻辑发现,该项制度在设计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有限理性与行为选择、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以及价值观念与制度变迁等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6.
7.
治理时代,制度依然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以我国的治理制度变迁为研究主线,分析了我国治理制度变迁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推动力。从规制、规范、文化认知三个维度对1978年至2013年我国治理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做了描述。展望未来,我国治理制度变迁总体上将遵循渐进演变模式,在发展战略上需要在西方制度要素与我国既有制度要素的整合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此外,制度企业家的能动性发挥依然是我国治理制度变革的关键性要素。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民生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就。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推动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降低社会保障费率、重整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中遵循了公平、创新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概念,这是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以来实现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我国社会管理从单向治理向多元治理的进一步转变。目前,我国学者对社会治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治理现代化的探讨还有待深入。文章通过对目前资料的分析,总结当前社会治理的现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调解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存在着多重逻辑,即当事人的关系逻辑、法院的策略逻辑和来自国家的治理逻辑.在多重逻辑的支配下,中国民事诉讼调解的变迁呈现出多重面孔.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从学理上解释国家对社会组织采取的混合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尝试从国家建构社会的视角出发,以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变迁过程为例证,运用“风险控制 治理绩效”的分析框架探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变革的制度动因。研究认为,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制度设计表现为“约束”和“激励”的阶段性调整,其背后的制度逻辑是基于风险可控基础上的治理绩效;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政策取向有一定的差异,总体表现为宏观避险与中观赋权。国家对社会组织的吸纳和赋权可以是共存状态,吸纳的另一面并非赋权,而是排斥和疏离。在社会组织治理进入“秩序思维代替稳定思维”的新阶段,各地政府在社会组织生态建设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社会组织的分化生态。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中"宽广"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为探讨十八大以来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命成长路径提供了坐标。从"宽广"和"长远"引发的哲学意蕴和实践意蕴又可作两种引伸:从哲学意蕴引伸出社会治理创新是生命的代际相传,体现出的是生命成长轨迹;从实践意蕴引伸出社会治理创新是"操作面"与"设计面"的集合,对应解读就是强引擎(新型城市化)与强国梦,它们把哲学意蕴具像化。这一"双强"版式的分析优点在于,能实现由面缩点、再由点扩面地浓缩、展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命成长路径。以强引擎为解读载体,对应的创新集中于党进行社会治理的方法上;以强国梦为解读旨归,对应的创新则集中于党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上。由强引擎和强国梦叠加析出的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命成长路径,其演绎也为未来处于全生命周期的党领导的社会治理再创新,打开了一扇展示之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政策试验说"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解释中国改革机制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国家整体性制度变迁层面上解释了地方创新之于国家治理的意义,却忽视了那些既没有上升为国家政策也没有消失的地方创新,没有探讨地方创新在推动地方治理变迁层面上之于国家治理的意义。在中国改革实践中,那些没有获得全国推广却在局部地区发挥作用的地方创新更具普遍性。地方创新除了可能由点到面推广至全国之外,是否对地方治理变迁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构成推动国家治理的另一种机制?新泰市平安协会和云浮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的实践,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只针对特定罪名的轻微罪行才能提出的自诉与当下轻罪治理的对象和需求高度重合,自诉在轻罪治理中可以不再只是扮演对公诉进行补充的辅助起诉方式,而是能够作为支撑轻罪治理的有效程序。自诉在轻罪治理中,不仅是能够被用以区分重罪和轻罪的工具,并在区分完成后作为针对轻罪适用的专门程序,在适用中还能发挥其独特的被害人权利和效率优势提升轻罪治理的效果。自诉在轻罪治理中的活力也还有赖于自诉在轻罪治理的目标下进行适当的重构和完善,以破解自诉长期以来的适用困境和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15.
16.
地方治理制度创新是近几年来学界、政府与公众议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为什么要进行地方治理制度创新?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球化带来规制变化,推动民族国家以及地区构建更具竞争性、适应性与应变能力的治理制度;二是公共治理理念变化推动各国政府改革陈旧的治理制度与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公共治理转变与制度创新都是从基层开始的,地方政府在治理转变过程中居于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社会里,虽然封建王朝对乡村的治理模式在各个时期不尽相同,但如果从朝廷与乡村的关系来看,无非是对乡村资源(主要是农民和土地)采取的控制形式不同而已。以税制这一乡村资源征收的主要形式为主线,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呈现三个清晰的阶段:秦汉时期"按地收租、论户取赋"的"田租、赋税"制度,农民和土地捆绑,实行"乡官里治"的垂直式管理;唐宋时期"舍人税地"为主要特征的"两税法",实行"乡里制"与"保甲制"的双轨运行治理模式,对农民和土地分别实行控制;明清时期以财产为主体、货币化征收为特征的"一条鞭法",对农民和土地大幅松绑,实行"乡绅治理"这种间接控制模式。这样的制度演变中,朝廷对乡村的管理越来越松散,但实际控制力和乡村资源的动员能力却不断得到加强。传统乡村治理制度的变迁也启示我们,在当今乡村治理中应大力推动基层民主自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城乡社区治理面临利益主体多样化、风险集聚化、社区异质化等多重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社区治理上升为党中央执政战略,提出了人民中心、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社会协同、基层群众自治、治理机制创新等新要求,实践层面更加突出党建引领下的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要着重处理好"一个核心、两化关系、三层联动"三个关键议题,即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处理好社区治理政治化与社会化关系,建构好宏观层面价值整合、中层法律制度与机构平台整合、基层达成积极的微观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转变政府职能是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和制度上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各级政府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这些新变化能够促使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伴随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视和强调,近年来理论界掀起了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的高潮,这些研究不断丰富发展着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研究成果,对今后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很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