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看苏联领导的继承问题近年来,西方对苏联领导人的继承问题十分注意。报刊和学者发表大量文章,探讨勃列日涅夫的继任人,分析未来的苏联政局和政策。“美国官员曾私下对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前途表示十分关注”,“担心新领导人在处理与西方关系时不如前任克制”,给美苏关系带来“变化”。(美国《奥比斯》季刊)西欧对未来苏联的政策更是  相似文献   

2.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列·伊·勃列日涅夫不幸于十一月十日逝世。勃列日涅夫主席是苏联卓越的国务活动家,长期担任苏联最高领导工作。他的逝世,是苏联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代表我国领导人以及我本人,对勃列日涅夫主席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苏联政府、苏联人民和勃列日涅夫主席的家属致以衷心的慰问。中苏两国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国家,并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中苏两国人民具有传  相似文献   

3.
2001年是俄罗斯第一届总统选举、“8·19”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立、别洛韦日协定、苏联解体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十周年。俄罗斯报刊发表了众多文章总结苏联解体教训。值得注意的是多年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B.A.米哈伊诺夫2001年4月对俄《独立报》记者所谈“为什么苏联会解体,它是怎样发生的?”的观点。他作为当时苏联部长级的高层领导人目睹了苏联解体过程。文中披露了一些鲜见的材料,提出了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独到见解。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一、关于苏联解体是否必然发生米哈伊诺夫坚决否认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说法。他…  相似文献   

4.
从勃列日涅夫时期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看苏联解体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的众多原因中 ,意识形态领域的因素不容忽视。本文根据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有关材料试作分析。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意识形态领域已问题成堆1964年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时 ,苏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然而 ,在国家一片繁荣的背后 ,意识形态领域却涌动着一股股暗流。首先 ,苏共历史遭到歪曲。1966年11月 ,苏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国内意识形态问题。会上 ,勃列日涅夫忧心忡忡地提出 :“我们至今没有一本关于我们党的历史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 ,“能捍卫马克思列宁主…  相似文献   

5.
“革命政府”胎死腹中  几个月来,苏联一直在积极策反捷克的“健康力量”。1968年8月6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又自编、自导、自唱,草拟了所谓“捷共中央主席团和捷克共和国政府宣言”,声称:国家面临反革命战争威胁,请求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派军队,帮助镇压反革命,重建“革命政府”。一面出兵占领另一个“兄弟国家”,一面在该国物色几个“健康力量”,建立听命于自己的“革命政府”,是苏联的拿手好戏。1956年10月,苏联出兵镇压“匈牙利事件”,扶植卡达尔,处置纳吉,就是这样干的。这次,勃列日涅夫老戏重演,却不料胎死腹中。21日凌晨,比拉克、英德拉…  相似文献   

6.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1月间在日内瓦湖畔举行的会晤,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国际大事。他们的会晤声明公布后,全世界纷纷发表评论,阐述对这次会晤结果的看法。从1979年勃列日涅夫和卡特在维也纳举行会谈后,美苏两国关系一直处于紧张对峙的  相似文献   

7.
苏维埃国家是苏联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苏联称它目前的国家为“发达社会主义的国家”。从六十年代以来,在苏联党的文件、领导人讲话及理论界的著作中,对国家有不少论述。为了对当前苏联国家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本文简要介绍苏联国内对苏联的国家机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作用、以及社全主义国家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论述,供研究苏联问题的同志参考。 (一) 国家机构: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1977年宪法第70条规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统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多年来,苏联对它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提出出现过多次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赫鲁晓夫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1980年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他说:“这一代人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勃列日涅夫1967年提出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取代前任的“共产主义建成论”。安德罗波夫执政后提出了“起点论”,认为苏联目前只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胥仕元 《理论月刊》2002,(7):111-113
干部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苏联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干部制度各有差异,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将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苏联将它目前的政治体制称为“发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苏联提出并逐渐扩大宣传苏联的社会政治体制。本文试图简要地作些介绍。一、苏联关于政治体制研究的简况 1967年11月3日,在庆祝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大会上,苏联第一次正式宣布: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此后,他们就开始重视政治体制问题的研究。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第一次使用这个概念,是1968年3月29日在莫斯科市第十九次党的代表会议上,他  相似文献   

11.
略论苏联共产党的干部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 ,苏联共产党的干部政策都有不足之处 ,其对苏联共产党的亡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联当政的八任领袖中,相对而言,勃列日涅夫被公认为是缺乏领袖魅力、喜欢过平静生活的庸才。可是在苏联的74年历史中,勃列日涅夫当政整整18年。除斯大林当政29年之外,就数他为长了。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平稳地当政18年,主要是因为他能审时度势,现实地从自身条件出发,使苏联权力结构调整趋向常态化、均衡化、人情化;收获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并利用国际市场石油提价之机扩大石油出口,积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农村社会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打造世界霸国地位,高扬国威,以凝聚民心。由于实行这些措施,勃列日涅夫终于能在后革命精英年代,为自己创造新的执政资源,在坚持苏共一党专政、坚守斯大林模式的方针下,平稳地死于任内。  相似文献   

13.
我们注意到三月二十四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4.
据7月31日《新京报》报道,湖南省检察院日前已正式启动对嘉禾拆迁事件的刑事调查程序。这是继一个多月前的行政问责之后,嘉禾事件首次正式启动刑事问责程序。此次调查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嘉禾县委、县政府原主要领导人、县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是否滥用职权干预司法;其二是原嘉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是否玩忽职守”。据悉,此  相似文献   

15.
197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60周年,11月7日,苏联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在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队伍中,第一次出现了和列宁像制式、大小一模一样的勃列日涅夫肖像,站在列宁墓观礼台上的勃列日涅夫喜不自禁。1977年对于苏联而言,也确实是重要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201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20周年。 历史上有一些现象,总是具有预警性象征意味:1982年,执掌苏联最高权柄18年之久的勃列日涅夫在任上逝世,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将滥用职权作为法院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定理由,在行政权不断扩张的今天.该规定的内容使得司法权可以对行政主体的栽量活动进行审查,为防止行政权行使的肆意提供了司法保障。但是在我国当下的现实中,行政法学界对“滥用职权”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等基础理论研究存在较大争议,形成多种不同的观点,相对一致的学说理论没有形成;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也没有对“滥用职权”进行准确定位,进而导致在司法审判中,法官对“滥用职权”的标准难于把握,不能、不愿也不敢适用“滥用职权”而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笔者试从“滥用职权”的不同认识出发,梳理之间存在的核心争议点,进而根据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分权制衡,界定滥用职权司法审查的界限与深度.以期明晰在司法审查中法官需要把握的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18.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的黄金时期.出于政权建设和管控舆论及塑造党政形象需要,苏共该时期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全力以赴、近乎极致,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苏共领导人言行不一,致其理想信念失信,是为根本的致命伤;二是罔顾现实的教条主义作风使其宣传思想工作无法获得民众认可,意识形态机器陷于空转;三是强制"灌输"、高压管控的粗暴手段,遭到民众逆反抗拒,终致其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19.
现将移居西方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历史学副博士亚历山大·亚诺夫一九七七年出版的《勃列日涅夫以后的缓和:苏联外交政策的国内根源》一书的第一章《对苏联贵族的素描》的内容摘要如下。标题是原有的。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苏修叛徒集团在目前这个五年计划中,给教育部门增加了“十五亿卢布的拨款”,用来“改善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物质条件”,“加快普及教育的步伐”。十五亿卢布,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今日的苏联,已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弄得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库空空如也了。那几个钱,又要用去扩军备战,又要进口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