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靖 《同舟共进》2010,(10):21-22
对于近期的罢工事件,应清醒地认识到两点:一、它不是以政治价值和理想为目的的政治运动,而是为争取利益和权利的社会运动;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开放,以利益和权利为基本诉求的类似事件是必然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的抗议活动逐渐在西方社会中被合法化或部分合法化.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西方学者提出"对抗政治"理论,将被纳入到体制轨道的集体行动、社会运动等政治行动与游说、政治捐款等非对抗政治区别开来.本文围绕着对抗政治的概念、基本特性及其发生发展的背景条件,对西方对抗政治学者的理论及相关研究作了仔细梳理,并从对抗政治的行为、话语与结构三个层面,探讨了对抗政治研究者的三种理论路径,以期更深入地揭示对抗政治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姜胜洪 《人民论坛》2012,(18):52-53
政治谣言何以大行其道从中东的茉莉花政治革命到美国华尔街的社会运动,从"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性的道德良知检讨到"乌坎事件"抗争性自治诉求,从愈演愈烈的网络政治传谣到大张旗鼓的辟谣运动,一股全新的"微政治"力量正借助于信息传播的强劲力量,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潜在地塑造着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借助微政治势力而大行其道的"政治谣言"具有何种特征?该如  相似文献   

4.
西方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与发展,不仅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新表现形式。该运动虽不是由生产关系和经济利益直接引发的,但却导致了对社会阶级、政治矛盾和文化经验界限的重新划分。作为一种多元社会的认同感政治,其表现为原有的现代化价值与正在兴起的后现代价值之间的冲突,是人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寻找自我认同的结果。新社会运动虽然还面临着各种问题,但是其对现有体制、政策和权威构成了挑战,并且对政府公共政策和全球化治理机制来说,它是一种潜在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的新社会运动理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两种范式尽管在时代背景、结构根源、运动性质、运动目标、运动主体以及组织和斗争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但在总体性分析、结构主义路径、资本主义批判、解放主题等方面又有着很强的理论传承和亲缘关系。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态度的根源在于他由马克思主义者向左派韦伯主义者的转变,虽然他的新社会运动概念有着与马克思主义传统决裂的策略价值,但它同时意味着对社会运动预先进行错误的二分,这会导致一种概念上的束缚。鉴于当代社会运动中“旧政治”和“新政治”的彼此共存,将两种范式的理论解释优势结合起来,建构一种整合的社会运动理论来为当代社会运动提供更好的阐释则成为一种必需。  相似文献   

6.
从"集体行为"到"社会运动"之间,有一种过渡性的社会抗争行式,那就是"新社会运动",其运动议题广泛、多元;组织方式非正式、松散灵活;高度依赖现代大众媒介;往往以价值观和问题为基础进行广泛动员。在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中,青年常常是运动的发起人、推动者和参与主力。在我国,"新社会运动"的主要目标,仍是寻求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应正确评估"新社会运动"对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积极拓展青年诉求表达的合理渠道,提升制度的容纳能力,引导当代青年的社会参与,实施积极的青年政策,解决青年现实问题,正确化解矛盾和减少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巴黎"五月风暴"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工人运动的新型社会运动,具体包括生态运动、学生运动、新女权运动、种族民权运动、同性恋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等利益诉求各异的群众抗议运动。随着新社会运动日益成为西方社会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也使其成为西方学界广为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三个维度:一是将新社会运动视为运动实践事件本身展开研究;二是将新社会运动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分析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三是对新社会运动的研究方法加以探索,找寻研究新社会运动的规律和方式。国内也有学者开始不同程度地关注新社会运动这个学术领域,但总地来说,对新社会运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陆海燕 《湖湘论坛》2008,21(5):126-128
当代社会运动,如学生运动、生态运动、女权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等等起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现已掀起了西方国家新一轮的社会运动高潮。自其产生以来,在对当代西方政治发展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李丹 《人民论坛》2011,(9):66-67
从"运动政治"向"法治政治"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来政治体制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路径。深入理解"运动政治""、法治政治"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源,准确把握由"运动政治"向"法治政治"转变的必然性,对于当前形成改革共识、把握正确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博 《青年探索》2017,(1):96-102
自"太阳花运动"起,台湾青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台湾政治场域中。这场看似偶然的学生运动改变了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状态,促使台湾青年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运动和参政行为影响着台湾的政治局面。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风向标,青年更为敏感、更为激烈,也更有改变社会积习的力量,台湾青年一代作为平民阶层的先锋,以自己情感大于理性的"非传统政治行为"向社会精英统治发起挑战。基于上述现象,本文从后物质主义视角出发,采用"价值观的代际更替理论",分析台湾青年从"政治冷漠"突变为"政治狂热"的政治文化动因。在未来大陆与台湾的对话中,台湾青年一代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动向也应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台独”运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激荡,对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严重冲击。随着陈水扁当局深陷困境,岛内外各界或认为,陈水扁为了保位,有可能作最后一搏,执意推动“法理台独”;或认为随着陈水扁政权的终结,“台独”也将“日渐式微”。到底孰是孰非?我们不妨从社会运动的规律来回答。“台独”是一种具有政治目的的社会运动,既然如此,它也该服从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而任何一种社会运动能否推动成功,关键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理念本身、运动推动者(领袖)、社会团体(政党)、追随者(支持群众)、外部社会环境等五大部分。具体对“…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运动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盛行,关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术界对于社会运动的研究主要分为美国实证主义路线和欧洲历史哲学传统路线。研究范式也多有不同,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理论研究传统:一是"政治过程"理论传统,该理论从资源动员理论中发展而来;二是"新社会运动"理论传统。而且伴随着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成熟,社会运动的制度化也开始形成;随着传播媒体的发展,社会运动的全球化也日渐凸现;与此同时,社会运动也朝着非抗争化之路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阚道远 《长白学刊》2012,(5):138-141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新社会运动"近年来逐渐兴起,成为人民群众诉求表达的新渠道和新形态,具有组织动员的新特征。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新社会运动"易发多发的趋势比较明显,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要求党委和政府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引导"新社会运动"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挥政治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海金  朱磊 《理论月刊》2006,(10):119-121
科尔曼对环境政治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就是其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不正确的发展理念、不合理的发展模式是生态危机得以产生的根源。防止和克服生态危机除应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外,还应该开展以确定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弘扬社群精神、扩大基层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与政治改造运动,还应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重要观点。科尔曼的环境政治观为我们认识环境政治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有助于消除生态危机,建设绿色社会,繁荣生态政治科学。  相似文献   

15.
政治沟通模式的变迁对党群关系的影响及其完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中国由政治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变,政治沟通逐渐脱离原来的单通道一元化模式而向混合型多元化模式演进.本文以社会转型为背景,以政治沟通模式的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指出这一变迁对于党群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由此给出完善现行政治沟通模式的具体措施来进一步推动党群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动员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政治传统和重要法宝。在改革开放时代,国家对社会动员的"路径依赖"表现为"运动式治理"。从国家能力角度来看,社会运动不仅是国家应对绩效压力、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手段,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维度和重要体现。动员及引导社会力量贯彻政治决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对现代国家而言,社会动员能力的构建需要围绕国家引导、社会协同和"互联网+"思维三个维度展开,同时必须克服社会动员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7.
长平 《同舟共进》2008,(9):28-28
一体育运动和政治运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可都用了"运动"这个词。其实在英文里面,二者是不容易混淆的。奥运会再一次证明,体育运动是个好东西。那么政治运动呢?我们对政治运动最熟悉的认知,是上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18.
政治在现代社会是众人参与之事,虽然人有选择对政治不热情的自由,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政治热情,但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应有以政治担当和政治理想为支撑的政治热情.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时起伏太大:如果说在数十年前的"文革"时期,某些知识分子身上曾体现出无意识的政治狂热这一极端的话,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某些知识分子身上又体现出有意识的政治冷漠这另一极端.上世纪末有人说:"中国人爱谈政治,那是十几年前的老皇历了,因为那时中国除了政治,没有别的.现在中国人觉悟了,国内还有谁关心政治,老百姓都忙着去挣钱了,谁也不玩虚招子,都务实了.这叫否极泰来.20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讲政治的国家之一,到头来恰恰是中国人最不关心政治."  相似文献   

19.
罗隆基是中国现代史上专家政治论的首倡者.人权运动时期罗隆基的"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家政治"的含义、实行"专家政治"的必要性、如何实现"专家政治"、"专家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他的"专家政治"思想主要受欧美专家政治思潮与实践的影响.罗隆基的"专家政治"思想有着明显的缺陷,但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提倡的"专家政治"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张义 《传承》2008,(16):76-77
罗隆基是中国现代史上专家政治论的首倡者。人权运动时期罗隆基的"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家政治"的含义、实行"专家政治"的必要性、如何实现"专家政治"、"专家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他的"专家政治"思想主要受欧美专家政治思潮与实践的影响。罗隆基的"专家政治"思想有着明显的缺陷,但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提倡的"专家政治"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