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报>报道显示,福建事变鲜少得到民众认同.斥其"叛党叛国"、主张武力讨伐乃是普通民众较为一致的价值取向,而日本侵略日亟导致的民族危机是型构此一民众心态的最主要因素.日人侵华既催生出史量才的民族主义诉求,"统一"方能"御侮"也由此成为国人意识深处的基本理念,而日本对事变的异常关注则进一步强化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揭橥"抗日救亡"大旗动员民众,却相悖于"团结抗日"之民意,恰是民族主义时代的吊诡性难题.  相似文献   

2.
鲁飞 《先锋队》2013,(13):53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历史的高度,成为一个舆论焦点,引起民众热议。过去的十年,我国工业化突飞猛进,城镇化率突破50%,"乡土中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国人在钱包日益鼓起来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富并不是高品质生活的全部,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的环境、放心的食品也是幸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人出游次数的增多、见识的增长,游客文明素养得到普遍提升,但是部分游客不文明现象仍屡禁不止。新修改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它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信息保存期限,将视情节及影响程度实行动态管理,不再局限为一至两年。国家旅游局通报近期旅游不良事件,延安吴起县青年李某因在旅游过程中攀爬红军雕像,被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3,(5):66-66
<正>好的制度,引导国民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国家文明。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起来了。"中国式过马路"考验国人的规则意识,更考验国人的文明程度。你是怎样过马路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腾飞有目共睹。然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又比发达国家落后多少年呢?这是一个无法量化的难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人的文明程度并没有和经济同步,其提升的幅度要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治讲义》是严复为了适应中国社会急剧变革转型的需要撰写的政治学著作,是中国人的第一部现代政治学专著。严复在书中向国人反复阐明和普及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和机制,指出现代政治文明的表现形态之一是"政界自由"。"政界自由",不同于"经济自由"、"个人自由"和"国家自由";它指的是政府和其治下的国民之间相对待的一种关系,即"国民自由",是国民"以限制政府之治权为自由","以政令简省,为政界自由"。也就是说,政界自由是国民对政府管束权的限制,政府管束应有其边界。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没有生成这种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理念与实践机制,这使中国传统政治形态难以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严复阐明了国人对"政界自由"的种种误解,并确定政府管束权界的原则,力图在理念上倡导、教化国人获取新智慧而迈向新文明。  相似文献   

7.
"文明和建设性"是在宏观上构建一个价值尺度,它可以作为人们历史实践活动评价的标准,也可以作为一切思想学说评价的标准.儒学作为一种历史上成功的信仰体系,饱含着我们民族思想精美的深邃思虑,浸润着千万普通民众实践的智慧,其中的精华对于人类具有长远的普遍的建设性价值.儒学中的"民生"、"仁爱"、"教化"、"中和"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与文明共存的、活的、建设性的因素,这种因素使儒学完全可以在人类未来文明发展中扮演"建设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自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成为热门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再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大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文章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翔实的数据分析,指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需要政府、高校、学生联动形成合力,并给出了为建设美丽中国,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实践活动,民众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真正主体,因而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民众共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民众共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达成的民众共识,另一类是尚未达成的民众共识。其中,具有逻辑关联性的政治共识、情感共识、价值共识是第一类的具体表现;制约民众共识形成的理论共识、制度共识、区域共识是第二类的具体表现。国家必须及时发现和科学引导民众共识,让生态文明建设和民众共识尽早形成内在契合,进而不断巩固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最终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危机的产生虽然先于现代化的起步,但毫无疑问,现代化进程加剧了生态危机。当代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享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福祉的同时,正越来越受到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当代中国是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发展中大国。"新社会"、"全球化"、"发展中"等因素的综合,从整体上构成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境遇。在这种时空境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求我们鲜亮地确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也要求我们必须将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支撑、制度机制的保障、民众素质的提升等紧密地结合起来,走出富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人出游次数的增多、见识的增长,游客文明素养得到普遍提升,但是部分游客不文明现象仍屡禁不止。新修改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它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信息保存期限,将视情节及影响程度实行动态管理,不再局限为一至两年。国家旅游局通报近期旅游不良事件,延安吴起县青年李某因在旅游过程中攀爬红军雕像,  相似文献   

12.
文化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危机,主要是“工业文明过剩”的危机。这里所说的“工业文明过剩”,主要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发展战略上,仍然沿续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选择,即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这种战略派生出了其文化发展的种种片面性和局限性,用中国的说法就是“重理轻文”,即重视科技的发展而淡薄“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危机,首先表现在“科学主义”与“技术主义”的盛行上。现代工业文明以高科技为手段的对于自然的掠夺,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文明理路主要表现为:随着工业文明迅猛发展与生态环境日趋退化的事实展露,中国人懂得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反馈对立质底。它具体表现为:在生产方式上,工业文明的经济系统对资源环境需求的无限性与生态文明所需的生态系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特别是自我更新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在消费方式上,工业文明必需的"过度消费"模式与生态文明倡导的"适度消费"模式的对立;在文化价值观上,工业文明将"贪欲"视为社会创新与进步的动源(动力之源与动向之源)的观念与生态文明控制"贪欲"以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平衡的物质变換关系"的见解的矛盾。邓小平对此采取的对策是:在承认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综合、平衡与协调中国发展所需的各种目标,在此基础上采取尽可能向生态文明倾斜的对策。邓小平的决策是实事求是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不容否定的境遇中,他只能否定那种永不知足地追求物质财富而必然引发生态危机的现代化,代之以"兼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这使得他能在利用"资本逻辑"的同时限制"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文明作用。然而,毋庸讳言的是,仅仅限制"资本逻辑"并不能完全实现生态文明。因为既然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具有反馈对立的质底,那么"资本逻辑"对生态的破坏作用也就是本根性的。仅仅限制"资本逻辑"只能降低其破坏程度,而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破坏,就得最终超越"资本逻辑"。依据这种视角,新中国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文明思想只能算是"过渡性"、"中介性"的生态文明理路,它有待于接踵而至的"可持续发展观"来超越并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追求幸福是人类本性的一种展示,目前国人幸福感缺失是一个基本现状。文章从个体幸福感来源的三个层次对幸福感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性格能力和生活所需技能脱节、生存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冲突、高级心理需求的实现条件不充分等是造成中国民众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应从促进民众信仰的自动生成、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和提高个体感受幸福的能力等方面来提高国人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5.
李永群 《理论导报》2014,(12):62-62
正在西方媒体报道中,发展中国家是腐败的重灾区,而发达国家则多被描绘为"清廉先生"。然而,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12月2日首度发布的《跨国行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打破了西方民众过去对腐败现象的狭隘认知,迫使他们开始对腐败的国际性和严重性重新审视。《报告》指出,政府发起的公共项目是跨国公司行贿的重灾区,此类腐败在发达国家的情况要远多于发展中国家,大部分行贿者和受贿者都来自发达  相似文献   

16.
构建"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战略,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文章提出准确把握时代诉求,重塑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多方形成教育合力,完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建构高校生态文化,提高师生生态文明素养,共同致力于实现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助力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斑马线不仅仅是一条条"生命线",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的标志线。斑马线上的文明与秩序,在凯里被生动演绎了多年。早在2002年,凯里市就开展了以"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引导人们走"斑马线"被视作凯里创建城市文明的发端。时光飞逝,如今的凯里,"人走斑马线、车辆让行人"早已深入人心。从2016年8月开始,凯里市再次开展了"平安出行·文明  相似文献   

18.
王和平 《学习论坛》2006,22(4):43-46
随着政治文明尤其是行政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中呈现出明显的责任趋向,建设"责任政府"已成为社会共识与民众的强烈愿望.通过"责任政府"建设推动行政现代化进程是我国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2,(24):60
美丽中国,赋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首先,它意味着中国不赞成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上曾经主张并实践的"先污染,后治理,再转移"的理念,注重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中国既没有"污染环境,治理环境和转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含五重视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文明视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产力视域;"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民生视域;"整体谋划国家生态安全"的安全视域;"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的制度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和具体的实施路径,把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作为执政为民的基本内容,加强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让生态文明意识充分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完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