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诉讼调解具有价值正当性,是我国大陆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司法实践中频繁出现"强制调解"、盲目追求和相互攀比调解率等现象,究其思想根源,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司法政策强调"调解优先",从肯定诉讼调解的价值正当性转变为强调其价值优先性。强调诉讼调解的价值优先性,是与民事诉讼法确立的调解自愿、合法原则相矛盾的,是与法院的审判职能相矛盾的,也是与民事诉讼制度和ADR之间的功能分化相矛盾的。这种观念与对我国古代法制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传统和国外ADR的片面理解有关。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对诉讼调解的定位是:肯定其价值正当性,而非强调其价值优先性。司法政策应当与这一定位相协调,"能调则调,当判则判"是比较科学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是近年来法学界和司法界探讨最热烈的民事司法制度课题之一.笔者在分析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及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作出法院调解实现非讼化及向司法ADR转型的大胆设想,以期将实现公正、提高效率的视野从诉讼制度改革的层面扩展到整个纠纷解决机制重构的层面.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外ADR机制 完善我国司法调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R即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传统上是由第三人在法庭审理之外以调解或仲裁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一种方法,首先出现在70年代中期的美国,随即在欧洲大陆各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广为流行,已逐渐成为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的主流.中国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以调解为传统象征.20世纪90年代,随着法制的发展和诉讼高潮的到来,调解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开始走向衰落.然而,实践表明,正式的法律和诉讼难以满足社会纠纷解决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借鉴国外ADR的先进经验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发展司法ADR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院附设ADR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附设ADR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它以法院附设的调解和仲裁为基本类型 ,是国家司法行为和当事人合意行为的结合 ,并以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法院附设ADR可以使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司法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解决我国社会不断增长的案件数量与法院相对不足的消化能力之间的矛盾 ,因此对我国法院附设ADR制度的原则、案件范围、调解人和仲裁人的资格问题以及最低程序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紧迫而且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民事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调解制度是中国法治文化和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的结晶。但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对审判程序的副作用以及现行法院调解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已经使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当建立“调审分离”的调解法律制度,取消“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规定调解的期限,完善调解担保机制,以使该制度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更加适合我国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诉前调解是近年来我国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各地法院创造出各有特色的诉前调解模式,在司法创新、能动司法、实现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在立法对诉前调解尚无明确规定,而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先行调解规定的背景下,本文以陕西丹凤县人民法院实施的"诉调对接"模式为例,分析了诉前调解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与美国ADR及调解程序的比较,提出了我国诉前调解在规程设计中应予明确的内容,以期实现立法与司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的法院附设ADR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ADR制度的概念来源为出发点,结合我国法院附设ADR制度的应用,指出了目前我国法院附设ADR制度在操作性、程序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通过良好的操作程序、强化监督机构、建立调解人资格审查制度和调解人管理体制,制定具体的调解程序和调解人行为规范等方法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根据争议解决的方式和效力不同,可将行政争议解决途径分为诉讼和非诉讼解决途径,但是目前这两种途径都存在弊端,因此扩大救济途径很有必要。法国调解专员制度是专门针对违法和不良的行政管理活动而设立的一种制度。研究法国行政调解专员制度并分析其优劣性,对我国在ADR机制中引入行政调解专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的ADR看我国诉讼调解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美国的ADR入手,深入探讨了我国同一民事、经济诉讼结构中调解与判决的内在冲突,并提出了解决我国民事、经济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立案前调解作为大调解潮流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其在充实诉调对接机制,实现案件分流具有重要意义。该制度为我国《民事诉讼法》新增加内容,但其立法简陋,可操作性差,司法实践效果不佳。立案前调解制度运行乏力的原因除具有立法简陋外,还具有调解主体不清、性质定位不明、调解程序缺失、缺少配套设施等诸多原因。明确立案前调解的性质为社会调解、将调解主体定位为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辅之以社会其他调解组织,完善立案前调解的适用程序,充实立案前调解的配套制度是完善我国立案前调解制度的可行进路。  相似文献   

11.
国外学术界有关公共利益的研究分为两派:一派是肯定公共利益的观点,也是主流的观点;一派是否定公共利益的观点。具体而言,肯定公共利益的观点主要如下:一是认为公共利益是限制权利的依据;二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经济利益;三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共同利益;四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行政政策目标;五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价值;六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工具性利益;七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自动"实现的利益;八是认为公共利益是少数人的利益;九是认为公共利益是民主的终点;十是认为公共利益是无法认知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婚姻的主流主体是一男一女的结合,但不是唯一主体。婚姻当事人是生活伴侣,必然同居,这是婚姻内在的本质要求。异性婚姻仍然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的身份形态,值得倍加遵从与推崇。生活伴侣是一种有别于婚姻及单纯意义上的同居,而为法律认可的身份关系,同居也是其内在的本质要求。为法律认可的生活伴侣或同性婚姻,我们只能以待异性婚姻一样的视角“平等”待之。与受法律认可的婚姻或生活伴侣无关的同居:一是违法同居,不予以法律保护;二是理论上认可的合法同居,依据契约身份关系及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关于村民委员会职能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主要载体 ,其职能主要是代表村民实行自治 ,其次是协助乡镇政府开展行政工作 ,自治职能应远较协助行政职能重要。但在不少农村地区 ,村民委员会的职能重心在很大程度上偏移了 ,协助行政的职能过度膨胀 ,而自治职能却被忽视 ,村民自治成了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 ,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必须打破传统角色影响 ,改革现实体制 ,才能使村民委员会成为真正的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14.
侦讯是一种法律性对话,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侦讯对话的强制性有内在的强制性和外在的强制性之分。内在强制性是意识到法律制裁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它强制的是当事人的内心。外在强制性是对当事者人身自由的限制,它们都需建立在证据的基石之上。侦讯也具有任意性。在侦讯中,法律强制性是绝对的,人道任意性是相对的,有对策条件的,任意性存在于强制性之中。  相似文献   

15.
诉讼发生的前提是纠纷当事者自行探求真相解决纠纷的困难性,即自行解决纠纷的各种途径功能较弱。诉讼从民间、政府到法院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揭示真相能力的逐步提升。诉讼程序公正的内在力量是为探索真相而追求的程序自治性,即对纠纷天然求真格局的固定。诉讼程序独立的实质是程序真实先于而不是优于实体真实,它是对诉讼程序公正的发展。诉讼效率是诉讼程序从理想到现实的桥梁。诉讼公正与效率调和基本路径的思路是通过维持与扩大诉讼结构的方法提升诉讼效率,另一种思路是作为主要途径的简化诉讼结构。  相似文献   

16.
领导工作是影响或引导个人或团体在一定条件下去实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这种行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一是观念决定成败;第二是细节决定成败;第三是赢在领导;第四是赢在执行;第五是赢在和谐。"观念"与"领导"处于系统的高层(或叫宏观层);"执行"与"细节"处于系统的基层(或叫微观层);而"和谐"处于系统的每一个环节。由此,形成了领导成功方略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17.
受贿罪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常见、多发罪,也一直是我国反腐败领域重点打击的对象。在本文研究的648例样本中,受贿罪的无罪判决率为0.62%,免予刑事处罚的判决率为2.78%,缓刑判决率为16.77%,事实上的自由刑(含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决率为92.7%,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为4.35%;648例全样本,平均受贿数额844167.70元,其中受贿金额5万元以上的占总样本数的73.6%,10万元以上的占56.5%,宣告刑平均刑期为8.79年,其中受贿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平均刑期仅5.32年,接近于法定最低刑5年有期徒刑;在548例大样本中,平均受贿次数为9.45次,平均每次受贿数额为65331.45元,被告人受贿次数在2~5次之间的占样本总数的40%左右;受贿罪的平均案发时间间隔为49.70个月(4.14年),其中案发时间间隔在5年以上的样本数达217例,占样本总数的34%左右。“一把手”犯罪较为严重,占样本数的40.54%,单位领导(包括正职、副职等)犯罪占样本数的63.43%。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以法律的至上性和公正性为基础的一种法律体系.宪政是以法治为条件或环境,以宪法实施为依据的民主政治形态及其运行过程.法治是宪政的一部分,是宪政的必要基础,是宪政的基石.这是因为法治原则是宪法的基础原则之一;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而法治正是其集中体现;法治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法治观念的养成是宪政实现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9.
立法民主是现代法治的标志。近几年来,我国立法民主化渐入佳境,全社会呈现出"全民立法"的高潮。立法民主化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民众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我国现行立法民主化在制度构建和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提出议案的主体范围太窄,尚未形成完善的立法公开制度,民主立法的程序制度不完善,对民众意见的处理不尽人意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必由之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现实力量,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资源,软实力实际上是一种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力,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实质就是国家核心价值的竞争。国家核心价值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灵魂。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内在价值基点是以人为本;基本价值追求是和平与发展;最高价值目标是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