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从根本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遏制农村干部铺张浪费、假公济私等行为,目前,一些地方采取把村里所有的资金及账目交到乡镇经管站管理,村里要花钱,需事先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拿出预算报乡镇经管站审核、批准的“村账乡管”的方法。这种尝试对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其弊端也不容忽视。首先,“村账乡管”背离了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宗旨。“村账乡管”使本来应该以村民自我管理为主的自治行为变成了以乡镇管理为主的政府行为,使乡镇政府及主管部门本来应支持、帮助、监督村级财务工作,变成了村级财务的具体办理…  相似文献   

2.
时下,村财乡管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已在一些地方逐步推行,其目的是为了杜绝村干部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促进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笔者发现,一些乡镇在具体实施中,错误地把“村财乡管”变成了“村财乡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乡镇组织出现资金困难的时候,挪用、平调或借用去应急;二是巧立名目截取“村财”,有的甚至用于发展乡镇机关经济实体,为乡镇干部搞创收,谋取福利;三是将“村财”直接划入乡财政,用于办公支出或用于机关发工资等;四是被少数乡镇干部利用,趁机硬性推销烟酒、挂历、文具、农药、种子等,然后从村…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地正在进行尝试和推广“村账乡管”。实践证明“村账乡管”是解决当前农村村级财务普遍存在的管理混乱、收支倒挂、滥支乱发等问题的一种有效办法。但“村账乡管”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明确代理的内容和性质。“村账乡管”,不是上调村级权力,不是平调村级资产,而是在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财产独立核算体制不变,现金管理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乡(镇)代理站代村设账、记账,核销资金开支使用,把资金的支配权和财务监督权相分离的一种监督制约机制。二是要履行好代理手续。代理站受村委托,代村设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村账乡代管”已在各地开始逐步推行,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村账乡代管”取消了村级会计机构,一般由乡镇经管站承担和代理会计核算职能,负责审核财务收支。但乡镇经管站又要负责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同时扮演了“会计”和“审计”双重身份的角色,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  相似文献   

5.
“村账乡管”需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地方相继对村级财务实行了“村账乡管”制度,即在村级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受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政府的专业职能机构统一管理村级财务。这种做法与原管理方法相比,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强化了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有效地遏制了农村的“三乱”现象,保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我们在对“组账村管、村账乡管”的执行情况开展执法监察时发现:一些村委会存在收不抵支和挪用专项资金等现象,个别村组存在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支出审批手续不规范等问题。对此,我们及时向区政府领导作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以来,某县纪委、监察局、审计局在对该县13家单位的食堂财务进行的检查中发现,有人利用食堂账搞违纪违法活动。一是利用食堂账请客送礼、私分滥发。一些单位私分滥发、请客送礼等支出由于不能从行政账列支,就以会议费、招待费的名义虚拨经费到食堂账,再以食堂用餐单或正式票据冲抵,以此套取现金,逃避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据统计,在被检查的13家单位食堂里,有11家存在转移违纪违法支出现象。如某乡镇将2000年春节请客送礼支出的3万余元,以市供销大厦、香江百货副食发票和到村里买油、买鱼等收据列入食堂账。某乡…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在基层调查中,发现乡镇有挪用村提留的现象,而且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如我们抽查的7个乡镇都挪用了村提留款,其中累计挪用最高的达407万元.这种“村财乡用”的现象值得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现在“村财乡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弥补财政的不足.一些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村账镇管制度的逐步推行,各地在村级财务管理上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取得了较好成效。如实行每月一次集中报账,账务管理更加准确、规范,白条报账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村账镇管制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财务的客观真实性,而且容易诱发各种新的腐败现象。一是会计的两大职能脱节,财务监管不到位。监督和核算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实行村账镇管后,核算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但由于镇经管站的记账会计大多是一个人管几个村的账,精力有限,对各村的经济活动内容掌握得不够全面、细致,很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改革进行了25年。它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980年至1985年的“社改乡”和“乡政村治”体制建立;1986年至1989年的“撤并乡镇”和推行“村民自治;”1990年至1997年的县乡综合改革试点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998年至今的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管理体制创新。乡镇改革动力来源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行“村民自治”的巨大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开展农村“费改税”的强有力推动。下一步乡镇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及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并按“撤市、强县、精乡、补村”的整体改革思路推动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堵塞乡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做到防范在前,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行以“村账乡代理、乡账县监管”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改革,使乡村两级财务管理的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实现了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级收入由原先的自主性、随意性较大的村提留、乡统筹改为核定型的一事一议、农村转移支付等,一些配套性的改革,如村账乡管等制度也相继出台。由于政策性收入大幅减少,村级集体经济又增收乏力,一些村便在有限的村级资产上打起了算盘,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合同手段,将村级有限的资产套现,缓解资金压力。在村级资产租赁、承包、拍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出现了人为低价处理、恶意转移、侵吞资产等情况,使村级资产损失严重。对此,群众意见很大。这种以“合同”形式导致的村级资产流失,具体表现有如下几…  相似文献   

13.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下到村里不兑现。”这首民谣几年前就在民间广为流传。2006年2月16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暗访督察组组长”名义两次向乡党委、县政府办“下文”的李高德,被湖南省芷江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由他下发的“国务院文件”自然也就未在村里兑现了。“国务院文件”竟然不能撤销一份“乡人大决定”,发文者还因此锒铛入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国务院文件”发至穷乡僻壤  相似文献   

14.
张新光 《金陵法律评论》2007,1(1):34-39,137
在整个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晚清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的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的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的二元体制模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全面渗透穷乡僻壤的庞大国家机器和现代工业体系,致使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频繁变动且反复无常。下一步的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应该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型、民主型、服务型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乡村关系冲突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行“乡政村治”格局中,以乡镇党政机构为主要组织形态的乡政权与以村民委员会为主要组织载体的村治村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或矛盾,引发和加剧乡村关系冲突的因素,包括规范化的制度供给短缺,乡镇政权地位与功能的特殊,村委会双重角色的失衡,乡政村治拥有的资源不对称等。  相似文献   

16.
一、依法界定“乡政村治”关系的必要性 (一)公社后“乡政村治”关系透视及分析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社合一体制对农村的统辖宣告瓦解。这一制度变迁的社会意义,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国家政权在乡镇的断开,国家社会关系形式的转变。”可是,现实的运行状况与理想的制度架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背离,民主进程的相对滞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严重的断裂与不调。一方面,“官本位”权力意识支配下的陈旧行为方式使乡镇行政权的运行在利益的驱动与催化下积重难返,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章丘市是全国最早实行“村账镇管”的地区之一。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形势的变化,又有一些新的问题显现出来。为更好地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去年以来,该市实行了农村会计记账管理制度,取得良好成效。该市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会计专业化。该市撤销了全市908个行政  相似文献   

18.
村财乡管的实施体现了国家权力向农村延伸的必然选择,借助于国家的强力推动和农民的默许,村财乡管得以全面推行.但村财乡管在本质上侵蚀了基层民主制度,也不利于培育农民的法治意识,同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因此村财乡管与村民自治的法理是相背离的.村级财务的管理改革,应从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各自的职责权限、遵守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级财务公开与监督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一些地方针对农村党支部缺乏得力人才、村支部书记难选等状况,相继实行了下派乡镇机关干部到行政村任村支部书记的做法。这些下派干部到村里任职后,对促进村级班子建设、改变村级经济落后面貌,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机关下派干部的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据了解,下派到村里任支部书记的干部行政关系、工资关系仍在乡镇,工作关系则在村里,这些同志除在乡镇领取工资、奖金、福利和补贴外,还或多或少地在所在村领取一定的报酬,个别下派干部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违规报销手机话费、摩托车汽油费、修理费、…  相似文献   

20.
实行“收支两条线”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地遏制了坐收坐支和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但在近两年的办案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个别部门或单位为了小团体和个人利益,在执行“收支两条钱”规定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是搞“内账外管”。有些单位为逃避监督检查,将一部分应回收的资金留在业务协作单位或下属单位“代管”,以便于随时以业务费等名义支取。这种“代管”资金在本单位账上不体现,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账,因此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审计检查及查案时往往难以发现。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