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奉日为太阳之神,奉月为太阴之精。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为万物之本,月又主周天星宿,所以祭月也是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清代,凡国家诸祭祀,都由礼部牵头,由太常寺和鸿胪寺三个衙门具体组织。清初定制祭祀有三等:大祀、中祀和群祀。祭月与祭日、历代帝王庙、先农坛一样为中祀,比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祭祀活动低一等。中祀或由皇帝亲祭,或  相似文献   

2.
年俗拾趣     
正进入腊月后,人们就开始忙"年"啦,除了忙于准备年货外,还有许多饶有风趣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这就是除灾防病,欢度新春。祭灶·挂袍·关东糖腊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祭灶。祭灶之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祭灶是非常隆重的,先在院子里立一长杆,悬挂天灯。未祭前,先将墙上旧灶王像揭下,与千张、元宝等一齐焚之,表示灶神升天了。然后贴  相似文献   

3.
中秋祭月     
正祭月在封建时代是国家祭祀,目的是祈祷国家祥和安定。清代定制祭祀有三等,祭月称中祀,比祭天地、太庙、社稷的大祀低一等。但也要由皇帝亲祭或遣大臣代祭。但祭月并不在中秋节,而是在每年秋分节酉时,即月上之刻。仪注甚为复杂,此不赘述。民间也有祭月习俗,明人刘侗等著《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跌坐莲花者,月光普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  相似文献   

4.
韩国的村祭     
韩国的村祭在韩国的乡村,广泛流行集体祭把神灵的活动。村祭就是祭祀村民共同信仰的神,由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进行。祭日前夕,召开村落大会,推选出主祭的有司、制作祭品的化主、宣读祭词的祝官等直接举办祭仪的专人,这些人员是从那些个人和家庭都无凶事恶行的人中选出的...  相似文献   

5.
钟楠 《东南亚纵横》2014,(12):69-74
柬埔寨的涅达神兼有土地神和祖先神的双重含义,是柬埔寨民间颇有影响力的神灵。涅达神可分为"地神"类涅达与"祖灵"类涅达,职掌一定地域内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扬善惩恶之法力。涅达信仰在柬埔寨流传广泛,祭祀涅达的民俗活动也十分盛行,具有明显的区域民族特色,是柬埔寨民间信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墓碑与墓志     
前不久北京某报载文“‘曹雪芹墓石’之再说”云“史树青,傅大卤两位专家说,这块石头根本就不是墓碑,是墓志、墓石”。不知是文章作者记忆之错还是两位专家鉴定之误,其实这块石头不是墓志而是墓碑。碑原指没有文字的坚石,其作用有三:一、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郑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景即影——作者),引阴阳也”。二、竖于宫庙大门内拴性口。《礼·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郑注》:“丽犹系也”。最早的碑上有圆孔,名日“穿”现代汉语“通过孔洞”之…  相似文献   

7.
难了的情结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前夕,我从东京乘新干线电车来到日本西部城市——岗山。在市郊的一个小镇上遇到了日本民族的“祭”,日文念“马孜礼”。这是一种向神祈愿平安,向上苍感恩的节日。只见人们穿着各种不同的服饰在大街上游行,有的由一排排身着和服,装扮成艺妓的女性带队,有的以锣鼓开道,也有的以布条遮盖的清一色男青年做开路先锋。由数十个人抬着一形似小轿子的“御神兴”据说是神居住的地方。人们喊着号子,迈着细小的步伐,貌似艰难地向神社行进。领班的人吹着口哨在前方指挥。不少围观的群众,从一个大水桶里不断…  相似文献   

8.
跳大神     
尹成 《新青年》2004,(2):46-47
啥叫跳大神?东北人知道的清楚,南方人不见得明白,即便知道个皮毛,也是一知半解,以为左手拿着文王(周文王)鼓,右手拿着武王(周武王)鞭,披头散发地边唱边跳、胡说八道、装神弄鬼就是。其实不然,在黑龙江流域,有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万物有灵,在现实世界和超然世界间行走,实现人和神交流的叫萨满,也就是大神。跳大神实际是萨满文化的一种,和各个阶层的人都走得很近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很文化、很生活、很传奇。萨满跳起神来,有节奏地击鼓,模仿鹰类动作跳动旋转,满身铜铃相击有声,飘带飞扬,展示着神灵的威严和力量,也以此预测吉凶,驱邪治病,护佑苍生。  相似文献   

9.
社日,是旧时人们祭祀社神的日子,也是群众性娱神娱民的狂欢节。社神也叫土地神、农神。古时,我国以农耕生产为主,所以人们对祭祀土地神是非常重视的。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古时以干支记日)日,大约在农历二月。这时正是农耕开始之时,为了祈求社神保佑,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天人们要隆重举行祭祀活动。秋社,  相似文献   

10.
地坛感赋     
秋风秋雨,花木尽染;古都秀色,诗廊画卷。周末下午,慕名去到地坛公园。地坛是北京五坛中仅次于天坛的第二大坛。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座落在北京城外东侧,与城南的天坛遥相对应,同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吸引我,是因为那里的皇祗室设有中国五岳、五镇之神位。我在五镇之一的霍山下霍州市供职,它同我们正进行的一项工作有关。不料,由于心情急迫,第一次下午五时半赶到那里时,皇祗室已关闭,只好在公园游览。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地祗神的场所,是我…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     
正古代的粮食作物有五谷、六谷及百谷。这些农作物是农民最早从野生植物驯化而来的。五谷为稷、黍、麦、菽、麻,而六谷是五谷外又多了一种稻,因为稻是南方作物,以后才传到北方来的。百谷则是多种谷物的统称。稷为小米,古人以稷为谷神,又与社神也就是土神,两者合为社稷,以此为国家的代称。黍也就是现代北方所见的黄米,《诗经》中常见的黍稷连称,可见它在上古时期为较高级的粮食,《论语·微子》曰:"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也就是说,子路的丈人杀鸡作黍饭以招待子路。麦,则有大麦与小麦之分。菽便是豆,上古时称菽,汉朝以后称豆。麻也就是大麻,其籽可食,古代亦列为五谷之一。后世还有吃麻粥的。但以后主要利用其纤维纺布。稻,也是野生稻经过人工栽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6日是中秋节,正可以说说中秋节和月饼的事。历史悠久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的节日之一。早在周朝,每逢中秋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活动。之所以叫中秋是因为这一天是夏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三秋之半。这在《周礼》中就有记载。到了唐朝,全国盛行中秋赏月、玩月。人们认为八月在秋季是季节之中点,十五又是一月的中点,月亮最圆最亮,是暑季与寒季相交的时候,要赏月(见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北宋时,开始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月饼被定为节令食品。苏东坡的诗中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句子。南宋时,中秋赏月形成…  相似文献   

13.
社火,源于先民对土地与火的祭祀。《礼记-祭法》载:“共工氏…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土地是人的立足之本;火是熟食、取暖之源。先民视土地与火为神灵,形成了祭祀社与火的习俗。后来人们不断赋予社火以娱人的成份和祛瘟压邪、纳福求祥之意。按社火的形态和形式分,本溪社火当属武社火,而本地人习惯称它为“武秧歌”。  相似文献   

14.
弗兰克认为人与神在精神上的那种无法分割的联系就是"神人性"。其核心思想是:当人清醒地意识到经验存在的不完善和人类个体在世界存在的悲剧性状态时,形而上学地理解存在是一种万物统一的和谐,存在是一种以绝对精神和绝对神圣为基础的结合,是人的一种本质性的设定。弗兰克坚持人格的独立性、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思想,不承认神的绝对超越性,也反对自我中心主义,认为神人之间的相似性具有绝对意义,它突出了人是作为一种尊严而存在的那种最高思想。  相似文献   

15.
若非祁连山顶雪, 错把张掖当江南。 每当读到这脍炙人口的佳句,便唤起对“金张掖”的向往。但直到年过半百,方才如愿以偿。 张掖,雄踞河西走廊中部,南临祁连山,北有古弱水,东屏长城,西环黑河。风光秀丽,历史悠久。 考古资料表明:今张掖至高台,原是一内陆湖泊,泛称西海。早在新石器时期,这一湖泊周围,便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拾遗记·春皇庖牺》云:“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  相似文献   

16.
正前清时,皇帝过冬,常常要在太液池举行冰嬉庆典。何谓冰嬉,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溜冰。当年溜冰活动,对皇家来说也是一件大事。从东北入关的大清帝国,对冰雪有一种特别情怀,每临冬季,便要举行冰上活动。冰嬉时,皇帝大多要大驾亲临,还要检阅冰上运动的武士。西苑太液池,就是今天的北海公园,当年属于皇家园林。史料记述:"每岁冰合,有冰嬉之典,借以习武,上亲临视。"  相似文献   

17.
藏区地域辽阔,山峦纵横,江河交错,高山峡谷比比皆是,有星罗棋布的湖泊和丰茂辽阔的草原,所以大都以山水及动植物作为主要崇拜对象。牦牛崇拜牦牛崇拜在藏区比较普遍,如四川甘孜、阿坝和西藏昌都等地,人们把牦牛头骨、牛角作为灵物供奉,把牦牛尸体等当作镇魔驱邪的法物,四川嘉绒还过祭牦牛神的年,在石墙嵌上白牦牛头,将刚杀的牛头供在房顶上,在寺院、玛尼堆上供有刻着经文的牦牛头虔诚礼拜。藏历11月13日是嘉绒先祖额尔冬爷爷的生日,额尔冬爷爷的事迹与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相似,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下水,战胜各种妖魔,嘉绒人才得以自由幸福。额…  相似文献   

18.
一张张瓦当、一张张青铜器、一张张汉画像石、一张张佛造像、一张张碑帖颖拓摆在你面前,如若不告诉是颖拓,你还真分不出那个是真正的拓片——这是个早已有之的颖拓,但现在专此名者甚少,目睹之就更少了,这是因为它太耗费精力和时间。颖拓者,乃用毛笔尖在宣纸上剟出拓片的效果,我亲眼见宋致中先生用毛笔尖醮着墨和朱砂,在宣纸上精心颖拓,真可谓"传神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观之书坛,诸家蜂起。尤以草书者触目,其怪乱莫是,令人如鲠。曾穷其究竟,有只知张旭而不知怀素者,亦有貌似神离者,更有不临帖而自创一格者。草书者,书法中之极品,于右任之标准草书尚受非议,遑论其它?记得一位从事书法理论研究的故友生前送我一套《中国法书精选》,唐、宋、元等皆为四家,爱不释手,尤唐四家只选欧阳询、怀素、柳公权、高闲四人,草书选怀素而未选张  相似文献   

20.
先蚕坛是北京“九坛”之一,为皇室后妃祭祀蚕神、行亲桑之礼的处所。据说,黄帝斩杀蚩尤之后,在庆贺胜利的大会上,有蚕神献丝,其黄色者如金,白色者若银。于是黄帝以丝为绢,制冕服,其臣子伯余,始制衣裳。黄帝的元配妻子螺祖,始行养蚕。蚕神的模样十分奇特,乃一年轻女子,身上披着马皮,而且马皮与身子连为一体,无法分开。宋朝戴埴的一篇文章中引用唐朝人的话说:“蜀中寺观多塑女人披马皮,谓马头娘,以祈蚕。”《山海经》中也称:“欧丝之野……一女子跪踞树欧丝。”为何蚕神如此模样?在《搜神记》中记录了一则故事,大意是说:远古时期,一家有一独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