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索》2015,(0)
2012年9~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配合安江水电站建设中对沅水中游的洪江市沙湾乡老屋背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60平方米。通过发掘发现遗址的主体遗存为商周、秦汉时期遗存,尤其是战国至秦汉遗存丰富。发现多种重要遗迹如环壕、房址、井、灰坑等,出土了陶器、铁器、铜器、石器等大量遗物,其中出土的印章、封泥、陶量及大量陶瓦等一系列遗物证明老屋背遗址是战国秦汉时期某一级官署所在地。封泥上的铭文对研究楚秦时期古县邑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求索》2014,(0)
2010年底至2011年初,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花垣县文物局发掘了下瓦场遗址。发现柱洞和灰坑遗迹10处,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铁器、玉饰件、铜簪和动物骨骼等。根据出土陶器和钱币的特征推测,遗址堆积主要为东汉时期。此次发掘为了解汉代普通居住遗址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北京人制造生产工具】在北京人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中,有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下颌骨15个,牙齿153枚,股骨7段等,这些遗骨化石分别属于40多个男女老少的北京人。从遗址中还发现有大量的石器和用火遗迹。根据遗址出土的材料所作的北京人制造工具图,描绘了6个北京人劳动情景:有的正在收集石块、树枝等;有的正用砍砸器砍树木的旁枝、制造木棒;有的正在以石击石,打击石器的锐缘,反映了原始人制造生产工具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求索》2016,(0)
本文是对袁家山旧石器遗址黄土层中出土石制品的研究报告。遗址共出土石制品292件,类型包括砾石、石锤、石核、石片、工具、废品和赤铁矿,以废品和石片数量居多。原料以石英砂岩和石英岩为主,尺寸主要为小、中型,工具组合包括较多刮削器、雕刻器和少量重型刮削器,锤击法为主要剥片和加工方法,砸击法偶有使用。其石制品特征可归属为早期石片石器工业。根据近年对第四纪剖面堆积序列和晚更新世相关环境的研究,该遗址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袁家山遗址黄土层中石制品的发现填补了澧水流域旧石器地层序列中的缺环,为我们了解其石器技术及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求索》2014,(0)
2008年9~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益阳市桃江县麦子园遗址,发现商代、西周、东周和宋代的文化遗存。清理出商周时期遗迹有灰坑18个、房址5座、灰沟3条、火塘2个、窑址1座、墓葬1座,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其中商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并体现出资水下游一种新的地方文化类型因素,可称之为麦子园类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5,(3):101-102
河北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目前河北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表面有浅浮雕和透雕人面纹饰,这在我国同时期遗址中还没有发现过。  相似文献   

7.
一据赫章可乐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片等文物证实:在赫章这块土地上,早在新石器时代约距今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据史书记载最早居住在黔西北的是贵州高原最古老的原始土著“僚”(lǎo),即《华阳国志》中的“鸠僚”,又称“仡僚”、“葛僚”等,即今仡佬族。奴隶  相似文献   

8.
《求索》2014,(0)
湖南省汉寿县马栏咀遗址在2008年冬季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商、东周时期遗存。发现的遗迹有建筑遗迹、墓葬、灰坑、灰沟等。商时期遗物有釜、罐、盘、盆、豆、纺轮、网坠等陶器和石器等,是早商文化时期分布于资水中下游地区的一批本地土著文化遗存。东周时期遗存的陶器类型较简单,属战国中晚期楚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9.
《求索》2014,(0)
2003年,益阳市文物管理处对资阳区长春镇落星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的时间从西周延续到春秋楚文化时期,发现了灰坑、房址等遗迹,出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西周遗物和春秋时期的楚文化遗物,填补了资水下游地区春秋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说明楚文化在春秋时期已进入益阳。  相似文献   

10.
从远古时期起福建就有古人类活动。迄今为止考古发现表明,福建以打制石器进行生产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18万年前。福建有了人,闽文化的历史序幕就拉开了。一、旧石器时代文化三明市郊岩前村的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于1999~2000年,是华东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2000年被国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南方、中南半岛的广大土地上,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大江大河,从东向西有长江、闽江、珠江、红河、澜沧江、伊洛瓦底江,这些河流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古老族群——百越民族群体。一、越民族群体的形成从旧石器时代起便有人类在中国南方及中南半岛活动。贵州黔西县沙井观音洞发现了长江以南目前所知最大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有两千余件石器。旧石器时代中期发现了广东曲江马坝人、贵州桐梓县的桐梓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遗骸及遗址更是大量发现,主要有江苏泗洪下草湾河岸上采集的人的右股骨、浙江建德乌龟洞发现二颗人牙、四川资阳人头骨、广西柳江人化石、贵州水城硝灭洞出土一颗人牙和五十余件石器、贵州兴义顶猫猫洞发现了人骨化石  相似文献   

12.
《求索》2016,(0)
2013年5~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益阳市文物管理处组成考古队对益阳市兔子山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16口古井中有11口出土了楚、秦、汉、三国时期的简牍,是研究战国秦汉至三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及历史的珍贵资料。明确了该遗址作为历史上益阳县城遗址的性质和价值,以J9为代表的遗迹单位内与简牍共出的砖瓦、陶器等其他材质的文物十分丰富,这些文物是建立益阳及邻近地区物质文化历史序列极其难得的标本。  相似文献   

13.
台儿庄今昔     
李丁 《黄埔》2013,(2):58-59
台儿庄历史悠久,从马兰屯镇西兰城店村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代的文物,邳庄镇赵村出土的岳石和龙山文化时代的文物以及龙山文化时代的晒米城遗址证明,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台儿庄区境域,夏属鄯国,商属倡阳国,西周、  相似文献   

14.
张北燕 《中国保安》2006,(15):51-53
金沙商周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部苏坡乡金沙村。遗址分布约4平方公里,规模仅次于三星堆,是成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金沙遗址再现了商代末期和西周时期古蜀文化的辉煌,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堪称国际级国宝级文化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已成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标志。守护在金沙商周遗址的是由65名保安队员组成的保安中队,他们担负着金沙遗址、科研楼、商业街船棺等5个地方的安全守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寂静水洞沟     
李占彦 《西部社会》2003,(10):28-28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是黄河上游人类文明发祥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存,距今三万多年。科学考察挖掘,遗址中清理出有野驴、野马、犀牛、羚羊、转角羊、牛、猪、鹿等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一万一千多件。还发现用驼鸟蛋制成的圆型装饰品。  相似文献   

16.
猪与民俗     
《台声》2007,(1):41-41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徒刑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17.
李立 《统一论坛》2012,(2):11-13
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都在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台湾同祖国大陆的文化渊源深厚而久远。 从两岸出土的文物来看,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相似文献   

18.
<正>双连杯渊源甚早,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曾有发现,形制为杯形、壶形或罐形等。如1972年,河南省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一件彩陶"双连杯"。双连杯的余绪也很久远,清乾隆时期流行双连瓶(又称合欢瓶),意味着和合吉祥。据专家考证,双连杯的起源意义多用于盟誓、婚娶、解决纠纷后订立协议等场合,两人共饮,以表示平等和友爱。不过双连杯最主要的意义还是作为婚姻中的合卺礼仪用器。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一件凤鸟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上海》2013,(3):60-60
上海首次出土的唐宋遗址今年2月6日首次对媒体开放。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目前仅发掘了1500平方米,唐宋元瓷器、银、铜、铁、木器陆续出土。此出土古遗址位于青浦区白鹤镇,填补了上海田野考古的空白,还有望改写上海城市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半坡图腾服装系列虞向军服饰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远古的人类以动植物标本为图腾用作服饰的追求,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时期就达到了一个顶峰。从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纹饰中,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