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家预言,21世纪人类将重返海洋。有的科学家描绘:“人类将大规模地在海洋中修建城市、港口。稍长一段时间后,人类会像今天的鱼一样在海里自由自在地畅游。” 我国是一个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近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海洋大国。但是,海洋产业产值尚不足世界总产值的2%,和海洋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有关资料显示,许多国家都在加紧开发、利用和保护本国管辖海域,世界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总产值约为1万亿美元。我国要解决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一个重要的出路就是走向海洋,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国向海洋经济强国的转变。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走之路。 但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则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洋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搞好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新世纪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张文亮 《求知》2013,(7):46-49
当前,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连接世界的重要纽带——海洋,正以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短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依靠海洋。因此,世界沿海各国都把海洋开发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以加速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国家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海洋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读世界海军的历史,就仿佛作了一次神奇而浪漫的旅行,地点是人类血与火的战争海洋。它不同于一般的军事史,有关海军的历史格外强调人与海洋的关系、人类对海洋的争夺,这使我们得以直接面对海洋这个占据地球表面积70%的巨大存在;它也不同于一些颇为琐屑的专史,如船舶史、航海史等,因为海军的历史所涵盖的内容总是远远超出一般专史的容量。可以说,世界海军的历史是一部特殊的综合史、全史,是以海军和海洋为线索,将人类的命运、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统统串在一起。在此意义上,海潮出版社的新书《世界海军史》其实就是人类认识海权并…  相似文献   

4.
正海洋的发现与利用,无疑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大进步。而通过海洋各个新大陆的发现,更是人类发展的历史性大跨越。通过这个大跨越,人类大大扩展了疆土,更大大扩展了视野;前者是有形的,是人类借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后者则是无形的,是从有形资源衍生出的一种崭新的文明——海洋文明。中国是海洋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甚至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  相似文献   

5.
里程 《瞭望》1996,(26)
5月15日,我国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此,我国掀起了一股“海洋热”。 海洋是地球自然地理区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和财富。它作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支持系统,对全球环境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把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海洋,作为解决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一条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开发海底石油工程堪与人类宇宙空间工程相媲美。这倒并非是文学的夸张。据报道,世界上最大的半潜式海上石油钻井装置“海上漫游者”号,要由2万匹马力的拖轮来拖航,因为船体太大竟不能穿过巴拿马运河。这艘“漫游者”长度为399英尺,宽度为262英尺。 在世界规模的开发海底石油新潮流中,类似这样的海洋“新客”正络绎不绝地进入海洋,构成了世界  相似文献   

7.
海洋是自然环境的调节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公里。随着海洋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愈来愈突出,保护海洋环境的形势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8.
论海陆一体化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地是人类繁衍生息之地 ,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是各国历来争夺的焦点 ,陆地国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主权及繁荣 ,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海洋由于它的流动性和不可预知性 ,长期以来人们未把它看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使得人类利用海洋成为可能 ,海洋对于人类的生存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海洋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摇篮 ,自然资源的宝库 ,科学家预测 ,所以 ,现在人类的任务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重返海洋 ,研究海洋 ,开发海洋 ,保护海洋。当代世界经济呈全球化趋势 ,海洋是全球通道 ,我国完全可以利用大洋通道…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6)
海洋问题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将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海岸线漫长,所面对的海洋问题也就较多,除了有人类发展共同遇到的海洋开发、海洋环境的综合治理等发展性的问题,中国面对最多的是周边的海洋争端问题,其中以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最为突出,对这三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和中国未来向海洋的发展。中国周边海洋争端要想实现最终解决,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提高才是解决争端以及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中的专业领域之一,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海洋问题和海洋权益,海洋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海洋治理也就必然提上了世界的议事议程。一、全球治理的客体:秩序,环境,还是人全球治理包括客体、主体和治理的工具(规则、制度、价值等)。首先从全球治理的客体来看,究竟什么才是治理的对象呢?  相似文献   

11.
刘致捷 《学理论》2012,(2):35-36
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往今来,人们对海洋充满了向往。然而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日趋严重,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海平面上升、海洋物种急剧减少、海啸、厄尔尼诺现象等等由于海洋生态遭受破坏所导致的危机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2.
符气浩  陈伟 《团结》2004,(5):34-37
21世纪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人类走向海洋的世纪,邓小平同志生前曾多次提出,要利用中国的海洋条件,实现改革、开放、发展的战略方针;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应当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要使中国成为海洋经济强国。然而,由于受“重陆轻海”、“陆主海从”、“海洋是陆地屏障”、“发展海洋成效缓慢”等急功近利观点的影响,中国的海洋事业发展缓慢,甚至在中国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蓝色国土”还正处在他人的窥视和侵蚀之中。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回顾并反思一百多年来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刻理解中山先生的海权观,或…  相似文献   

13.
地球表面13亿立方千米的水,97%都集中在海洋里。平均水深3700米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人类在陆地上繁衍生息,曾把远离自己的海洋留给了神话世界;一旦透过几千米的水深看到了大洋的真面目,回过头来将会更明白自己脚下大陆的真相。  相似文献   

14.
盖雷 《学理论》2011,(27):46-47
海洋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按照生态学的学术视野研究方法,研究海洋系统的环境问题的新兴学科。具有与其他多学科联系紧密的特点。海洋生态学既脱身于生物科学领域中的生态学,但又有与其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的不同。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在现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已将海洋视为发展的新兴基地,而同时也给海洋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我国政府已将可持续发展政策普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海洋生态学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我国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生海洋态学的科学维护下得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李宏 《理论导刊》2020,(2):107-112
应对全球发展危机,需要人类谋求世界各国发展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价值共识,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共同体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理想共同体的生成过程,需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与共意识,确立各民族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或地区性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共识。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指引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伟大实践,以之构筑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支柱、探索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机制、提供各国同舟共济的动力源,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促进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5)
对于以海为生的渔民来说,海洋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依托。以海为生、以海为本的思想,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岱山海洋民间信仰寄予着人类尊重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保护海洋环境,人与海洋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朴素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一、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缓解陆域资源紧缺、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需要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拥有陆地上的一切矿物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是能源、矿物、食物和淡水的战略资源基地。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88%的生物生产力来自海洋,海洋可提供的食物量远远大于陆地可提供的食物量。渔业的产出效益明显高于农业,海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是谷物的2倍多,比肉禽蛋高五成。  相似文献   

18.
2011年8月24日,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大会并致辞。他强调,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应对风险挑战,不断提高人命救助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实现海洋平安和谐,为世界繁荣进步和人类共同利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性格     
最近,我应约写了一篇题为《上海是个海》的短文,发表后听到的一种反应认为,应该就这个问题充分展开写,特别是要写一写城市的性格……我对此不能不作进一步的思考。我为此研读了一些资料,请教了一些专家,发现上海这个城市的性格是和“海”密切相关的。上海所以叫“上海”或“海上”或简称“沪”,都不是偶然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其表面总面积的71%是海洋。全球的洋与海彼此沟通以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目前,海洋总面积达36105.9万平方公里,体积约为137.000万立方公里,可谓大矣!记得去年我国长江、松花江流域发…  相似文献   

20.
关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许启望总的说来,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在世界海洋国家中处于中间偏上的水平。到21世纪初海洋经济将进入腾飞的新时期,开始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同时事关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一)关于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