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上有这么一则寓言:“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玩味之余,笔者深深敬佩匠石的“斫垩”之诚、“运斤”之勇、“尽垩而鼻不伤”之高超技艺。同时也为郢人临斤“立不失容”的精神所折服。  相似文献   

2.
《庄子》一书虽为道家经典著作,但其中关于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孔子的记述却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作为儒学宗师的孔子在庄文中的形象颇为复杂:一方面他是道家批判的对象,另一方面他又俨然成为道家理论的宣扬者。本文试从把握《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入手,来分析探讨庄文对孔子形象改塑的具体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3.
罗山爱 《党员文摘》2007,(10):26-28
当你拨打电话时,你的音波变成电流或者电波,在线路和空气中传播,你是否想到,听到你的声音的并不只是与你通话的那个人,还有默不做声的很多听众……这是美国《纽约客》杂志刊登的《偷窥的乐趣》一文的开头,文中讲述了美国军方各类行之有效的情报侦察及监视系统,它们上天入地,时刻紧盯着全球每个角落正在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坐忘时间     
“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我很欣赏这个词,如果用成语来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心无旁骛”;“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人的精神,有自己的家舍。人守不住自己的精神,经常让它在外面浪游,不知归家,这样的人生,就是“坐驰”。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社会急剧动荡,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三国志》充分展现了战乱频繁的社会环境之中,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是中国史书中相当出色的一部良史。著名史学家裴松之称其“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三国志》反映三国时期政治体制的变迁主要经历了宰相权力的削弱,三省机构的出现及监察职能的强化等方面,同时也揭示并应证了这些变迁背后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8,(8):52-52
据王湘江、曾虎在6月30目的《北京青年报》上介绍:去年,刚刚履新半年的潘基文在为美国《新闻周刊》撰写的一篇文章中透露,多年来,在他的钱包里一直放着一张特殊纸片,上面摘录了《论语》中有关年龄与人生阶段的名句。不久前,记者来到位于联合国大楼的秘书长办公室,对即将于7月初访华的潘基文进行专访。这位年逾花甲的韩国前外长说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展现出了鲜为人知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受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影响,”潘基文说,“目前,孔子的很多教诲仍在为我指引方向。”他说,他一直在努力从《论语》等中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原则,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处理个人私事,  相似文献   

7.
公公的最爱     
过些日子就是我公公的生日了,我打电话给他老人家:“爸爸,快过生日了,您需要点什么,我好给您买。”公公对我说:“媳妇啊,我什么也不缺,你送我的《党员文摘》不错,你就到邮局给我订份《党员文摘》吧!”  相似文献   

8.
快乐大叔 《党课》2010,(11):98-99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作为在军事、政治与文学上皆有所建树的一代风流人物。因其墓葬在河南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而在岁末年初红透了半边天,现在又因新版电视剧《三国》而再成热议焦点。  相似文献   

9.
张建国 《党的建设》2012,(10):24-24
一大早,小赵就给我打电话:“主任,老书记刚才打电话找你呢……”“是不是问《党的建设》到了没?”我抢过话茬。  相似文献   

10.
孙小楠 《学习导报》2013,(15):46-46
清代张潮《幽梦影》云:“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古色古香的句子轻轻读来齿颊留香,心绪婉转。最爱在寒冷的冬夜,偎着厚厚的温暖又柔软的棉被,听窗外雪花簌簌落下,一盏暖茶,黄卷青灯。也曾经对着一池浅粉淡绿芍药,背诵唐诗。正是柳丝金线,鹅黄嫩绿时节,手持一部书,曲径踱步……读书之于我满怀憧憬。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8,(7):44-44
钱穆《论语新解》:戴着脚镣起舞!南怀瑾《论语别裁》:深入浅出;于丹《论语心得》:兴也勃焉,亡也忽焉。《论语》到底怎么读?《论语》这部书,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由孔子的学生们分别记录下来的老师的谈话构成的,很多都是当时的口语,生动活泼而富有人间情趣,今天我们读起来也并不特别难懂。倒是后人的许多解释,给《论语》戴了一顶又一顶高帽子,使我们如坠云雾之中,辨不清它的真相了。  相似文献   

12.
孔学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仁".把"仁"界定为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奠定了儒家道德人学的基本路向.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孝悌为本,为仁由己,构成"仁"的四重内涵."仁"统摄"恭、宽、信、敏、惠"诸德及孔子的德治理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12,(11):49-49
闵予骞(前536-前487),鲁国人。根据《史记》记载,闵子骞幼年丧母,遭后母虐待。冬天,后母给闵子骞穿芦花棉袄,而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穿棉絮棉袄。  相似文献   

14.
鲁民 《学习月刊》2010,(21):4-5
闲来读史,看到三个古人的故事。颇多感触。这三个都是眼光不凡、能知微见著的智者.其见识与眼界历久弥新,可穿越时空,给今天的我们不少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张德苏 《理论学刊》2008,(4):100-104
孔子的人欲观是极有特色的.在对人欲的认识上,孔子不以是非看人欲,而把它当成客观存在.孔子主张的对人欲的治理途径不是如现代社会所主张的那样制定繁密的法律"治行",而是走"治心"的道路,且孔子的"治心"又不是宗教思想的"禁欲".孔子的人欲观可概括为:承认"人欲"而"治心",提升人心而不"禁欲".孔子治理人欲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满足欲求,节制欲求,提升欲求,达到欲与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哲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理解和解决当今教育与社会问题、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论语》是孔子及其门人的教育和教学实录,孔子的教学活动和教育哲学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他在教学中倡导的学思行结合、诱导启发、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还是在学习中倡导的实事求是、持之以恒、虚心好学、谨言慎行等都对当下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地《逍遥游》的浪漫主义手法作了颇为详尽而中肯的分析,同时阐明庄子在该文中所寓寄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即“三无”)。作者还大胆地提出了庄子“不为物役而游于无穷”的主张“并非说明庄子要完全脱离社会,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现实社会矛盾的途径”的观点,一反《逍遥游》宣扬的是逃避现实的消极人生观的传统说法,不无道理,且有新意,值得人们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党建文汇》2007,(1):46-46
“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如何面对别人的过失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相似文献   

19.
雷高林 《党课》2014,(7):116-118
贵州安顺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其中屯堡地戏就是一绝。屯堡地戏一般每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称为“玩新春”;另一次是在七月谷子扬花的时节,称为“跳米花神”。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演义》《三国》《薛刚反唐》《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武戏。演出时,表演者将插着长长雉尾的面具(当地人称之为“脸子”)仰戴在头顶,脸罩黑纱——据说这是为了不挡住嘴巴,好让唱声传出去,同时也方便观众站在高处往下观看。  相似文献   

20.
流光溢彩、造型独特、动作刚柔并济,加上那一声声高亢的嗓音,这就是川剧的魅力! 曾几何时,川剧是川人的梦。遥想当年,川剧在各派剧种中,独领风骚,尽显魅力!《巴山秀才》《变脸》《死水微澜》,这些精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烙印。细数川剧,变脸并非川剧的精髓,然而却让不了解川剧的人从变脸中再次感受到了川剧的热情和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