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是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在这对矛盾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规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力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以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曾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08页)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要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呢?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们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表现为: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既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也具有相对性的一面。如何具体地认识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作用的相对性呢?本文拟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奴隶和农奴的区别是我国古史分期讨论中的一个老问题。王景阳同志在《思想战线》1977年第6期上发表的《从我国某些民族情况谈奴隶和农奴的区别》(以下简称《区别》)对之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读后很受启发。但个人也有些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供讨论,并向王同志请教。王同志在《区别》一文中,开宗明义便说:“奴隶和农奴的区别,集中地体现着奴隶制和农奴制的区别。”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大家知道,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区别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指的主要是区别由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为什么可能会有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呢?我认为,这是由两个方面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一是终极动因,即社会生产力状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起着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马克思指出:  相似文献   

7.
(一) 特定的生产关系所赖以建立的生产力,在量的规定上有很大的伸缩性。生产力低的国家生产关系先进,生产力高的国家生产关系落后,是这种伸缩性的典型表现。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是否科学,不仅直接涉及历史唯物论的根基——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而且直接涉及许多重大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要唯物辩证地阐明这个问题,必须承认生产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能同时决定两种不同生产关系的“共同幅度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幅度示意图:  相似文献   

8.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正确地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生产力起决定的要素,企业的人、财、物,人是主导要素,人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才能形成生产力,由人不断地改进生产工具,生产力才会不断地发展。掌握和改进生产力工具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这是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正确的思想会引发正确的行为,错误的思想必然引发错误的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质上是通过对人的思想管理,达到对人的行为管理。把…  相似文献   

9.
<正> 思想观念,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它被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所决定,最终被生产力所决定。因此,衡量思想观念的先进与落后,新与旧,最终也要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标准。我们肯定区分新旧观念的生产力标准,不仅要看到对物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上;还要看到它对人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要看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如何,又要看其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  相似文献   

10.
<正> 过去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理论界所流行的一种被人们公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重大发展的权威理论观点,即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后者对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又转过来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按照这种观点,仅仅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还不是彻底的辩证法观点,只有承认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起主要的决定作用,才彻底坚持了辩  相似文献   

11.
一、共同富裕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为我们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涵义,提供了一条科学思路,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根据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无论从要领或逻辑上理解,都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科学的涵义。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拥有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总体反映;“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  相似文献   

12.
一、在每小题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它前面的字母填入左边的括号内。()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A只在私有制社会中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B只在公有制社会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C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D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规律()2.生产关系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它的发展变化是由: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 D产品分配形式决定的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B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C生…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如果不愿陷于空想而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那就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多少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有过许多经验和教训,概括起来就是:离开发展生产力这一基点,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生产力理论的重要性,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于伟大的改革事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方面,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中国生产力的论述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明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一)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也就是说,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仍然是要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那些束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4页)邓小平同志是从当代国际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和竞争的宏大背景中,富有创造性地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重要发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近年来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帝国主义的条件下,不是说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腐朽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那末,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还能迅速发展呢?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状况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于辩证地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现在,让我们来简要地考察一番: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是无产阶级认识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最科学、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原理,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因此,搞好初中政治课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等有关问题的教学,对于中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对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走过一些弯路,反映在理论上也曾经宣传过一些不妥当的论点,反作用决定论就是其一。这种论点认为,物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一般地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然而在一定条件下,意识、理论、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反过来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它强调只有承认这种反过来的决定作用,才算是坚持了辩证唯物论,否则就陷入了机械唯物论。  相似文献   

19.
一、民族贫困地区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决定的首先,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我们认识民族贫困地区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状况不相适应时,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理论,只有充分认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下的民族贫困地区生产力状况,改革和完善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民族贫困地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其次,民族贫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揭示社会革命的经济基础和原因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