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龚道育 《湘潮》2018,(2):40-42
"驱散世纪的烟云,拂去历史的尘埃;显露画作的本色,凸现赤子的真迹。"2017年仲夏的一天,我们一行三人在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教授的客厅里,一起欣赏那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油画、国画、写生、素描作品……看美髯,疑为齐白石,不是齐白石,那美髯寄托着一位孝男对慈母的无边思念。  相似文献   

2.
齐白石轶事     
止敬 《学习导报》2012,(2):47-48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一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  相似文献   

3.
齐白石轶事     
止敬 《新湘评论》2012,(2):47-48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一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  相似文献   

4.
1956年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看到他的画桌上有不少临齐白石的画。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这位西方最有影响的艺术大师,如此评价齐白石,可见齐白石的影响。齐白石如何从乡间木匠成长为国画宗师?《从木匠到巨匠》一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1956年6月,著名画家张大千拜访毕加索,三次而不得见。当最终被其诚心感动,见上一面时,毕加索二话不说,搬出一捆画来,张大千一幅一幅仔细欣赏,发现没有一幅是毕加索自己的创作,全是临摹齐白石的画。看完后,毕加索对他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  相似文献   

6.
齐白石先生逝世已整50年。他给人类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齐白石一生始终保持着对村居宁静生活的深情依恋。他"爱家乡,爱家乡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他"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他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全身心地歌咏生命与  相似文献   

7.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成为一个画师,从一个偏远地区的画家成为京城的大画家,进而成为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术大师,曾经历了颇为曲折的艰难之路。这其中有两个人影响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一个是清末名士陈宝箴之孙陈师曾,一个就是徐悲鸿。在齐白石的朋友中,陈师曾是第一个真正读懂齐白石并真心推介和宣传齐白石画的人;而齐白石又得益于徐悲鸿的尊重和推介,最终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8.
世人都知道齐白石的画好,而不知齐白石的诗好,这是因为齐白石的画名太响,画名压倒了诗名。其实,齐白石的诗比他的画还好。按照齐白石自己的说法:“我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相似文献   

9.
齐白石一生以卖画卖印过活,别无经济来源。在他的客厅里,长期挂着1920年写的一张告白: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同年  相似文献   

10.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白石铺(现名白石乡)杏子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时清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残酷镇压和剥削,百姓生活困苦。齐白石的家境比一般人更苦。他排行第一,五六岁时就帮家里干活,因此,只读过半年书就辍学了。后来,他在一首诗里感慨地写道:“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  相似文献   

11.
1931年5月31日夜,在建宁城北溪口天主教堂内,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掏出一根火柴,点燃了一盏小马灯,从此这小马灯的星星之火就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天空。如今,这盏小马灯作为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建宁县苏区反"围剿"纪念园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内。当年,在这盏小马灯的照耀下,毛泽东向红军发出了三封指示信,作出了"诱敌深入"、"千里回师"的英明决策;在这盏  相似文献   

12.
1956年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看到他的画桌上有不少临齐白石的画。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这位西方最有影响的艺术大师,如此评价齐白石,可见齐白石的影响。齐白石如何从乡间木匠成长为国画宗师?《从木匠到巨匠》一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齐白石的  相似文献   

13.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11,(24):13-14
"茅台的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季克良说。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酱香型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柳江里发现食人鱼,还有人被咬,柳州市政府"悬赏捉拿"……这一系列事情的报道,给全国人民"恶补"了一回有关"外来物种"的科普课。但遗憾的是,这堂课似乎没上好,特别是把外来物种不分青红皂白地一体"污名化",不对。一、回顾历史,绝大多数外来物种并非坏东西外来物种,或者叫非土著物种,并不能等同于坏东西,实际上绝大多数外来物种是好东西。在人类历史上,  相似文献   

15.
列车正点万里行──万里与1975年湖南的铁路整顿杨青一1975年5月2日,浙赣铁路线上,一辆由东向西的列车在奔驰。软席车厢内坐着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他就是上任不久的全国铁路"总管"、铁道部部长万里。1975年,已是"文化大革命"的第十个年头。这年春天...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画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张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  相似文献   

17.
"孔颜乐处"一词出于周敦颐,孔子颜回所"乐"之处是儒者追求的人生理想,此语表达了儒家的人生境界所在。孔颜乐处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以诗、礼、乐为展开的一种生活方式。"逍遥"一词出于庄子,表达的是道家的人生境界。"逍遥"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与物无对的、无待的境界。这两种境界都是建立在人的精神追求之上,超越了人世间功名利禄的生活方式。在被物质所奴役的世界里,这两种生活方式仍然有其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2,(22):41-41
紫格尼克效应 你不妨试一下:一笔画个圆圈,在接口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然后放下笔去干别的事情。大多数人在此后一段时间里,脑子里都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线的想法。 这是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的发现。她给128个孩子布置作业,当孩子们完成一部分作业时,她让他们停了下来。一小时以后,有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的实验结论是: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这就是"紫格尼克效应"  相似文献   

19.
静气     
正李丹崖在第4期的《讲述》上撰文指出:一朵花,开在深夜,幽长的一束光照见它,它视而不见,意韵悠悠地开着,这样的花朵有静气。一个人,专心一件事,别的事情都打扰不了他,别的诱惑都迷乱不了他,这样的人也有静气。齐白石老先生在其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成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齐白石的话让我想起一则故事。在雍正皇帝编著的《悦心集》里,有一则《尧舜至今尚  相似文献   

20.
石林 《学习月刊》2011,(22):149-150
沐浴着1994年税制改革的春风,一百多名孝昌地税儿女克服当时建县伊始、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巨大困难,带着2万元开办费,在临时租用的一栋简易楼房里开始了艰难跋涉,18年来撷取了一串又一串果实。这每一颗果实,都是一个个用"数字"凝成的七彩"魔方"……税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