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覃元理  阎建明  荀启明 《前沿》2013,(3):173-17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迫切需要人们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即由非生态的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消费方式、全面的生活追求和合理的闲暇安排等基本内容。建设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新时期推进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建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生活方式的异化是引发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构科学的生活方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内含着这一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们确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危机只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前提,树立生态生存理念,转变人们的生存方式,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生态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生态生存是人的根本存在状态。生态生存理念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理念。它包括生态存在的理念、生态生活的理念、生态生产的理念和生态消费的理念。生态生存理念的实践逻辑展开,是目的、手段与结果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必须以生态生存理念规范实践的目的:必须以生态生存理余规范经济手段:必须以生态生存理念的实践结果作为检验实践行为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吴珺 《长白学刊》2014,(6):20-23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的借鉴,是直面中国现实国情的要求,是对民意的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必将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伟大任务,符合当前国家基本国情以及社会大环境变化潮流,因此,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从单一的视角去把握,而是要作多维解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治河 《岭南学刊》2010,(3):112-117
生态文明是一种后现代文明,其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巨大而艰难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变更,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改变,而且也需要生活方式的变革。因为源于近代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阻碍着生态文明的建构。我们要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揭示现代生活方式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发展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后现代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基础上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以追求诗意存在和创意存在为内容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样一种后现代生活方式虽然不乏理想主义色彩.但对于抵抗现代人时生存事实的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过度迷恋,视缺乏创意的生活、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的囚徒境遇,不失为一种健康的选择。这样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建构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环境保护理念到生态文明理念的转换,从对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到对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知发生历史性变化,并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基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之大者”的科学思想武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源于主体对工业文明及其负面影响的反思性构建,主要涉及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定位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与身份。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但这种认同并不必然带来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定位。现实存在的诸多消极的社会认同,如旁观者认同、受害者认同、自利性认同等,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却从深层次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来讲,以个体主义和工具理性为内核的社会认同,不可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基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构建和培育以整体主义和生态理性为内核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本文从认知、情感、行为、利益四个层面,探讨了重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领导人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逻辑理路和实践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深入理解:重视思想先行,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着力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生态文明意识;注重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不照搬照抄他国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着力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坚持按照系统思维和方法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着力建设生态共同体系统;注重制度与法治建设,以日益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决定的。对工业文明时代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全面的生态型生活方式的重构问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富有解释力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1.
唐叶萍  ;郭大俊 《求索》2008,(6):102-104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都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实现生态文明,可从以下路径着手: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建立以天人合德为价值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行为方式;以市场经济为运作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找到恰当与合适的路径。当下中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价值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理念基础;加强生态法制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发展生态绿色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载体;倡导绿色生态的消费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条件;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政府自身财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畅,集聚发展困难,承接产业转移受限等难题。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困境。只有强化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规划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创新发展思路、运作机制、工作举措,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共生体,"生态生产力"可以推升经济发展。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问题,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为核心、以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16.
武义青  张云 《乡音》2011,(11):26-27
建设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上首次提出,并被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下来。"十二五"规划则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  相似文献   

17.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0,(11):52-54
<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人类积极维护生态健康的高级文明发展形态。生态健康是人类与生态关系的健康,积极维护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之意。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国蓬勃兴起。生态文明摒弃了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特征,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应积极维护生态健康,不能超过生态安全阈值,要在把握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文化制  相似文献   

18.
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政府自身财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畅,集聚发展困难,承接产业转移受限等难题。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困境。只有强化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矬惑规划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创新发展思路、运作机制、工作举措,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彭亚琴 《传承》2013,(8):100-101
近年来,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建设的好坏与否都直接影响人们今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彭亚琴 《传承》2013,(10):100-101
近年来,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建设的好坏与否都直接影响人们今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