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家健 《求实》2004,(12):69-71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企业网络组织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现实经济实践中正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企业网络组织的内涵、特征、竞争优势以及四种不同网络组织的类型 ,从中可以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党的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同非公有制企业广大职工的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从根本上说,是保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需要。———中共中央组织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原因不仅体现在卓越的领导力上,还体现在高效的执行力上,也就是在贯彻落实相关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的实际程度高。中国共产党的高效执行力来自组织,这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强大优势。具体来看,中国共产党高效执行力的组织基础来自使命驱动的责任意识、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领导力、严密有力的组织体系建设、自我革命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派生型组织研究形成了对于"控制—依附"型关系的认识并得出行政化运作的结论,然而,迫于组织目标和生存发展所需,派生型组织存在由行政化运作向社会化运作转型的需要。本研究以F市禁毒协会的运作模式转型为个案,在深入研究内外部组织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引入组织资本概念,强调身份资本、信誉资本与治理资本能够实现优势转化。同时,派生型组织在具体的转化过程中还发展出了相应的操作化方案,总体呈现为适应性权变的行动策略,能够抽象为合作性吸纳、责任性信托与竞争性结盟三类转化机制。这一从行动主义视角切入的派生型组织分析,修正了既有的结构论争中对政社关系的固化认知,且从社会组织研究的角度回应了体制优势向治理效能优势转化的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5.
盛克勤 《唯实》2012,(10):28-33
面对信息网络化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教育工作,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和原有工作方式的束缚,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研究和把握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党员的教育规律,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努力实现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转变,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从封闭性单向灌输向开放式互动交流转变,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发展本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高校学生组织具备网络信息搜集优势、网络事件快速响应优势和网络主体身份认同优势,在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分析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生成发展规律,探索学生组织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引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杨永忠  唐小多 《探索》2007,(1):89-93
以极化效应为背景,分析和比较了边缘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二种组织模式:技术极化模式和柔性比较优势模式。分析认为,边缘地区技术创新的二种组织模式各具特色,企业作为边缘地区的技术创新主体,应根据自身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灵活选择而不拘泥。在此基础上,就促进边缘地区技术创新在组织建设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组织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是一个要素丰富、内部互动的有机整体,其中党的组织形态是外在表现形式,党的组织制度为组织运行提供制度规范,党的组织文化是内核和动因。以上三个要素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党的组织文化和党的组织制度是规范党的组织形态的两种方式,作为软规范的党的组织文化和作为硬规范的党的组织制度具有交叉融合性,党的组织形态与党的组织制度之间存在着回应和建构的互动关系。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一方面应在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进行系统思考;另一方面必须聚焦内容、突出重点,围绕党的组织体系构成要素进行具体部署和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高校学生组织具备网络信息搜集优势、网络事件快速响应优势和网络主体身份认同优势,在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分析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生成发展规律,探索学生组织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引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后,75525部队党委迅速组织开展“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捐款献爱心活动。广大官兵积极响应党委号召,踊跃捐款,为地震灾区受难同胞送去了温暖和祝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扶贫攻坚任务的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等因素,再加上民族地区社会组织数量有限、规模较小,社会组织参与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还面临诸多特殊困难。本文主要基于SWOT模型,分析社会组织参与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试图就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参与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优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组织是当代跨国公司获取竞争优势而必需的一种组织创新。在分析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范式变迁的基础上,基于网络组织的视角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新来源进行探讨,并就我国本土企业如何通过结网与学习策略的协同来提高其全球利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急文化是社会的公共安全价值观及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其内部结构包括应急心态文化、应急物态文化、应急制度文化和应急行为文化四个层次.鉴于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文化建设的优势,可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并将其纳入国家救灾管理体系,与政府应急办联合构建灾害社会教育目标体系.同时,强化对公共危机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普通公众等三类人员的灾害教育,并从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入手,推进社区应急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非政府组织在一些领域显示出自己的职能优势和超越传统政治的价值优势.非政府组织的崛起,拓展了公共管理行为主体的范围,扩大了公众参与的民主空间和可能性,在客观上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8,(7):5-5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不顾身、舍己为人,成为抗震救灾的骨干力量,成为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主心骨。现在,抗震救灾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任务更加复杂、更加艰巨、更加繁重,更需要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性、专业性、志愿性、多样性、民间性等特征,可以弥补政府管理中的空白,提高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增强社会民众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社会服务的覆盖面,可以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优势作用。应通过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其参与社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等途径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优势作用,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以后,地震灾区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状态。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地震灾区青少年所具有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与技能,运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介入理论、理念和技巧服务地震灾区青少年,为灾区青少年探求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提高灾区青少年面对灾难、抵御灾难、不怕困难的能力,逐渐使灾区青少年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8.
张学诚 《共产党人》2013,(23):18-19
社会组织指政府行政机关以外的由民间设立的从事社会公益和互益活动的非营利组织,也称民间组织,主要以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性社会群体为服务对象,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政府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链呈现出模块化特征,经济组织结构也向模块化结构发展,并逐步成为主导的产业组织模式。资源的不同和知识资本的差异使模块化网络中模块异质性特征凸显,而异质性又具有放大比较优势的效用。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已逐渐成为两国的贸易主体。模块化组织异质性特征扩大了中美间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成本和技术差异,促使两国发挥其要素禀赋优势,合作互补,提升资源的合理配置。2010—2017年中美两国关于通讯设备和集成电路相关产业(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研究显示,模块化产业链中异质性的存在进一步放大了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间的比较优势,使中美在通讯设备贸易中存在利益互补和利益共同提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开君 《世纪桥》2007,(3):76-78
本文从组织环境管理的角度结合组织学习阐述了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应该采取的发展战略,认为,非营利组织应该正视当前的组织面临的社环境、制度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内部环境,采取正确策略,进行组织学习,促进变革,从而求得生存和促进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