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口县凯德街道办事处以启动建设周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契机,创新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四定法",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为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注入了强劲动力。铜仁市江口县凯德街道办事处辖7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36户18612人,国土面积94.28平方公里,现有贫困村2个(一类贫困村白云  相似文献   

2.
潘亮 《当代贵州》2010,(2):48-48
下午,柳川集镇移民搬迁治安维稳工作会刚结束,我便和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深入柳川集镇进行调研。柳川集镇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建设需搬迁的5个集镇中最后一个还没有搬迁结束的集镇。作为剑河老县城所在地,柳川集镇为支持县城搬迁和集镇场平建设,集镇四个村先后过渡搬迁了三次,为此,移民群众怨声多,意见大,潜伏的不稳定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3.
<正>铜仁市从统筹全市东西部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把德江、沿河、思南、印江、石阡和松桃六县符合易地搬迁条件、自愿搬迁的村民,向就业、就学、医疗、交通等区位优势相对比较突出的碧江区、万山区、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4个城区安置,实施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从而为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及后续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府统筹协调范围更广、动员力度更大,移民群众搬迁距离更远、思想顾虑更多。铜仁市委市政府克服各种困难,持续推进跨区县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在打赢脱贫攻  相似文献   

4.
纯居民搬迁是我县城市搬迁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云阳县新县城是由云阳、云安、双江三镇组合搬迁建成的,三镇纯居民搬迁涉及20个居委会,210个居民小组,6644户.22950人;2002年底要完成二期水位以下的1844户、7051名纯居民搬迁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过去我们主要采取统建房方式安置.矛盾多、问题多,政府费力不讨好,居民意见大,难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5.
正罗甸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建设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商业业态及后续服务保障相融合,并按照"五个突出"的思路,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新房子比老家的瓦房宽敞好多,附近还有学校、医院,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罗甸县边阳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何绍江说。何绍江是边阳镇大寨村村民,今年4月刚搬进边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市委、市政府要办好22件民生实事——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赫然居首。新一轮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市级牵头部门达五个,参与区县更是密布“一圈两翼”。如此浩大工程,如何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月开始,为了给三峡蓄水让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张飞庙整体迁移到上游32公里处。这是三峡水库级别最高、距离最远的一次地面文物整体搬迁,也是近50年来中国最大的一次地面文物整体搬迁。2003年7月20日,新  相似文献   

8.
正搬新家、换新业、拔穷根,贵州在"春风行动"中全力推进安置点项目建设,同步统筹安排搬迁安置人口的劳动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服务、医疗、教育等工作,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真正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2月2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示了一份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拟表扬激励省份名单,在名单上的4个省份中,贵州排在首位。这是对贵州真抓实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种肯定。搬新家是人生一大喜事,对于镇宁自治县简嘎乡法绕村凉山组的朱云琴来说,这种喜悦感和幸福感更加强烈。今年2月初,朱云琴一家从生产生活极  相似文献   

9.
连宏萍  杨谨頔 《新视野》2023,(1):88-95+104
易地扶贫搬迁和集中安置打破了搬迁移民原有的生活、社会和生产关系,引起其生活空间压缩化、社会空间原子化、生产空间高成本化等变化,对后续发展中的“稳得住”“融得进”“能致富”三个关键问题形成了较大影响和冲击。面对三重冲击,“十四五”以来,各地在优化搬迁移民的生活空间、社会空间和生产(就业)空间三方面积累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借鉴现有经验做法,未来再造三重空间推动易地搬迁后续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包括:双管齐下再造生活空间,促进搬迁移民“稳得住”;体系化建设再造社会空间,促进搬迁移民“融得进”;“三业”结合再造生产空间,推动搬迁移民“能致富”。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8月3日星期一多云下午,柳川集镇移民搬迁治安维稳工作会刚结束,我便和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深入柳川集镇进行调研。柳川集镇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建设需搬迁的5个集镇中最后一个还没有搬迁结束的集镇。作为剑河老县城所在地,柳川集镇为支持县城搬迁和集镇场平建设,集镇四个村先后过渡搬迁了三次,为此,移民群众怨声多,意见大,潜伏的不稳定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0月15日,康保县张纪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工程46栋住宅楼正式开始集中供暖,17个村的搬迁户将在新民居内喜享今冬第一次集中供热。59岁的张纪镇柴家村村民荆玉忠和儿子坐在刚刚供暖的新房里,高兴地说:“这辈子没想到能住上楼房,大冬天能享受温暖干净的集中供热。”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结合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际,总结以往易地扶贫搬迁实践经验,不断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模式和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州特色、又具广泛借鉴价值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投入最大、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系统工程,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焦点战役。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目标,贵州在全国率先打响了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几年来,搬迁安置工作加速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移民后续发展持续跟进,易地扶贫搬迁取得了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凯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了党建、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六个全覆盖"和小区内部有组织、周边有园区、就近有学校、就近有医院、楼下有商场、门口有公交、门口有公园"出门七有",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要拆房子没门,要命有一条!”一名情绪失控的村民对洪雅县止戈镇五龙村党支部书记罗开运拳脚相加,危急的局面一触即发……忍辱负重。啃下“硬骨头”2010年初,洪雅县生态食品园区征地搬迁工作全面展开,根据园区整体规划,罗开运所在的村民小组所有农户必须整体搬迁。5月21日拆迁开始后,200多个村民跑到罗开运家中“理论”,有的村民则对罗开运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乡亲们,我说三条:第一,我们村落后几十年了,必须要发展;第二,请乡亲们相信,政府会秉公办事;第三,你们可以提合理化的要求,但绝不能乱来!”罗开运忍着疼痛,向在场的村民耐心解释。“罗开运从来不整人害人!”村民们一合计,“我们就先相信你这一回”。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宁阳县伏山镇张行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村里由穷变富,不少村民打算建新房改善居住条件。村两委因势利导,决定借此契机改变村容村貌。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他们打破传统的一户一院居住模式,建设高标准、经济实用的村民公寓楼。去年7月,建设方案一公布,村民就纷纷报名要求入住。第一批公寓楼就要竣工了,为创造一个新的居住环境,村两委召开了搬迁新居的村民座谈会。  相似文献   

16.
李文钢 《求实》2022,(4):69-81+111
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后续建设中,将安置社区建设成一个社区共同体并以此重构搬迁人口的社会空间是一种主流思路。普通城市社区构建社区共同体的历史和经验表明,社区内部碎片化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共同体构建。在后搬迁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也存在社区内部碎片化问题,具体表现为搬迁人口之间的社会信任碎片化、社区认同碎片化以及社区治理过程碎片化。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内部碎片化问题的产生与社区内部生计资源不足、搬迁人口面临紧迫的生计问题高度相关。妥善解决搬迁人口的生计问题是将安置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社区共同体的先决条件,也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3月,孙志刚同志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上对凯里市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搬迁的创新之举和成效给予肯定和表扬,定位为易地扶贫搬迁"凯里模式",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2017年6月,在全省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督察考核中,凯里市名列前茅。听到好消息,正在凯里市开怀街道上马石社区移民安置点的吴如刚脸上洋溢着幸福。他和他的同事们,在昔日荒凉的上马石建起现代化社区,开办技术夜校,为移民搬迁群众点亮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也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截至2019年11月,全省累计实施搬迁188万人,"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搬迁任务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后续扶持工作全面启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创新。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践探索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主要启示有: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19年11月20日,全省涉及7市35县10.2万户30.2万搬迁群众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搬迁中,各地努力实现产业、服务、就业配套,把贫困的代际传递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正"走马,出车,到你了。"2019年12月19日,铜仁市碧江区矮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日间照料中心传来了下棋的声音。走进安置点内,还有不少移民搬迁的群众正在打牌、健身,安置点内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铜仁碧江区矮屯社区作为贵州最后一批易地扶贫搬迁点之一,共安置了来自碧江、松桃、沿河、印江等地3119户12296名搬迁群众,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795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