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玉冲  黄东桂 《前沿》2009,(9):96-99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壮族习惯法在壮族社会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壮族人民伦理思想的丰富体现。这些闪烁着浓厚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壮族习惯法对于维护壮民族的共同利益,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认真解读和广泛弘扬壮族习惯法中伦理文化的时代新意,对推动当前伦理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图腾崇拜作为一种表象,是原始氏族的神秘标记。壮族图腾以其多样性、混沌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对壮族社会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以往人们常通过对壮族图腾崇拜的研究来推断壮族的族源、勾画壮族的氏族生活史。在今天,壮族图腾崇拜仍然蕴涵着独特的价值。由壮族图腾崇拜沉积下来的认同意识,不仅在发展壮族的民族经济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是维系壮族民族团结和社会道德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壮族先民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壮族人民创造了稻作文化;他们创造了都老制度,使民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他们还创造了歌咏文化,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能够身心愉悦,永远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在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中,壮族人民利用这些凝聚民族智慧的传统文化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壮族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侵蚀,如何将当代教育和壮族传统教育相衔接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试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4)
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由家庭伦理道德思想、社会伦理道德思想、生态伦理道德思想构成。家庭伦理道德思想包括孝顺老人、尊重妇女、恋爱自由,社会伦理道德思想包括诚实勇敢、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生态伦理道德思想包括热爱自然、崇拜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优秀的伦理道德文化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从生产劳动到婚丧嫁娶都充满着优美的山歌,壮族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壮族山歌反映了壮族自然至上和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关系的自然生态意识,它在客观上致力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与发展民族经济有相通之处。吸取壮族山歌的自然生态意识,发扬生态保护实质,对壮民族地区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海安 《传承》2010,(12):40-41
壮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信仰、规范等现代价值。继承和发扬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能够为壮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创设了有益的心理环境以及对于提高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增强壮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壮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信仰、规范等现代价值.继承和发扬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能够为壮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创设了有益的心理环境以及对于提高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增强壮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桂秋 《桂海论丛》2006,22(5):84-8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构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建设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壮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的角度打造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壮族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实践中一代又一代地创造了很多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积累了诸多的民族风俗,体现了壮族民情特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需对壮族的民俗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一壮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它以某种方式世代承袭,长期因循,对人们的思想、生活、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是人们自愿遵守的无形的民间“法律”,它具有精神的制约力。同时,又是壮族的一面镜子,是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壮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反映,是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组成部份。斯大林说:…  相似文献   

10.
黄东桂  张锐  陈玉冲 《传承》2008,(24):130-131
《传扬歌》阐述了壮族关于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提出了道德教育和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集壮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之大成的哲理长诗。诗中宣扬褒勤贬惰、扬善抑恶、推崇孝悌、宣和乐助、崇尚礼仪、求公正公平、讲宽容善良的伦理道德,对推动当前伦理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壮族传统习惯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是壮族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壮族传统习惯法在维护民族利益 ,调整社会秩序 ,调整婚姻关系 ,保障民族繁衍 ,规范生产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 ,起着积极作用 ,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传扬歌>阐述了壮族关于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提出了道德教育和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集壮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之大成的哲理长诗.诗中宣扬褒勤眨惰、扬善抑恶、推崇孝悌、宣和乐助、崇尚礼仪、求公正公平、讲宽容善良的伦理道德,对推动当前伦理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鸿 《传承》2013,(6):110-1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民族中,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云南壮族与傣族同是世居的土著民族,通过对壮族与傣族之间相互关系演变情况的分析,探讨少数民族之间关系演变的实质,可以深化对当代民族关系的认识,促进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4.
正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大多居住在广西。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是在于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就成为区别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志。自主发展时期壮族先民的文化形态及特点壮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5.
陈鸿 《传承》2013,(4):110-1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民族中,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云南壮族与傣族同是世居的土著民族,通过对壮族与傣族之间相互关系演变情况的分析,探讨少数民族之间关系演变的实质,可以深化对当代民族关系的认识,促进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6.
张元稳 《传承》2007,(8):102-103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创造了独特的习惯法文化,习惯法对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壮族习惯法正从传统向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尤明慧 《前沿》2011,(13):160-163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是在比较中显现的,壮族与鄂伦春族由于所处地域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模式,通过对他们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内容,即主要涉及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内涵的分析,揭示壮族与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具有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意识和心理品质的普遍意义的现代价值,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显示出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对于建构适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当代社会人文素质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和文化保证。  相似文献   

18.
壮族和傣族是中国境内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的两个民族。从语言归系上看,他们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壮族和傣族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发展而来,壮族和傣族都共同经历了封建领主制社会阶段,并且在较多方面反映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主要利用桂西壮族土司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材料,对壮族和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研究中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由此对封建领主制理论研究和壮族与傣族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壮族和傣族先民都是百越民族的一分子,所以他们在文化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现象,如原始村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干栏居屋、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等等。然而远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壮族和傣族先民就已经分化为不同的民族集团,并且分别居住在不  相似文献   

19.
壮族花鞋垫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勤劳而勇敢的壮族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其中花鞋垫就是壮族民族文化百花园里一朵芬芳而别致的“玫瑰”。壮族花鞋垫做工精细讲究,其做法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是,先找来一些零碎或者破旧的布料修剪整理好,再到山上采集具有一定黏性的植物捣碎后,放在锅里混上少量糯米熬,使其形成类似胶水的液体。接着把准备好的布一层压一层粘稳粘牢,再拿到阳光下晒干晒硬,跟着用干竹笋叶和薄膜剪好压上,最后用集市上买来的优质布料套好,用大号针穿上花线一针一线紧密地刺上,一双双精美的花鞋垫就做成了。一双花鞋垫做…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1)
壮族山歌反映了壮族群众自然至上、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关系的自然生态意识,它在客观上致力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与发展民族经济有相通之处。我们应吸取壮族山歌的自然生态意识,发扬生态保护实质,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自然生态意识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