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党人》2011,(8):9-13
<正>4月12日,王正伟主席对我区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工程作出全面部署: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打一场生态移民攻坚战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是我区的一件大事,也是山区群众期盼已久的一件喜事,其重要意义在各类文件、材料、报纸当中都多次提及。张毅书记非常重视,一到任就去固原调研,访贫问  相似文献   

2.
张吉刚 《当代贵州》2013,(13):44-45
铜仁市万山区以产业扶贫为主线,以整合资源为保障,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为载体,搬迁居民7648户、28627人。其中,生态移民搬迁651户、2500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又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次重大机遇。按照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11,(3):22
<正>同心县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盯生态移民群众生活、就业、稳定、脱贫、致富"五大主题",围绕水源、生态、开发、特色、转移五个重点,实施"六大行动"。以服务移民创先,促进和谐争优,鞭策广大党员担当起了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政策的宣传员、工作的联络员、群众的服务员。宣传引导行动。通过推行党员承诺、结对帮扶、下乡调研等活动,把党的声音通过党员及时传递到群众中去。全县900多名党员,深入到移民村群众家中做好移民政策宣传工作,发放《致移民区广大党员群众的一封信》2000多份,耐心说服移民群众搬迁。  相似文献   

4.
回顾宁夏生态移民的开发历程,从移民满意度、移民生活水平评价、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展现生态移民建设成效,深入分析移民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进一步推动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2009年原州区水利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主要涉及固原东部农村饮水工程、设施农业、生态移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固原东部农村饮水安全重点供水  相似文献   

6.
红寺堡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历经14年移民开发,为"十二五"生态移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多年来,红寺堡区大力弘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精神,把最好的地段划拨给移民居住,为移民建保温房、低碳房,不增加移民负担。在"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上出实招,建立宁夏黄河善谷核心区,成为慈善事业的发祥地,以善引商,以情引商,招善天下,惠及移民,让移民能挣钱,有事做,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文章 《共产党人》2012,(12):12-13
正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号角。张毅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把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上升为自治区两大战略之一,提出要打好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两场硬仗,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执政为民的情怀和消除贫困的决心,也是加快固原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固原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按照国家新扶贫  相似文献   

8.
高瑞莉 《共产党人》2012,(16):44-46
石嘴山市自1983年承接首批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移民以来,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石嘴山市委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围绕移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结合移民实际,积极探索移民开发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对移民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当前和今后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9.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Z1):57-58
正宁夏中南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实施扶贫的另一种方式——生态移民。30多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近50万人通过生态移民与劳务移民,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生活今非昔比。但是以前的生态移民不同于十二五时期的生态移民。从2011年起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规模大、起点高。在五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11,(11):2-3
<正>固原市原州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移民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十二五"期间着力实施的最大民生工程,也是原州区实现新跨越、全面奔小康的重大机遇,必须用非常之举,行非常之策,攻难点、出亮点。"十二五"期间,原州区计划移民1.5万户6.2万人。2011年,原州区生态移民4522户17957人,其中移往永宁、贺兰、惠农、农垦等处1832户7225人。原州区认真总结2008年以来三期生态移民成功经验,今年开工建设了三营镇鸦儿沟村、黄铎堡老庄村等13个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在移民工程中,坚持整合资金、捆绑项目,坚持移民新家园与新产业同建设、同发展。在"搬得出"上,加强组织领导,围绕项目规划、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移民入住等重点环节完善机制;在"稳得住"上,  相似文献   

11.
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以政府主导方式,先后组织实施了吊庄移民、"1236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等工程,有效缓解了南部山区的生态压力。随着南部山区人口的增加,环境超载导致了脱贫与返贫恶性循环。为了彻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同心县始终坚持把加强生态移民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根本保证,不断深化对生态移民的规律性认识,创新移民村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在加强生态移民村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移民群众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宁夏中南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贫困地区,大部分处于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生存的地区.宁夏实施中南部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是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移民区存在的诸多社会管理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移民的发展.加强生态移民的社会管理工作,是保证生态移民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是解决移民群体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起,新疆启动了以牧民定居为主的生态移民工程。随着"游牧—定居—城镇化"生活的变化,生态移民社会发生着巨大变迁。论文从生态移民社会变迁的视角,研究分析了生态移民对新环境嵌入的难易程度、存在的风险,以及加快移民嵌入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1,(24):37-38
按照自治区生态移民规划",十二五"原州区总共移民1.5万户6.2万人,其中县内移民5983户24377人,占移民总户数39.4%,是自治区移民任务最多的县(区)。2011年,原州区移民4706户17443人,占"十二五"总任务30.9%,其中县内移民1910户  相似文献   

16.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12,(15):25
银川市创新安置模式为生态移民脱贫致富夯实基础自2011年打响生态移民安置攻坚战以来,银川市各县区积极探索创新各具地域特色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为移民脱贫致富夯实基础。其中,兴庆区月牙湖乡实施"4个1"安置工程,即每户1栋住房、1亩水浇地、1头奶牛和提供1个就业岗位。金凤区良田镇实施"121"安置工程,即每户建设1栋住房、2亩设施温棚和提供1个就业岗位。西夏区镇北堡镇实施"12345"安置工程,即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统领产业发展,户均安  相似文献   

17.
海明贵 《共产党人》2013,(Z1):87-88
一、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对固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一是推进生态移民工程易于保护生态环境。固原市水资源极度短缺,人畜饮水安全率仅为51%,贫困人口所在地基本上全是旱作农业区,120多万亩低产低效坡耕地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投入高、产出低、效益差。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高达142人,比联合国确定的标准高出7-20倍,人口密度也已超过了当地自然资源的负荷能力,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一地区长期贫困落后,导致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境地。人们为了生存,违背自然规律,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人口和土地资源难以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优  相似文献   

18.
<正>在西部大开发中,宁夏南部山区困难群众生态移民的生活过得好不好?是否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牵挂。在自治区新一轮生态移民、劳务移民重大战略部署即将实施之际,本刊记者来到宁夏最早的移民吊庄——隆湖开发区采访。隆湖开发区是1983年设立的隆  相似文献   

19.
实施生态移民是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的建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只有转变观念、确定可持续发展移民扶贫战略、科学确定经济增长点、利用凉山自然、人文比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实施科技扶贫、提高贫困者主体的素质,才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在拉动迁入区经济发展的同时给当地环境也带来了压力。人口与迁入区的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