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执政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秀利  杨艳春  罗春洪 《求实》2007,(11):31-33
系统阐述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并从它对中共执政的文化支持作用方面揭示其政治价值,科学论证红色文化是中共执政文化的基础、历史资源和重要内容,阐述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是发展执政文化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合法性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模式的角度分析政治文化建设问题并不见奇.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存在两个常见误区:政治文化建设等于政治文化设施的硬件建设;政治文化建设等于政治文化重建.笔者旨在文中提出政治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问题,即政治文化母体和政治文化存在性及其当下的政治文化价值问题,从而探讨政治文化建设的可能和可为,其旨趣在于政治文化的共享和政治文化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分析人类政治行为的新概念,是人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政治文化的研究拓宽了政治研究的视野,突破了单纯从政治、经济制度角度研究政治现象的框框.参与型政治文化是当今政治文化建设的主流,其对于我国建设新型政治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政治层面上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邢启敏  贾月明 《世纪桥》2012,(23):68-69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是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其与民主教育密切相关,本文就民主教育与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及民主教育推进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增强自觉是条件,坚定自信是关键,实现自强是目的。增强党内政治文化自觉,体现为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地位作用的自觉认识和其历史责任的自觉担当。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体现为对党内政治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其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实现党内政治文化自强,关键要做到破立结合、研究阐释并举。  相似文献   

6.
汤迪 《理论导报》2010,(10):40-42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的外交对目前我国的政治文化研究和外交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外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灵活务实、和合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斌 《理论研究》2010,(1):17-19
政治文化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政治文化包括制度性政治文化与观念性政治文化两个部分。在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二元结构:观念性政治文化落后于制度性政治文化。这种不平衡性增加了政治制度的运行成本,加剧了公民的政治疏离感,加大了政治合法性危机。造成这种不平衡性的原因在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超强延续性和政府违法行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和引领性。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要求根植于党对高校领导的本质特征,统一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响应于文化繁荣自信的时代呼唤,体现于"双一流"建设的时代选择。高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包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师生灵魂,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凝聚育人主体,以不断完善的党内制度强化政治向心力,以新思路新技术丰富政治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9.
自阿尔蒙德提出“政治文化”问题以来,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思考政治问题的重要视角。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政治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只有更好地建设政治文化,才能促进中国政治发展,才能顺利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特性的分析,加深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和工作思路,增强其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詹玲 《探索》2004,4(2):48-51
政治文化是指政治关系在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反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不仅是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过程 ,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能否为世界提供政治文化思想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 ,我们要以政治文化世俗化为目标 ,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 ,客观评估传统政治文化 ,批判借鉴西方政治文化 ,大力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 ,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无法回避的视域,对近年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进行梳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形式化和程式化倾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谢怀建  邵旭平 《探索》2005,23(1):174-176
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人本思想,内涵是不一样的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本主义有根本的区别:从经济层面讲,它更侧重于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从政治层面讲它强调的是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即集体本位的“人本”;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讲,它虽与儒家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也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和党内政治生态的土壤,是管党治党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以2007—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514篇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期刊论文为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是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此后该研究领域发文量激增,但作者多处于孤立研究状态,核心作者群产出不足。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剖析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二是解析党内政治文化的交互关系;三是缕析党内政治文化的构建逻辑;四是探析党内政治文化的破立理路。其发展脉络可分为模糊探讨、理论萌芽、双向耦合三个阶段。后续研究亟待在研究方向上认清现实指向,拓展研究空间;在研究重点上增强学理辨析,构建话语体系;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研究界壁。  相似文献   

15.
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三个维度。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角度看:党内政治生活是从严治党的基础和前提,政治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政治生态是目标和主旨,三者相辅相成,统一于从严治党等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刘延飞 《世纪桥》2010,(23):52-54
改革开放后,全国绝大部分农村都已解决温饱问题,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征途上,却呈现出极大的差别:华西村创造的财富几乎相当于西部一个省创造的,而其他大部分村庄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从表面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深层次可看出政治与政治文化发展更是不平衡。一方面,政治文化对政治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村政治文化与当地经济发展融合的好的,社会发展的也比较好,反之,社会发展也不是很好。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可能一时还具有滞后性,但从根本上说,滞后是暂时的。由此看来,农村政治文化建设对农村政治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从政治文化方面探讨农村经济政治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内容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在当时造成了震撼的影响,而且对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也起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于是,研究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影响就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政治方面,而对其军事方面的活动及其作用论及不多。本文拟对彭德怀和任弼时在西安事变前后的主要军事活动加以考察,以求探讨中共在军事方面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起的重要作用。一 1936年11月26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任命彭德怀、任弼时分别为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19.
赵书昭 《世纪桥》2014,(4):8-1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是我国的两大政治亚文化,各自在党的执政体制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作用表现在:一是特有的心理结构影响着国人政治行为选择;二是特有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党的执政体制的运行;三是传统制度模式影响着执政体制建设的具体设计和选择。此外,西方政治文化树立了全球文化霸权,对党的执政体制建设影响颇深。对此,我国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一方面,大胆吸收其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正确应对其威胁和挑战,包括抵制"普世价值"思潮和反对全盘西化,坚持文化对话,正视文化交锋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形成于本民族的历史以及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过程之中,并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本属于“臣民文化”,许多方面不适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应客观地对待传统政治文化,同时吸收世界优秀政治文化成果。要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公民意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