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我军基层全面建没仃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官兵思想稳定,作风明显得到加强,战斗力有较大提高。但发展水平还不平衡,一些领导机关在抓基层建设上还存在各种偏差,有的脱离单位实际,违背客观规律,主观主义严重;有的使偏劲,单打一,搞锦标主义;有的图虚名、争彩头,搞形式主义;有的作风漂浮,远离群众,官僚主义严重等。这些现象都是不符甚至是有悖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在新形势下,要推进部队全面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指针,提高领导机关抓基层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来信来论     
农业“订单”不能一“订”了之 编辑同志: 尽管“订单农业”不是新生事物,但由于不少地方的农民签 订的“订单合同”还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再加上有 些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只图眼前利益,“订单农业”难免还存在 一些隐患。一些地方在发展订单农业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干部群众违法的事屡见不鲜,这其中除了部分人法制观念谈薄外,有的确实不知法、不懂法。农村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性还远远没有调动起来,不想学、不愿学、图形式、走过场、搞应付等问题仍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到“四五”普法的实施。农村普法工作缘何难以深入,主要原因,一是认识难统一。一些农村干部把普法教育当成是“听话教育”,要求农民学法主要是为了让农民听话,当看到农民学法后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时,反面认为农民还是不学法好;有的农民则认为学法是司法部门的事,只要自己不犯法,学不学法无所谓。二是人  相似文献   

4.
李钐伟 《人大研究》2000,(10):23-23
人大决议由谁写 ?这似乎是个无需回答的问题 ,人大的决议 ,当然是由人大来写 ,或者说得具体些 ,是由人大的相关部门来写。这样的回答没有错。但是有些人大决议还真不是人大写的。例如 ,某些地方在召开人代会时 ,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后的决议 ,是由“一府两院”自己去写 ,然后提交大会表决。在这个过程中 ,被审议的“一府两院”,认真一些的会派人听取人代会分团组审议的情况 ;若是不太认真的 ,则会由几个“秀才”闭门造车 ,凑几句无关痛痒、冠冕堂皇的官样文章。更有甚者 ,为图省事会把过去写的决议拿出来应付。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如若…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上仍存在种种背离党的宗旨的现象:作秀式。一些领导干部把联系群众当作上面硬性压下来的一种指标,被动地执行和完成。有的领导干部怕自己“联系群众”的“先进事迹”不为上级领导所知,下乡时必带新闻记者,还唯恐记者报道力度不够,往往对报道材料做亲手“润笔”,审核把关。群众讽刺这些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的作秀领导干部是“前呼后拥到农家,隔着玻璃看庄稼,穿着皮鞋搞劳动,报纸电视都有他”。怀旧式。一些领导干部一讲起联系群众,就将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原封不…  相似文献   

6.
时下,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喜欢贪多求洋,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今天招商引资弄进来一个,如获至宝;明天民营经济上一个项目,宠爱有加。在“油多不坏莱”理念指导下,这些地方产业发展变得太多、太快,变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地方出现了“贪多嚼不烂”的现象,有限的生产要素投入到过多的产业,不仅拉长了战线、分散精力,还出现“东施效颦”,在一片发展声中任自己优势产业日渐凋谢而无觉察。  相似文献   

7.
戒“飘”     
朱国良 《今日浙江》2011,(22):62-62
时下有一股“飘风”:有的干部工作不深入,做事不踏实,下基层进村不入户,进厂不到岗,爱好隔着汽车玻璃看,等着材料送上来,说他们是“走读干部”、“跑马干部”,一点也不为过。反映在思想作风上的“飘”,就是有的人喜欢争名,不尚实干,好搞那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这些人爱把功劳归于自己,将不足椎给别人,常常是赶浪头,出风头,争彩头,措施一条条,豪言一串串,官话一套套。反映在学习上,往往是图图门面,装装样子,博取虚名。所有这些“飘”,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有的官兵诚信意识淡薄.把诚实守信看作是“犯傻”,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说成是“老土”.甚至别而远之。相反,对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着边际的人崇拜有加。有的说话不算数.诺言不兑现;“台上讲真理,台下讲歪理”.对人一套,对己一套;把自己从来都不信的道理说得天花乱坠.还要求别人接受。说到底.就是缺乏诚信。  相似文献   

9.
我是2003年换届时当选济南市人大代表的,在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工作。从1999年以来,凭着对家乡的朴素感情,我曾不断地给市人大、有关政府部门,给省、市主要领导写信,就关系省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那时我还不是人大代表,但我有一股冲动,想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做点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济南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相比,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在省城生活,我们没有找到“省城人”应有的尊严和骄傲。通常习惯说,这是一些“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是“,历史原因”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能不能搞清楚到底什么原因制约了省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出车时,听到了一些议论。有的公务车驾驶员说单位管理过严,啥都拴得紧紧的,把人管“死”了;有的认为安全教育年年搞,都是老一套,把人弄“烦”了;有的觉得开车就要灵活点,老是学法规、讲纪律,把人搞“傻”了。这些想法显然不对。汽车受人约束,人受纪律约束,遵章守纪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在领导经济工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顾此失彼或非此即彼的现象。这类现象说明认识上的片面性、绝对化,反映了看待事物一维的思考方式。这个问题如不解决,领导艺术水平就难有突破,经济工作也难以开创新的局面。领导工作中的顾此失彼或非此即彼,曾使我们吃过不少苦头人。在农村改革中,强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的就简单地认为是把粮食压下来,而不管自己那里适合搞什么,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厂务公开正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推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在实践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有些领导和职工对推行厂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有的认为企业领导有经营管理自主权,企业有职代会就可以了,不必要再搞厂务公开;有的担心搞厂务公开会妨碍企业领导行使职权,容易引发新的矛盾,甚至会影响工会组织与厂长的关系;有的则认为搞厂务公开也只是“假公开”、“一阵风”,反正是厂长说了算,搞不搞都一个样,对推行厂务公开缺乏…  相似文献   

13.
一些群众在当地逐级反映问题,常因干部敷衍了事被置之不理。为讨个“说法”。不得不越级上访。而这样的越级上访常被基层干部视为“影响稳定”。于是,有的地方把“接访”变为“截访”,追堵越级上访的人。有的地方甚至用“越级上访就是违法”的标语来“震慑”上访者,使群众积怨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派出干部跟随越级上访者.一次耗时半个多月。为“稳住”上访户还花去不少钱。  相似文献   

14.
耳闻目睹,现在的领导一般都很忙,所以常常用“百忙之中”来形容领导,也常听有的领导对“忙”叫苦不迭。但对这种情况和个中原因要做具体分析。社会发展很快,工作千头万绪,领导责任重大,忙一些也属正常。但有的忙却是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和人为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太多的迎来送往,太多的应酬、饭局,太多的会议;送礼的、请托办事的、说人情的、新朋老友来访搞感情投资的;当然还有正常的亲朋往来和非干不可的工作。时间有限,不会因领导而长一分,领导也是凡人,精力有限,这样,领导就无法不忙了,有的人就不能不感到疲于应付了。这样的忙就不正常了。这样“忙”,岂能不影响工作?岂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当 前物价问题时说,现在,一个很大 的问题,就是物价指数增长过快,来势很猛。一些地方票子发得很多,基本建设规模增长很快,物价也增长很快,那算什么呢?你速度再高,有前面那个三高,也不算本事。那搞不长的,搞不了多久还得垮下来。干什么事情都得扎扎实实,光“一高”不行,还得“两低”,最重要的是不要通货膨胀,物价指数不能高。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是有深刻教训的。比如说巴西,当年借了很多外债,发展快得不得了,现在呢?通货膨胀无法挽救。所以,光搞高速度,不考  相似文献   

16.
王化雨  李杰 《人大建设》2007,(12):41-41
目前,各地都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发展棚菜生产、建立养殖小区、建立工业园区等,以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这些做法和想法都是好的,但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地进行。 比如,有些地方要求农民发展棚菜生产,下任务、压担子,完不成任务就拿乡村干部是问。当地领导的想法是想让棚菜形成规模。但是,现在农村大部分男女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让这些人去干大棚,根本就不现实。又如,有的地方要求大上工业,又是划地,又是建厂。结果,地租来了,厂房建好了,项目却没有引来,只能是劳民伤财。这些行为,与个别领导的政绩意识有关。某些领导想在任职期间搞些政绩,建些形象工程,为自己的升迁铺垫。这与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搞这些工程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乡村的实际情况来定:适合发展工业,就上项目;适合发展棚菜,就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棚菜;适合农产品加工,就引导群众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切实为农民的利益去规划、去落实。这样,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千劲和热情,增加群众的收入。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群众就会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17.
信息直通车     
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讲话中 江泽民总书记痛斥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 有的干部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有的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成恶果。   ●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有的干部无所用心,有的作威作福、欺压群众。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  相似文献   

18.
新论热评     
不吐不快和谐不是“和稀泥”文/左崇年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下的主旋律,但时下在一些地方曲解了“和谐社会”的含意,出现了一些与建设和谐社会相悖的不和谐音符。一些领导把和谐当作筐,啥事都往里装;有的把和谐当作“和稀泥”,作“和事佬”;有的打着和谐的旗号,却制造出一些不和谐的矛盾;还有少数领导借和谐之口,打击压制批评,堵塞群众正常的反映意见渠道。党内的正常批评与自我批评,被视为不利于团结而被“叫停”;群众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上访,也被扣上“不和谐”的帽子,被阻拦、甚至被抓;一些地方领导决策失误,有群众写信向媒体反映也被扣上“…  相似文献   

19.
发展民营经济 ,认识是第一位的。如何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呢 ?根据我的经验 ,要请实践做“先生”。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甘肃搞包产到户的时候 ,就有一些人想不通。那时我是省委党校的副校长 ,省委在党校办学习班 ,有的人就说包产到户是搞“单干” ,甚至说是“资本主义复辟”。后来采取什么办法呢 ?让想通的人先干起来 ,想不通的另给他一个位置 ,不减他的工资也不撤他的职 ,让他看一段时间。结果搞了一两年后 ,包产到户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生产很快发展了 ,在旁边看的人也想通了。现在我们发展民营经济 ,有的人思想也不是太通 ,认识还没有上…  相似文献   

20.
信息窗     
执政的要领是把最困难的人安排好,稳住群众、稳住人心、稳住全局的关键是稳住最困难的那部分人。《工人日报》刊登胡建新的文章透露了李瑞环同志在天津代表团的讲话。李瑞环指出:“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他说,各级干部要牢记党和政府的宗旨,多想些群众冷暖,少想点个人“政绩”;多搞些“雪中送炭”,少搞点“锦上添花”。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鼓励下,不少地区、不少人已经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走上了富裕之路,有力地印证了党的富民政策的正确性。但毋庸讳言,由于受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和经济基础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群众没有摆脱贫困,依然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现在的问题是,一些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