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克主义生态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基石的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成功应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始终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着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理论上形成新阶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邵鹏  安启念 《求实》2012,(8):4-7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阐明了人和自然之间是通过实践的中介实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异化"劳动导致"自然的异化"等观点。其理论特质在于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剖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根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潮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兴起的。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并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6,(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批判继承了西方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内涵。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人为自然所缔造,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通过能动的劳动实践不断地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一旦这种再产生发生异化,就将破坏人与自然乃至社会内部的和谐共生。当今中国正是面对着这样的发展困境,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将反过来制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观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指明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思想先导,对推进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化渊源及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按生态规律运行的人类生存方式.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范畴,生态文化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化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的合理继承与超越,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的坚持与发展,具体表现为崇俭抑奢、需求引导供给的物质生态文化,以人为本、自由发展的制度生态文化,天人合一、尊崇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以制度机制保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5,(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指明了方向。然而受理念、制度、政策、历史、现实场域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面临不同理念碰撞、法制教育缺位、政策执行偏差、资源利用与经验借鉴不深入、教育体系未形成的实践困境。为使其深入人心、接地气,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问题意识中增强历史文化资源、经验借鉴整合能力,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并加大保障力度,实现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资本逻辑占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之下,生态问题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根本性的理论挑战: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生态资本主义还是生态社会主义,如何看待资本逻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应当到资本主义内部去寻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阐述、对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异化关系的分析,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学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以绿色发展和社会公正为最终价值指向,旨在消解和超越资本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人、自然、社会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关系的复归,从而真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和谐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贡献,就是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在当代新的社会环境下,使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的时代观、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观、对立面和谐结合的矛盾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实践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刘春辉 《世纪桥》2007,(6):35-37
马克思主义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的整体;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主要社会根源,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才能按照人的本性和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地加以调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是解决当代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3,(5)
生态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否持续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清醒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爱护自然;要充分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扬弃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法治观蕴含的生态智慧,是在反思国内外生态治理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法治观、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法治观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要义,以尊重人民环境权益为价值取向,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发展目标。新时代,践行习近平生态法治观,需要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提高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决定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有机体、社会发展动力、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它蕴含了辩证发展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论、生态观和群众观。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价值和鲜明的实践价值。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思想灵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包括承认自然先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以实践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时代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构建科学的生态体制。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生态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生态思想理论发端于两个有关实践的关键性概念,一是“对象性活动”概念,二是“物质变换”概念。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同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服从资本统治的逻辑是造成人与自然对抗关系的真正社会根源;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马克思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强调人、社会和自然正向交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等思想智慧的汲取发扬,是引领中国未来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的指南。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从生成逻辑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党的历届领导人生态观的理论积淀以及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滋养,立足新时代国内外现实条件;从结构逻辑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六大原则、力量源泉进行了深刻回答;从价值逻辑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共产党人生态观的发展,又推进了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人类文明范式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人类文明走向何处”,是在世界经历工业文明转型、人类遭遇生态危机时所提出来的,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对此,马克思给出了通过社会有机体达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和解”,走向共产主义的答案,显示了其理论的深邃性和彻底性。“人—自然—社会”所构成的整体性的社会有机体建设,是马克思和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社会整体解放的历史视野、人类关怀精神、永续发展理念、实践指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相承之“脉”。从社会指向、动力维度、保障机制、路径方法等方面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别于马克思的生态观,体现了其创新之“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话语体系表达,并不承担意识形态输出、制度渗透等功能。生态文明是在新时代为应对人类共同的生态危机而被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不同场合提出了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包括: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观;一切为了人民生态诉求的生态民生观;以"生态红线"为底线,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的生态安全观;实现最严"法治"的生态法治观等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生态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