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朱国良 《青年论坛》2005,(5):112-115
商品房预售转让缺乏明确立法规定,实践中存在截然相反的做法。商品房预售转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应当从规定商品房预售转让的条件和程序、建立商品房预售转让的登记备案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完善我国的商品房预售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2.
杨翌翮 《云南人大》2007,(10):26-27
随着房地产经济的迅猛发展,预售商品房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房屋交易方式。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不可避免的原因,存在大量预售商品房的预购人需转让预购房屋的情况。由于立法的不统一,以及理论界的诸多分歧,对此问题的处理存在不少困惑。如何界定转让行为的法律性质,如何完善转让制度,规范转让市场,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预购商品房抵押是为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而产生的一种非典型担保方式,预购商品房抵押的出现与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兴起密切相关。对购商品房抵押及相关登记的认识模糊,影响金融机构发放的房地产信贷资金的安全。应探讨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担保物权形式予以立法,或者将其纳入预告登记制度进行针对性立法,以维护我国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4.
商品房预售登记制度的理论研究与探讨是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而兴起的,我国目前的房地产转让中,存在商品房预售这种特殊的买卖方式。因在建工程的工期长,交易标的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购买期房面临的风险比一般购买现房的大得多。在我国商品房预售领域里引入预告登记制度,能够有效地规范房地开发企业的预售行为,也即预购人与预售人办理了预告登记之后,预售人对该房屋所为的其他处分都在此债权范围内无效。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制度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香港引进后逐步建立的.由于原有的立法规定的仅是商品房预售问题,商品房交易预售中的违规违法情况大量存在,"一屋数卖"的纠纷不断增多.<物权法>第二十条设立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填补了民事立法的空白,但关于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有关问题,在其立法和制度适用中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曾颖 《传承》2008,(8):126-127
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制度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香港引进后逐步建立的。由于原有的立法规定的仅是商品房预售问题,商品房交易预售中的违规违法情况大量存在,"一屋数卖"的纠纷不断增多。《物权法》第二十条设立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填补了民事立法的空白,但关于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有关问题,在其立法和制度适用中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政策信息     
内蒙古出台六项措施严控房地产交易秩序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发改委、工商局、监察厅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从源头上采取六条措施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通知》规定:一是加强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房许可证后,应当在10月之内开始销售商品房。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取得预售许可证而非法预售或变相预售的,责令其限期整改,退还预订款;对拒不整改的要严办,直至取消开发企业资质。二是加强对商品房预(销)售活动的动态监督。严禁将购买的未竣工预售商品房自行转让。对违规从事商品房预(销)…  相似文献   

8.
2001年年底,美籍华人郑某在北京开办了一家贸易公司,并拟购买一套住房作为公司的办公场所。但郑某拟购买的房屋未取得《外销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不能向郑某出售。因此郑某借用北京亲戚李某的名义购买该套房屋,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8,(1):118-118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预售商品住宅交付若干规定》明确,开发商应在预售商品住宅竣工验收合格后、办理交接手续前,组织预购人对所购预售商品住宅进行查验。开发商应在查验7日前,书面通知预购人办理查验手续的时间、地点及预购人应当携带的证件、文件。如果购房人因故不能亲自到场查验的,可出具书面授权文件,  相似文献   

10.
商品房预售市场的主要问题包括非法预售普遍、侵害消费者权益严重、单边风险分担缺乏规制等。建议政府"在疏导中规制",建立自行申报非法预售所得款制度,借鉴外国法专户监管预售款,借鉴MIGA机制建立预售风险担保基金,制定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规章,控制房价非理性上涨。  相似文献   

11.
《山西政报》2011,(Z5):35-38
晋建房字[2011]318号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房地产管理局,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分局:为维护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防止商品房交易风险,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确保预售资金用于商品房项目工程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0]5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山西监管局制定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经省政府法制办审查备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2.
由于商品房预售的特点,导致商品房预售过程中的买卖纠纷不断,消费者的权益易受侵害.我国目前关于商品房预售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尚存在一些欠缺之处,因此,应进一步规制商品房预售认购书;加强预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完善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3.
预购商品房抵押是内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防范个人住房贷款回收风险而采用的一种担保方式,其模仿香港的房屋按揭贷款方式,但由于两地法律制度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通过研究《房地产管理法》、《担保法》、《物权法》及相关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对预购商品房抵押问题进行规制的变迁过程,探讨合理防范、分担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法律模式,以维护我国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14.
1995年我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但由于立法没有明确该制度的性质,并且对该制度法律条款设计得过于简单,从而引起理论层面不同的理解和实践层面对该制度操作的地方差异。结合纠纷现实,分析我国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学者们的观点,并对比我国现行《物权法》的预告制度,重新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进行制度价值定位,提出完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内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模式的实证考察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杨建平 《求索》2008,(3):19-21
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新举措下,各地依据法律、法规建立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主要有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监管、商业银行监管和中介机构监管三种模式。本文通过实证考察和对比评价,建议在实践过程中各地区应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机制,因地制宜地选择预售资金监管模式,进一步明确相关法律责任,以提高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韩冰 《求索》2012,(11):11-13
面对"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日益高涨的呼声,实行多年的我国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已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其去粗取精需要立足于制度背景及运行现状,并借鉴域外经验,在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符合市场的理性选择。而对比预售制度三大不同的改革方案可以看出,在城镇化加速带来的住房刚需依然旺盛,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十分有限,短期内,预售承载融资的功能难有根本改变,可替代预售许可更优制度安排难觅之现实条件下,采取"完善现行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的方案是当前的最佳选择,相应的完善措施则应针对预售许可和预售实施两个关键性环节着力。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1月,本市居民杨某与上海某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置业公司”)签订《上海市内销商品房预售合同》一份。约定:杨某购买置业公司开发的本市某住宅小区的商品房屋一套,房屋总价款为人民币40余万元,并于1997年3月交付;置业公司交付的物业必须经上海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检验合格,并符合本合同附件三规定的建筑结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入市场交易的商品房的增多,出现了大量的预售商品房抵押现象,对此进行研究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考察我国大陆商品房预售制的缘起、变迁动力与变迁路径可以发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房地产领域的住房投资资金和居民居住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品房预售制中多方的相对代价也发生转变:国家的逻辑从重视增长转向重视分配,购房者的逻辑从迫切追涨转向审慎抉择。这些变化使得一些之前透支运作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陷入困境,连带一些地区的预售制运转遇到困难。对此,应努力克服路径依赖,多措并举探寻商品房预售制改革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20.
预售商品房按揭既不能纳入传统的物权担保类型,也不能界定为新的物权担保形式,它是通过合同联立的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法律制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交易方式。既然如此,预售商品房按揭在法律性质上就不是什么新的制度,因而在物权法修订之际,预售商品房按揭就不能以新的制度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