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开办不久,校部颁布了一首校歌。歌词如下: 莘莘学生,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终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相似文献   

2.
熊雄是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最早从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1984年8月,聂荣臻元帅亲自写下“熊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条幅,以缅怀其辉同日月的生平。  相似文献   

3.
在广州黄埔军校校址内,立着一块“陆军军官学校校歌”的石碑,这块碑立于1927年6月16日,歌词作者为陈祖康,曲作者为林庆梧。歌词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熊雄(1892—1927),学名祖福,谱名镛世,字罴士、披素,号中和、介孙、壮飞、铁血书生,江西省宜丰县芳溪镇下屋村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封建旧式大家庭。熊雄自幼志向远大,学文习武,追求进步和真理,是从江西这块革命热土走出的我们党早期重要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也是我们党内从事革命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早期杰出领导人。纵观熊雄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培兰书屋启心智 新式学堂获新知熊雄,1892年出生,江西宜丰人.在熊雄的青少年时期,祖国母亲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宰割,一个好端端的国家被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蹂躏得千疮百孔、气息奄奄,广大贫苦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忧外患,引起了熊雄的痛苦思索,他立志通过读书明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杨雯 《广东党史》2010,(11):26-29
<正>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王朝的御用军队在国际帝国主义列强的武力面前,不堪一击,处处受挫。甲午之战败后,  相似文献   

7.
在寻找叶剑英早期的诗文资料时,发现了熊雄诗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笔者参加当时所在单位收集广州南石头监狱史料时,曾多次在相关历史当事人的座谈会上,听到入狱幸存者谈及中共早期著名烈士熊雄的言行和诗文.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熊雄,在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时,被逮捕入狱.一个月后,被杀害并沉尸于监狱附近的珠江白鹅潭内.入狱幸存者除深切回忆熊雄如何在狱中点燃斗争火种外,还深情地吟咏了这位自号为铁血书生的诗词.  相似文献   

8.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凯丰 @吕骥~~  相似文献   

9.
熊雄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中共黄埔特委负责人之一。我是五期入伍,因病转到六期的。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我们同囚于广州南石头惩戒场监狱二楼。1926年“三二○”事件后,军校党组织处于秘密状态,我们只知道熊雄是中共特委负责人之一, 没有接触过。1927年“四一五”政变后,我被入伍生二  相似文献   

10.
正熊雄(1892-1927),原名祖福,小名中和,谱名中世,号中和,字罴士、披素,江西宜丰芳溪镇下屋村人。他一生足迹踏遍中、日、法、德,从参加辛亥革命到跟随孙中山参加护法护国战争,从一个乡村少年成长为黄埔军校杰出领导人。他的一生短暂而又不朽。作为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杰出的革命军队政治工作领导人,亦是1924—1927年国共  相似文献   

11.
<正>熊雄(1892—1927),江西宜丰人,党的早期革命家,也是较早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在20世纪20年代的大革命浪潮中,他坚持孙中山先生的联共主张,极力维护国共合作局面,在蒋介石开始“分共”“清党”后,仍然坚决捍卫共产党的原则和立场,是中共在黄埔军校的重要负责人。然而,在他找到并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之前,却进行了漫长曲折而又充满艰辛的探索。本文梳理了熊雄人生道路上的几个关键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李蓉 《广东党史》2014,(6):7-13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毛泽东不平凡的政治生涯中,毛泽东与黄埔军校有过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从毛泽东与黄埔军校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对后人有什么启示?这对深化历史研究,包括国共两党历史和关系研究、黄埔军校历史研究、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熊雄(1892-1927),汉族,江西宜丰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1919年年底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1922年3月转赴德国柏林学习,同年6月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后转为中共旅欧支部党员.1923年3月,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熊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先驱,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重要负责人,也是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最后一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熊雄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35岁。熊雄忠于党、忠于革命、忠于信仰的大无畏精神,如同暗夜中的一束火炬,带来熊熊之光,铸成了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魂,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5.
熊雄,1892年4月8日生于江西省宜丰县芳溪一个富裕的家庭。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9年,熊雄抛弃了优裕的生活条件,赴欧洲勤工俭学。1922年来到法国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受党中央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 回国以后,熊雄被党中央派往广东革命根据地,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此时正是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低落时期。1924年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时,政治工作曾搞得轰轰烈烈,深受学生的欢迎,给学生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被视为学校中的革命灵魂。周恩来率领黄埔学生军东征后,政治部负责人几次变换,政治工作一时处于停顿状态。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2,(9):59
熊雄,1892年出生,江西宜丰人。在青少年时期,他目睹了国家被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蹂躏得千疮百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忧外患,引起了熊雄的痛苦思索,他立志通过读书明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熊雄儿时上的是家塾培兰书屋,打下了扎实的国文基础,尤喜历代英雄和忠贞之士,并抄录田横、项羽、  相似文献   

17.
<正>熊雄的人生轨迹,在社会风云、时代波涛及家庭濡染三个重叠维度的交错互动下,沿着两条螺旋攀升的曲线向上延展。一条曲线可以总结为熊雄的学生生活,另一条曲线可以概括为熊雄的军人经历。学生与军人合一的熊雄,参加和见证了国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诸多重大事件,阅历非凡,学识丰富,且富于传奇色彩,诠释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我认识熊雄的时间是1927年1月间,见面谈话只有3次。熊雄同志个子不高,精明强干,外沉内热。当时我刚从北方到广州,住在北伐军政治部后方留守主任孙炳文家。孙意我去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并介绍我去黄埔找熊雄谈谈。月初,我去了黄埔,熊雄接待很热情,对我到黄埔任教表示欢迎。同时坦率地谈了他所知  相似文献   

19.
<正>彭素民(1885—1924),字自珍,江西省樟树市店下镇韶塘村人。他19岁开始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一生忠实执行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理论到实践均有建树。尤其是参与黄埔军校筹建,从考试规则的制定、学生推荐、军校筹备处成立、军校组织建设、党员考选到开学庆典,整个过程事无巨细,他都亲自参与,贡献卓著。参与筹建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一所新型军事  相似文献   

20.
黄埔“陆军军官学枝”是中国现代第一所革命的军政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故通称“黄埔军校”。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提出“愿中俄两党团结、共 同斗争”1921年又再次向苏联表达了要“以俄为师”的愿望。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的帮助下,1921 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秘密会晤了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马林。会谈中,马林不但向孙中山介绍了 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且对中国革命提出了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和建立军官学校的三点建 议,孙中山欣然接受。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张太雷等4人组成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 务和军事,学习创办军校的经验。10月又委派廖仲恺和李大钊等5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加快了 改组国民党和筹办军校的步伐。不久,又在国民党中央通过了组织军官学校的决议。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下令成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介石 为筹委会委员长,同时指定以广州黄埔岛上的旧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2月6日,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