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1)
加强高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其前提是让其形成正确的民族团结认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高校学生在民族团结认知方面尚存在认识偏差和不全面的问题。高校应在结合地方与学校实际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如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进对民族团结的了解;建立并完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实现民族团结的一系列新思想:其一,强调"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其二,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其三,坚持实施各民族平等原则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其四,实施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其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环节;其六,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民族团结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梦 《学理论》2013,(7):35-36,81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灵魂。作为一种理想信仰与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在民族团结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地区的和谐文化的建设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事关民族团结和进步的大事。在阐述和谐文化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团结中出现的文化问题,提出了通过建设和谐文化来促进民族团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创新民族工作的机制、拓展民族工作载体的重要举措。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当前,准确把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旋律,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进行深入探究不仅价值重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方向功能、聚合功能、激励功能、保证功能和协调功能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民族团结发展史的客观角度出发,审视和研究民族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和意义,提炼、概括并阐释了民族团结文化力的涵义、特征和作用,指出了全面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力的具体办法和主要措施,以维护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7.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内在地包含民族团结的逻辑起点、逻辑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基于群体共同利益而不断扩大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团结的出发点,以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的民族交流是民族团结的价值追求,共生和谐的民族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旨趣和实践指向,厘清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理论关联,不仅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民族及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而且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乌鲁木齐铁路局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整体安排,加大投资力度,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站车品牌示范创建,积极主动做好民族团结社会宣传,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时代进程中,努力把新疆铁路打造成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新载体,打造成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打造成维护民族团结、争做民族团结先进的示范典型。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多元文化背景要求国家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民族院校则担负起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核心关键。然而,当前的民族团结教育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不符合当前形势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要求,亟待补充和完善。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膏的重要性及其优势,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提出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框架、内容和对策。希望对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新世纪以来,伴随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煽动与挑唆,出现了一些影响、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典型事件,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在新形势下,民族高校应进一步拓宽现有的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路径,强化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永辉 《学理论》2013,(24):38-39
回首兵团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辉煌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与党中央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高瞻远瞩分不开,更与中央维护民族团结的亲切关怀息息相关。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对新疆的民族团结寄予殷切的希望,都做出过重要的指示。新时期,全面梳理和总结这些思想对兵团继续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6)
民族高校的思政课同普通高校相比具有不同的使命,总体而言主要有三重使命:传播思想知识、主导价值观念、加强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实现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我国多民族共同体的现实状况,民族团结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民族高校在立德树人活动的主平台即思政课教学中应立足于课堂本身、始终坚持民族团结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全面加强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性,把握民族政策动态及方向,注意民族团结教育的时效性。在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思政课改革步伐,加强民族高校全面、全员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洋 《学理论》2010,(4):10-11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北民族问题的新发展、新变化,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和新的内涵。因此,新时期的民族团结需要新的目标与任务,真正落实“三个离不开”思想,让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的思想观念扎根于西北各族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让各族人民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中的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新世纪、新时期,需要认真重温、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学生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精神。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从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胜琼  刘建兵 《学理论》2011,(12):232-233
和谐教育,不仅对社会、对集体、对学校、对家庭等都起到稳定的维护作用,更是对民族团结、国家安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民族基础教育性质的学校,更加要强化和增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6.
周宏岩  毛子诚  田儒芬 《学理论》2012,(23):260-262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新市民融入到城市中,这些新融入的市民以及新融入的文化在城市里发生碰撞、冲突和融合,从而打破了城市原有的氛围.而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民族团结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可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邢喜伏 《民主》2015,(2):37-38
<正>人物名片金钟汉,朝鲜族。民进吉林省四平市委会文化支部主任、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四平市朝鲜族艺术馆馆长、研究馆员,四平市政协委员,中国朝鲜族音乐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朝鲜族经济科学技术振兴总会副理事长。30多年来,始终活跃在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的前沿,2014年国务院第六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有更多人站出来,为少数民族的文化繁荣出一  相似文献   

18.
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25日上午9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人物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行的民族团结的盛会。 这次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25日开幕式上,赵紫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为中华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新疆,"三股势力"的根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主义,活动方式是暴力恐怖活动。去极端化具备双重目标,反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极端主义。落实民族团结政策是团结凝聚各族群众的根本要求,也是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根本途径,民族团结的加强是去极端化效果的根本保证。在去极端化背景下,应对民族团结政策做辩证思考,在立足双重认同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灵活执行。具体策略为甄别民族分裂思想、推动"四个认同"、树立法治权威。  相似文献   

20.
民族体育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政策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透视出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思想与执政理念。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民族体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坚持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民族体育政策的基本原则;坚持从民族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民族体育政策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