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公务员公共精神的本质及塑造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务员的公共精神是公务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该具备的公共意识、公共思维活动和职业心理状态。公务员公共精神的本质体现为民主意识、公平理念和公务员的公益人格。在新世纪塑造公务员的公共精神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塑造公务员公共精神的途径是加强对公务员职业伦理培训,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监督与约束。  相似文献   

2.
明确“两个定位,”即价值理念定位和目标要求定位,有针对性地解决公务员管理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对于当前加强公务员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塑造公务员公共精神是价值理念定位;提高公务员素质与公共管理效能是目标要求定位。当前,加强公务员管理和提高公共管理效能,既要重制度、措施、机制上的创新,更要重视理念、精神的塑造、内功的锤炼。  相似文献   

3.
公共精神是指引政府公共行政的价值导向,是保障政府公共性的道德规范。它要求政府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公心的原则为公众利益服务。近年来,公共精神备受关注,不仅体现在人们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关注,更多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所应该享有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高低的关注。基于此,注重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把公共精神作为公务员的价值追求,对规范政府管理行为,提升社会的公共品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新形势下公务员培训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培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形势下的公务员培训发展战略应是以公务员的学习力提升为基础,以公务员精神的培育为核心,以公共管理能力的提高为重点,以公务员培训的创新为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公务员精神既有社会职业的一般特性,也有公务员岗位的职业特殊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公务员精神面临公与私、对上与对下等选择与考验。要从制度层面与个人修养、社会环境塑造层面培育公务员精神。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能力开发是新时期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是使公务员素质提升的最佳手段。公共精神、终身学习、效果优先构成了公务员能力开发的三大理念,而以三大理念为核心展开一系列活动则进一步构成了公务员能力开发的确认机制、协调机制和反馈机制。这种在三种理念指导下确立的三大机制则构成了公务员能力开发的三维结构体系,在实践中对公务员能力开发的内容、手段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精神是其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职业素养、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可分为无私奉献、为民服务、实事求是、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和艰苦奋斗六类精神。当前,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既重要又必要,必须以“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为指导思想,以“八荣八耻”为原则和要求,从管理、文化、法律三大途径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公务员精神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这对公务员的有效的公共服务提出了很高要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对于引领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更为理解公务员精神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务员精神的实质做了分析,对我国公务员在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培养公务员公共服务精神的途径加以探索,这些理应成为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集结号,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重要方针,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决定》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涵盖各民族、各阶层、各群体,需要各行各业的加进和投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系统中,公务员的文化建设和精神塑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众所周知,公务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搞好公务员和领导干部这个群体的文化建设和精神塑造,将会对全体公民起到一种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务员是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者,也是政府公共管理权力的行使者,其行为能力、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政府公共管理效果。因此建立和健全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已成为加强对公务员管理,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资制度是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基础内容,也是公务员制度体系中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公务员工资制度设计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1.
公共精神是公民和公共管理者在对国家的政体价值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乐善好施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结合体。公共精神包括公民精神和公共行政的精神两个层面。重塑公共精神,对于公共行政伦理价值的回归,公共行政改革的理想目标和愿景的实现,强化公民参与意识和塑造公共管理者的行政人格至关重要,有利于新型治理模式下"良治"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取向的确立,我国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有了很大改善。然而,由于多级科层制组织结构的层层委托代理产生上下级利益偏差和背德行为、政府工作难以量化考核、奖惩机制不灵活、干部提拔上的不正之风以及治民导向的立法理念等多种因素,一些公务员责任意识仍然淡薄,影响了政府形象和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借鉴管理学激励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从政府层级及其机构设置、激励约束机制、问责文化塑造、政府工作方式变革四个层面构建了合力工作机制,旨在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来提升公务员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公务员公共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处在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公共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新时期公共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对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现时许多公务员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应对能力不强。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主动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及知识储备;同时强化实践磨砺,大力提升公务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政府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府的产生依据及其所担负的责任决定了其必须拥有一种价值依归,包括最核心的公正精神和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的伦理精神。公共政府伦理精神的构建和弘扬是现代政治生活和谐有序的根本保证,而政治制度的道德化和政治道德的制度化的双向互动及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管理和训练是塑造公共政府伦理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处在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公共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面对新时期公共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许多公务员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应对能力不强。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公务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公共精神是行政人员应该共同秉持和遵循的公共思维、价值取向、职业能力等要求的总和,它指引并塑造行政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体现了政府对公共利益最大化和良好的公共秩序的追求。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对执政理念和执政效能的建设和发展。在新时代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确立公共精神作为政府服务与政府建设的价值核心地位,并在公共精神的话域内,从强化政党领导功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注重公众有序参与和期待回应、发挥人事制度效能、落实依法行政理念、建立完善追责机制和培育现代服务型行政文化等面向进行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核心素质要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公共管理的服务者,其素质高低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极大程度地考验着、挑战着公务员的素质,对公务员的素质提出了紧迫要求。当前公务员胜任工作的诸多素质要求中,核心素质是"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和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作为行使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其能力素质直接内化为国家治理能力体系的核心要素。公务员职业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是实现公务员职业化的必然选择,是公众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要求的现实回应。我国公务员职业化的进程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提升公务员的职业能力,必须继续探索职位分类制度改革、提高考试录用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教育培训的动态设计、建立科学细化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变革与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传统公共行政转向新公共管理,与政府有关的官僚制为各种经济理论和市场规则所取代,是我国公共管理变革的重要取向。这场变革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重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将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理念系统,规范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目标系统,丰富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内容系统,创新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方式、手段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的角色定位对于公务员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公务员正确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前提。我们过去对于公务员的定位不够准确,所以公共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新公共管理时期,公务员的角色定位应该是“社会公仆”,这是由公务员的特殊工作岗位所决定的。它是一种理念的创新,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并有利于保障权利的有效公正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