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艺苑     
澳门啊,澳门孙晓伟七十四年前,有—位叫闻一多的诗人,面对遍体鳞伤的中国母亲,痛楚地写下了《七子之歌》。今天,澳门的小朋友容韵琳,含泪唱起了她——“你可知 Macau 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声声泣血的呼唤啊,是漂泊多年的游子的心音。四个世纪的岁月啊,十多万个晨昏!近在咫尺却不能亲近……拂去历史的风尘,有多少英雄故事在这里上演,无不辛酸、悲壮、跌宕、雄浑——张世杰舍生取义,抒写了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生感悟     
快乐的哲学张元梅前不久,一位老同学出了车祸,整个车头都被撞坏了,幸亏人没有伤着。他一回家就向母亲报告了这个意外的不幸。“真走运!”没想到母亲竟高兴地说,“幸亏你开的是那辆破车,要是开你新买的车出去……”“错了啊!”老同学大叫,“我今天偏偏是开那辆新车出去的。”“真走运!”他母亲又一笑:“要是你开旧车出去,旧车经不起撞,只怕你早就没命了!”  相似文献   

3.
彭德怀和刘细妹是一对苦水泡大的苦伢子。1922年农历三月初七,按照乡里的习俗,刘细妹坐着花轿来到彭德怀的家。两人相差12岁,彭德怀十分爱护她。 一天晚上,彭德怀问细妹:“你的大名叫什么?” “我的名字就叫刘细妹!” “细妹子是你的小名,还要有个大名嘛!好比人家叫我钟伢子,这是我的小名,我还有个大名叫彭得华呀!”  相似文献   

4.
1926年,著名诗人闻一多(1899—1946)写过一首《七子之歌》,咏叹澳门这个被迫离开祖国有如儿女被强制离开母亲一样的诗篇: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多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的,你就要回来了。闻一多先生所期盼的,所有炎黄子孙所期盼的:澳门,就要在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了!澳门位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处于珠江口西岸,北与广东省珠海市的…  相似文献   

5.
上篇 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在题为《我要回来》的写澳门的诗中,这样深情地咏道: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相似文献   

6.
甲:500元。 乙:多少?500元!我还是坐汽车去吧,才18元。 甲:你这人,观念陈旧。这能跟汽车比吗?这叫玩刺激,玩心跳。 乙:还是你自个儿心跳吧。 甲:我赶着马车,刚到乌鲁木齐,警察过来了:“站住!回去!” 乙:得,不让进城。 甲:“回去?回哪去?”“哪儿来的回哪去!”“我这是——马(念平声)的!”“你妈的!你还敢骂人!” 乙:误会了。你把那“马”字咬准了声调。  相似文献   

7.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编者按: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将重回祖国的怀抱。这是继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中国人民洗雪国耻,澳门迎来了自己历史的新纪元,祖国统一大业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澳门回归祖国以后,将位香港一样,沿着“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道路,与祖国一起稳步前进。澳门的明天更美好!从这…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20,(3):117-117
“王栋,你父亲给你写了一封信!”1月28日一早,宁河区板桥镇田庄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栋的母亲拄着拐杖来到村防控点。“你这几天也没回家,你父亲没看到你,怕你在关键时刻不在岗位,没做好工作,特地写了一封信,让我给你送来。”王栋的母亲说。  相似文献   

9.
甲:哎!我问你,你认识“安全”两个字吗? 乙:我说你这个人啊,真是头上顶灯笼——自作高明,你以为安全两个字就你认识吗?告诉你吧!本人的姓名就叫蒋安全,这安全两字呀,我都写了几十年啦!  相似文献   

10.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发表的《七子之歌———澳门》,在70余年后的今天,成了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歌词。在澳门、香港、台湾、广州湾、威海等七个沿海港口相继被外国列强占领后,闻一多先生痛心之余挥笔写下了7首系列诗歌,总称为《七子之歌》。在被侵占的…  相似文献   

11.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称?……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饱含深情作出的《七子之歌》中的这首题为《澳门》的诗,表达了几十万澳门同胞的心声,也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骨肉亲情。澳门在16世纪中叶被葡萄牙殖民者掠走,至今已有400余年。这是澳门历史上最辛酸的一页,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耻辱。如今,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1999年12月20日即将来…  相似文献   

12.
李国新 《党课》2014,(3):103-104
我的爷爷大名叫李永炎,晚辈都叫他炎叔,孙辈叫他炎爹(湖北方言:祖父的意思),我叫什么?别人猜不着的,也许会说,你是孙子,应该叫爷爷或者爹爹呗。错了,我小时候才没有叫他爷爷哩,我叫他“炎老头子”!当然,叫爷爷“炎老头子”,是我的专利,别人是不敢叫的。  相似文献   

13.
《古今谭概》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隐士在街上碰见一个乞丐向路人讨钱,声音很凄婉,却没什么人搭理他。于是隐士跟乞丐说:“喂,叫花子!这样要饭,鬼才睬你呢!不如叫我一声太史公爷爷,我赏一百块铜板给你。”乞丐觉得这笔生意不错,赶紧连叫了三声“太史公”。隐士一听,高兴得要死,连钱带包通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00,(1)
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一首深情的歌曲在神州大地传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歌曲是根据我国著名诗人、学者...  相似文献   

15.
<正>"萍萍,床底下好久没打扫过了;你看墙角的灰都结成网了;你爸刷碗很少用洗洁精,那碗都油乎乎的;还有油烟机上的油都往下滴了!我年轻的时候家里啥时候这样窝囊过,唉!"听着母亲的叨叨,我故意回敬道"妈,好汉不提当年勇,你现在只能当太后的份,指挥我干了,小心我撂挑子哦!""你不干谁干,谁叫你是我丫头呢!"平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葡萄牙人入居澳门●余广人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是1926年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七...  相似文献   

17.
袁浩 《奋斗》2009,(8):60-60
近读一篇报道,发人深省。说的是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说.端午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出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如果你贪污受贿,当了贪官,那可给全家人都带来灾了!”母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这位县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8.
吴官正 《学习导报》2013,(16):51-51
1950年深秋,我母亲到亲戚家赊了头小猪来养。大约过了不到十天,亲戚家的掌门人来到我家,对母亲说:“我是来看弟弟的,顺便来收你赊的猪崽钱。”母亲说:“现在确实没钱,等筹到钱一定给您送去。”这位掌门人没有说行还是不行。接着,她指着我家的破屋说:“我的亲戚现在住的都不错,就是你还住牛栏,这么破,这么矮,狗都跳得过去。”晚上,父亲知道了,大发脾气。好像猪崽也听懂了似的,不停地叫。父亲骂母亲没骨气,怨亲戚无情,也恨自己没用,坚决要把小猪送还人家,宁愿饿死,也不低三下四。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生活的紧要关头,常听到一些党员干部对身边群众发出的两种声音:一个是“快!给我上!”一个是“快!跟我来!”“给我上”与“跟我来”,虽然都是三个字,却泾渭分明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给我上”,显现的是领导者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样子,给人以天桥把式、只说不干的印象。群众听到“给我上”这三个字,心里会嘀咕:叫我们上,你  相似文献   

20.
罗燕明 《党史文汇》2010,(11):10-16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