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抒望 《先锋队》2013,(19):40-41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原动力,是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是一条宝贵的成功经验,也是一种执政能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弄清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罗莎·卢森堡在波兰无产阶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活动时期,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波兰无产阶级党的密谋主义、批判第二国际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以及反思俄国革命和列宁的无产阶级建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自发性理论,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由此出发,群众概念成为卢森堡自发性理论的核心概念,她指出应该尊重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导地位和首创精神,强调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的主体力量,强调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参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首创精神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要发扬人民的首创精神来促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相似文献   

5.
孟庆仁 《理论学刊》2007,2(6):27-31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地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群众史观的实质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为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作哲学上的论证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发展的总趋势是在历史条件的制约下,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强度越来越大;但是,这种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它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走着一条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革命和建设实际中,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的利益、群众的作用,强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对我们今天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重要引领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真正落实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使人民群众切实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坚持群众路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总结90多年来党的群众路线史,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坚持群众路线,前提是搞清楚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涵,本质是真心真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重点是依靠、相信群众并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此外,坚持群众路线,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保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一再证明,离开了人民群众,不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性要求,再好的目标和设想,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必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自觉地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汇聚人民智慧力量,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始终把团结动员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百年大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一、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党在新时期的一条重要经验。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 ,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对社会主义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 ,无不来自群众的创造和推动。同时 ,人民群众的实践又是检验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 ,都是在总结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改革是大家的主意 ,人民的要求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 ,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江泽民同志也强调 :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依靠群众推…  相似文献   

11.
陈晋 《学习导报》2013,(16):20-22
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一再证明,离开了人民群众,不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性要求,再好的目标和设想,都不可能办成。同时,更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性要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为本质的先进性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社会大环境,以制度创新来维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及其利益。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3月参加全国政协联组讨论会上强调,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一讲话既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和调研中,深刻论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全面阐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明确提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6.
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十分重视行政决策的民本思想 ,强调要既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又充分关注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满足 ,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行政决策的民本思想。一、相信人民群众——行政决策的价值基础邓小平同志认为 ,领导群众进行实际工作时 ,要取得正确的决策成功 ,首先必须相信群众 ,把群众参与和行政领导有机地统一起来。第一 ,行政决策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3月参加全国政协联组讨论会上强调,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一讲话既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 怎样认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地位、作用及其任务?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列宁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毫无疑义,没有亿万群众的高昂的劳动热情,没有成千上万个生产单位的首创精神,没有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奋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和首创精神从何而来?靠路线,靠政策,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小平同志在  相似文献   

20.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依靠力量,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中共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以人民群众中不同的社会群体为研究视角研究中共历史,不仅有助于摆脱传统研究范式藩篱的束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中共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有利于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还原历史事实,增强中共历史著述的可读性与普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