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党派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提高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实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由于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及其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优势,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有其必然性和现实性,可以在社会治理中承担起社会共识的凝聚者、社会整合的参与者、社会矛盾的调和者、社会服务的供给者和社会治理的监督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依据规范激活理论设计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通过对S市9个行政区256名受访者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作为中介模型的规范激活理论是研究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的最合理模型。调查数据的进一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意识、责任归属和个体规范是正向影响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建言立论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之重要手段,也是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中,记载了民主党派老前辈和领导人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积极建言立论的史料。主张在民主党派广大成员中大力倡导建言立论,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自身建设,提高成员和整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民主党派成员进行分代的基础上,探析了民主党派成员代际变化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时代主题的转换、治理方式的转变、经济条件的调整、社会基础的转型、政治文化的转型和中共政策的调整,并从中把握民主党派成员代际变化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一支优化社区治理的有生力量。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来自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单位与社区,与基层有着广泛的联系性与互动性,更能从客观角度了解民情与关注民生。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引,科学有效地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发挥作用,是民主党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体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已有大量研究验证了社会资本对公众参与行为的积极作用,但对其"如何影响"却极少涉及。为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以社团和关系为两大维度,构建了社团资源动员和人际关系影响公众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以CGSS2012全国调查数据为基础,验证社团动员和人际关系对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以及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在城市社区,社团动员和人际关系对公众民主选举和公益服务参与均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且人际关系中的亲戚间强关系也促进了城市社区的维权参与行为。而在农村社区,社团对民主选举作用并不显著,但特定的社会服务类组织对维权参与却表现出显著正向动员作用,且人际关系中的朋友间关系促进了农村社区的公益服务参与。这样的发现对增进中国情境下的公众参与认识,进一步培育公众参与能力,引导公众有序参与,进而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效性如何,直接影响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角色功能的实现,影响整个政治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要提高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必须实现主体自觉,各级党派组织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组织性对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影响和重要性,并利用这种自觉,去弥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工作本身性质上的劣势,避免党派成员等个体监督主体在能力和位置上的弱势,从而实现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政党监督、政治监督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女性参与是公众公共事务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事务治理中具有独特作用.已有研究关于媒介使用对女性公共事务参与行为的影响效果尚无定论,其具体影响作用路径还有待探讨.基于中国社会调查数据(CGSS)的实证研究发现:媒介使用对女性公共事务参与行为具有多重影响,具体而言,媒介使用对女性公共事务话语参与和行动参与均具有直接促进...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对W市民主党派成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材料,笔者以民主党派成员对自我身份的理解、顺应和建构为独特视角,将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范分析与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的实证分析进行有机结合,揭示了民主党派成员的主观预期与情境选择、自我体认与公众评价,以及多党合作制度设计与行为实践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张力.研究发现,民主党派成员对党派身份的确认、对所归属组织的认知与社会公众对其的认知存在较大差距;民主党派成员在加入民主党派前后对伴随身份而来的情感体验,以及以党派身份行事的行为模式有不同的认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优化民主党派内部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逐步提高民主党派领导班子专职化水平、创新政治引导和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发挥民主党派在政治社会化中的积极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参与、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水平提升。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是历史的选择、实践的结果,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有利于改善执政党建设,有利于完善共产党监督体系。现实中,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也面临政党和自身发展的压力。中国共产党要全方位支持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以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政策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国内的公众参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发展滞后现象。广东"集思公益"计划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的公众参与实践,推动了公众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发现,社会组织的类型、动员力和地区发展水平,共同决定着公众参与的发展,公众参与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组织的行为。公众在参与过程中辨析了社会组织的性质和行为,提升了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认知。  相似文献   

13.
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能,已日益成为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笔者归纳了该领域研究的概况:研究成果数量不少,起步较晚;研究队伍以民主党派领导干部和成员为主;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初具多样化、多维度的特征。对当前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背景和形势、定义、定位、内涵、作用和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经验与启示、对策建议等8个方面研究的主要观点,作出了归纳和评述。进而指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研究研究仍然是当前参政党理论建设的薄弱环节。针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理论提炼不够等主要问题,提出引入社会学理论,注重跨学科整合,整合研究力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党中央从完善决策咨询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高度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咨政建言是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内在要求。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国外智库的先进经验,发挥独特优势,有助于提升民主党派咨政建言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家治理强调政党、国家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协同治理。其中,政党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中介,以社会代表的身份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是现代国家治理最为能动的政治主体。政党代表社会提出治理国家的方略,依托政权实施治国理政的行动,其政党功能的发挥和政党能力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绩效的好坏,同时决定着政党制度效能的大小。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既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党主体,也是参与国家治理的行为主体。参政党因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功能调适和能力建构,是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着力重点。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政党功能和政党能力的一般性要求,坚持主体能动性和时代适应性原则,探讨参政党功能及其能力的建构,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主党派凝聚力,是民主党派组织内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在组织中积极作为的内聚力。民主党派凝聚力在推动民主党派组织内部聚合、增强组织稳定性、提升组织行动力的同时,还能够转化为对民主党派组织外的社会成员的吸引力,从而帮助民主党派增加新成员、维持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长期参政的民主党派,必须维持足够的凝聚力,才能够支撑民主党派的自我稳定和长远发展,才能够适应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要求,才能够有能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现代治理体系的完善作出持久贡献。本文通过访谈调查等形式,对现阶段民主党派凝聚力作了客观梳理,深入分析了影响凝聚力的原因,并从民主党派成员的需求与民主党派组织的供给方面剖析了影响民主党派凝聚力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增强民主党派凝聚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主党派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有利于推进民主党派自身持续发展、彰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自信,对助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当前民主党派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主要面临对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相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民主党派履职实践不够充分、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履职工作制度不够完备等问题。民主党派应从加强民主党派履职能力相关理论研究、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履职意识、大力加强履职队伍建设、创新民主党派履职实践平台以及完善履职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广大成员参与多党合作实践的积极性,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18.
协商建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平等成员同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一道参与新的政协会议。协商建国中少数民族代表主要通过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少数民族在协商建国中充分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精神是大学生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组织基于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利他情怀,自愿地、不为报酬而自觉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志愿服务主体思想品德的集中表现。它内涵着一种能动性的社会意识活动、公益互惠意识、基于责任和行动的伦理精神,具有对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活动产生直接作用的个体价值,具有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城市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界围绕上访、抗争政治和群体性事件而对非传统政治参与的研究逐渐升温,但关于其发生机制的具体影响因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假设社会组织归属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使用2007年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WVS)中国大陆数据提供经验支持,主要采用列联表的研究方法,并基于意愿和行动的不一致两个指标将非传统政治参与具体分为非传统政治参与倾向和非传统政治参与行动等两个维度分别予以研究。统计结果发现,社会组织归属与非传统政治参与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社会组织成员无论在非传统政治参与的意愿和现实行动方面都高于非组织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