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授权行政主体在法律认定、自身的法律规制和法律监管等方面存在的缺失,进而提出了应重视授权行政主体这一行政法问题的研究,同时就如何加强对我国授权行政主体法律规制提出了一些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2.
谭波 《当代法学》2022,(6):79-89
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是行政权配置与行使的特殊方式,也是“职权法定”原则的特殊表现形态。实践中,行政授权兼具实体法授权与监督救济法授权的多种模式,授予的权力也复杂多样。而行政委托也受到行政授权模式的深刻影响,甚至在某些领域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难以区分。伴随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授权执法与行政委托执法呈现出扩张态势。作为一种“衍生性行政权”,在行政组织法尚不健全的背景下,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规范难题在于既要保障“职权法定”与“权责统一”,又要满足基层治理中不断扩张的执法需求。为此,需要对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规范基础进行梳理重构、对其法律内涵进行准确阐释,对其权责进行精确匹配。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规定的制定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枫 《行政与法》2002,(2):17-19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行政规定的制定主体不甚明确的现状,提出行政规定的制定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但也不排除某些被授予了抽象行政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4.
关于行政授权若干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玲 《行政与法》2007,(11):74-77
完善行政授权理论,对建设和谐政府,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行政授权的内涵,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行政授权的有效条件及其责任归属等几个行政授权理论的基本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完善行政授权理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缺失及其重构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缺失表现为:在全国范围内,问责制仅是中央政策而非法律;已有的专门问责制只是地方政府规章而非全国性法律;问责规定中,问责事由不具体、责任不全面、程序不规范,等等。问责法制不健全导致了问责面前不平等、问责客体不清、主体缺位、范围太窄、力度不强等消极后果。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完善问责制:规范问责主体及其权力、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明确问责事由、情形以及责任的种类、内容,完善问责程序。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 ,行政权力可分为行政实体性权力和行政程序性权力。行政程序性权力是行政权力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程序性权力的欠缺必将影响到行政实体性权力的实现。行政程序制裁权在行政程序性权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指行政机关在依法定程序行使职权的过程中 ,对于负有程序法上的义务而不履行的人进行惩戒的权力 ,它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 ,是实现行政主体实体性权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从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律规范来看 ,行政主体欠缺程序性制裁权 ,从而给行政执法实践带来诸多不当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为 :第一 ,在行政程序环节 ,行政主体欠…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主体义务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义务对行政法关系乃至于行政法治的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与行政法中的"权利"和"权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行政法学界历来重视对后两者的研究而忽视了前者,没有给行政主体义务以科学的定位,这不能不说是行政法学理论的一大缺憾。行政主体义务的成立,必须有法律或职权上的依据,有行政法上的义务形态,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主体,有完成义务的行为能力;行政主体义务在法律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一个复杂的义务链条,是管理义务与服务义务的统一,是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统一,是职权义务与行为义务的统一,是法规义务与契约义务的统一;行政主体义务对行政职权定"责",对行政法关系定"性",对行政行为定"量",对行政救济定"度"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政主体在我国本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仅仅是行政法学中的一个学术用语。行政主体是我国学者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的概念,这一引进的术语在我国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着明显不同的含义和适用范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行政主体的多元化,现行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存在一些模糊与歧义。文章以法国为例对中外行政主体法律地位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行政主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对我国行政主体法律地位的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事业单位法人性质使其具有公益法人属性。学校的诸如颁发学位证、毕业证、开除学生等教育管理行为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然而,在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中,学校的行政主体地位却倍受置疑;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也未就学校的行政主体地位作出明确规定。尽管法理学说、少数司法判例肯定了学校的一些教育管理行为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但作为成文法系的我国,在判断学校的主体性质时唯一的依据只能是现行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李德旺 《法学家》2023,(3):161-174+195-196
近些年来,由行政机关通过授权实现职权转移的立法趋势逐渐增强,行政机关主导的授权实践也愈加蓬勃。但学界主流观点倾向于将“行政授权”理解为“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要么直接否定行政机关授权,要么将后者视为前者的特殊情形,忽视了行政机关授权意志与授权行为的独立性,未能建构实体法意义上的行政授权概念,在具体操作上也难以为授权与委托的区分提供实质标准。基于我国当前行政实践发展和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应当明确行政授权是一种由行政机关通过自主授权实现职权转移的独立法律机制。从行政职权配置方式的法律结构分析,行政授权既不同于职权设定,也不同于法律授权和行政委托。行政授权的成立需要有权行政机关根据明确的授权法律规范,作出具体的授权行为,授权行为的法律效果在于实现行政权的转移。行政授权的法律关系虽然主要是一种内部的行政法关系,但行政授权所带来的职权转移仍旧会形成一定的外部法效力。基于程序法治原则,行政授权应当遵循特定的公告程序。  相似文献   

11.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上的基础概念之一,我国从大陆法系行政法学引入了这一概念,却在不同时期在内涵和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国家法人说自清末传入我国,逐渐成为民国时期的通说。国家是法人,行政主体是国家法人在行政上的表现,行政机关是国家的机关,没有人格。但进入新中国之后,作为整体的国家法人或行政主体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即便行政主体在1980年代末再次被引入,也只是行政机关能成为行政主体,国家、省、市、乡等再也没有成为行政主体。理论上对这种机关的行政主体化多有批评,但那种将行政主体与分权、组织法建设关联起来的做法,亦属不必。我们应在法学国家观的指导下恢复行政主体的本来面目,确立国家与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但可以在行政主体内部承认机关人格。  相似文献   

12.
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主体理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行政主体理论是我国行法学体系的一个基石,既源自其他国家又有自己的特点,随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有行政主体理论的缺失,然后借鉴国际上通行的行政主体概念,试图重新构建我国的行政主体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将行政主体分为实质行政主体和非实质行政主体。  相似文献   

13.
哪些因素推动了中国行政支出的合理上升 制度性的因素至少包括,(1)人员增加;(2)公职人员调资;(3〉公检法部门增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数”栏目下“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一栏下的统计,1978年的人数为467万人,2002年为1075万人,在其后的“机关”统计口径下,2006年的数字为1111.8万人。仅此人数之差就构成行政支出翻一番的增支因素——在行政支出大项目内,行政管理费当中的人员工资加上办公经费。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村委会是否具有行政主体法律资格这一问题业界和学术界一直都存在争论,本文在收集的大量资料以及认真分析思考后认为村委会是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主体所具有的法律资格。文中从理论分析、实践层面、现实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法庭内外》2011,(6):44-44
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再次对行政强制法草案进行审议,这是自2005年以来第4次审议这部法律草案。此前,在“三审”后全国人大曾公开征求意见。据人大法工委分析,“从总体情况看,意见有分歧。民众认为草案对行政强制权的规范力度还不够,而行政执法人员则认为应当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行政强制权,草案授权还不够”。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诉讼实践将行使学生管理权的高等学校定位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但这一定位存在诸多缺欠。顺应行政权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应当改造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将行政主体分为国家行政主体和社会行政主体两类。高校学生管理权的社会行政权属性直接证成了高校的社会行政主体地位,无需纠缠于是否获得国家授权。  相似文献   

17.
浅论社会团体对行政权力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政权力的合理有效制约已成为构建现代法治化国家的关键性因素。而随着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由领域合一走向领域分离,独立于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的"第三域"在社会团体的蓬勃发展中孕育而生。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产生的标志,社会团体以自身特性确定了其在行政权力"他律"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意识形态领域都发挥了令人瞩目的作用,成为了当今行政权力制约理论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自由裁量权的存在,现代行政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然而自由裁量权因其“自由”的属性又使它极易被滥用,从而出现错位。为了保证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作,建议从完善立法、健全司法监督制度、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公民的法律意识等几个方面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9.
单逍越 《法制与社会》2013,(13):144-145
行政指导的性质界定一直是法学界争论不止的问题,由此带来的最密切问题就是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指导时是否都需要法律的授权并从中找到法律依据。本文从不同语境下对行政指导的性质进行剖析,以此为认识论探讨授权行政指导的正当性所在,并对于授权法律规范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说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行为,有人说是限制手段,也有人说是行政处罚,莫衷一是。行政强制措施到底是什么行为?法律属性上如何定位?它与行政处罚到底有何区别?这些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但直至《行政强制法》颁布实施的今天,似乎仍然没有定论,本文就从几个追问来尝试性地探讨这一命题。行政强制措施是事实行为吗?按照现代行政法理论,行政事实行为一经作出,即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行为的后果是实际存在的,不能被有权机关撤销或变更,也不存在生效的问题。这种事实行为只能依附于其他行政行为而存在,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时实施的行为。它会对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