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以前爪哇岛上印度尼西亚人与中国人的通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蘭人來到印度尼西亞之后并不是馬上就控制整个爪哇島。我們常常忘記一点-荷蘭在爪畦的統治实际上并不如在旧雅加达那么久-三百年。当初荷蘭东印度公司的职員如府尹(Residen)等不外是荷蘭东印度公司的外交人員,一直到帝波尼哥罗战爭之后,我們所知悉的荷蘭殖民制度才完全建立起來。十九世紀以前我們回顧到十九世紀以前的时代,是因为那个时代是真正印度尼西亞歷史时代,同时我們一定想問,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重新开啓的真正印度尼两亞歷史时代里中國侨生居民的歷史發展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真正印度尼西亞歷史时代里,最高級的中坚的階層,真如現在一样,是印度尼西亞人。因此对于中國人說來,当时投身入印度尼  相似文献   

2.
1619年5月30日。燕·彼得遜·昆蛮横無理地襲擊和焚燒雅嘉達城,並且獸性大發地屠殺無辜的居民。他想在雅嘉達的廢墟上建立新賀侖,因为他出生在賀侖。在17人理事会(由17人組成的荷蘭东印度公司的領導机構)的命令下,这个被荷蘭东印度公司(以下簡称公司-譯者)佔頷的城市一六一九年三月十二日起便改名为巴達維亞,成为巴達夫人(荷蘭人)居住的地區,燕·彼得遜·昆想荷蘭人住在这个城市里並使它成为白种人的殖民地。当時住在这个城市里的荷蘭男性很多,但沒有荷蘭女性,燕彼得遜·昆想把荷蘭無依無靠的女性移居到这里,但这个計划由于沒有得  相似文献   

3.
導言:緬甸的經济發展,在許多方面和爪哇的經济發展不同。爪哇的荷蘭殖民政府保护当地原住民的土地权,而緬甸的英國殖民政府则奉行一种自由主义政策,这种政策最后導致了空前的土地集中。不断增長的人口压力是爪哇經济發展的顯著特点,而緬甸則依然是一个拥有大片農業荒地的國家。政治上和經济上的依賴,在緬甸造成典型的殖民地冲突,这种冲突具有社会上和种族上的特征。由于当地原住民和印度移民間的緊張局面,情况更为复雜;这些印度移民是受英國殖民政府的鼓励來參加下緬甸肥沃平原的开發的。  相似文献   

4.
导言:荷属东印度在地理上形成为亚洲和沃洲之间的链环并组成为马来群岛的主要部分.目前荷属东印度的人口估计约为七千万人,其中约有五千万是居住在爪哇;根据1930年最后一次的调查,荷属东印度总人口有六千零七十万,其中有四千二百万人口是居住在面积只有十三万平方多里的爪哇和马都拉;根据Jan.O.M布鲁克(Jan O.M.Brock)的估计1941年爪哇的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英里950人;根据另一种估计爪哇人口在1939年达到饱和密度,每平方英里有1,360人;这样的人口密  相似文献   

5.
荷属东印度的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荷兰经营东印度与华侨中国和荷属东印度的关系,早在西晋僧法显时代(414年),耶婆提(爪哇)和广州之间,就已有了商人的往来.历经五代、唐、宋、元直到明朝,由于郑和远征的结果,在以后一百六十年间,爪哇完全成为中国的朝贡国.所以当1595年荷兰侵略魔爪伸入爪哇和苏门答腊时,中国人早已掌握了爪哇的经济实权,特别是他们以万丹(Banda)、北加浪岸(Pekalongan)、杜板(Toeban)为中心,从事商品贩卖、种植胡椒和水稻以及制糖等等,已经十分富裕.因此,当1602年设立荷兰东印度公司、1619年总督昆(Jan Pieterszoon Coen)在雅加达(Jacatra)的废  相似文献   

6.
玛斯友美党     
它是日本統治印度尼西亞時期在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协会解散后成立的,是沒有進行政治活動的伊斯蘭教团体的联盟;1945年11月7日于日惹宣布为政党;自1950年2月1日起設党部于雅加達;党的宗旨: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國家里,社会里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实現伊斯蘭教学說与伊斯蘭教教規,來達到上帝的願望。1950年12月31日根据它自己的說法,它拥有237个分部,1080个分支部;4982个支部,据它自己估計,共有党員4千万人左右。在第六次代表大会(雅加達,1952年8月)上被选为主席的是:穆罕默德.納席尔;苏基賣·威尔約桑佐約博士与加斯曼·新哥帝默佐为第一和第二付主席。(参  相似文献   

7.
所謂土地法,卽指1870年第55号东印度政府公报(Ind.Stb.)所刊載的1870年4月9日法令,它是第62号政府条例(R.R.)的附則。这个法令的制定是旨在解决当时殖民地的一項特別重要的問题,卽如何提供私营工業家所需的土地的問題。同时它对于当地人士地权的保护与擴大也作了一些規定。 1862年烏冷貝格(Uhlenbeck)部長拟定的一項法令草案公布了。其中允許爪哇的当地人把土地出租給欧洲人,并且規定了当地人受僱为工人的种种条件。接着佛蘭森·凡·德·普特  相似文献   

8.
簡称I.s.D.V.,1914年5月在三宝瓏(Semarang)由斯尼弗力,伯蘭斯特得尔与德克尔創立的;該联盟進行革命的社会主义的活動(正像社会民主党在荷蘭進行的活動一样,該党成立于1909年,1912年改名为共產党。)它的机關刊物:「自由之声」。1920年5月23日改名为东印度共產主义联盟)Perserikatan, Kommunist  相似文献   

9.
(一)总論印度尼西亞現在是个主权国家。她是站在維护和平和独立发展的国家陣营中的一个国家。印度尼西亞虽在1945年宣佈为独立的共和国,但她却曾一度被1949年召开于海牙的“圓棹会議”的协定所束縛,而陷进过强烈依靠外国資本的狀态中。荷蘭帝国主义者,共背后站着一个以追求奴役一切东南亞国家为長远目的的美帝国主义集团,不願尊重印度尼西亞人民的意志,直至現仍在佔領着印度尼西亞领土分之一的西伊里安。印度尼西亞,就經济上說是一个带有沉  相似文献   

10.
<爪哇史>是研究莱佛士殖民统治思想的重要著作.在<爪哇史>中,莱佛士认为爪哇农业具有巨大潜力,并驳斥了爪哇人人种低劣的偏见,借此呼吁英国政府永久占据爪哇殖民地.受18世纪末以"幸福"(Happiness)为目标的殖民理论的影响,参照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柴明达尔制,莱佛士设想通过土地税改革(Land-rent System)发展爪哇农业,以获取稳定的、巨额的殖民利润.  相似文献   

11.
印尼经济发展的地域差距与政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全国由大小13,677个岛屿组成.在有人居住的3000多个岛屿中,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远在西方殖民者东来之前,爪哇岛便成为印尼农业最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中心.1602年,荷兰商人在印尼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统治.从此,爪哇一直是荷兰的统治中心.荷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爪哇奉借仲介商的癸展印度尼西亚壁史通常分为为三个时期:(1)荷葡人未来以前的时期;(2)东印度公司航治时期;(3)东印度公司倒阴以后的时期。这种分期法是根据印度尼西亚情况的改变而划分的。由于爪哇擎侨商人的地位随着印度尼西亚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叙述爪哇奉侨仲介商的翌展史时亦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人坯浚有来到爪哇,爪哇攀势侨商人翘营的巢务具有团际百货商的性贸。  相似文献   

13.
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商业是印尼华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华侨很早即在印尼爪哇各地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十九世纪中叶,特别是1870年荷印殖民政府被迫废除“强迫种植制”,实行“自由竞争”的新殖民经济政策以后,华侨商业(包括零售业,仲介商和批发商)在前此阶段经营发展基础上,逐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它对促进当地民族及华侨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物资的交流,提供人民生活的便利等方面都起过  相似文献   

14.
一、苏哈托     
1921年6月8日1929年至193,年1935年至1939年1940年19斗0年6月1日1941年12月2日1941年1942年11月1日1943年1943年10月8日1944年19斗5年1945年10月5日1945年至19斗9年1950年又9多1年11月15日1953年3月1日1956年 生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戈德安的格穆苏·阿加穆亚(靠近日惹)。 先后在蒂威尔(日惹)、伍扬托罗和梭罗念小学。 先后在沃诺吉里的初级中学和日惹的宗教学校念书。 在伍扬托罗的一家小银行当学徒。 参加荷印皇家陆军并在中爪哇的昂望接受基础军事训练。 到昂望的军事干部学校学习。 晋升下士并调到驻扎在中爪哇玛琅附近兰帕尔的第十三营。…  相似文献   

15.
下港(万丹)唐人街盛衰变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生成一是日本研究南洋史的学人,原著的标題是:「關于下港(万丹)的中國街」,是根据一部中國史料並考証当時荷蘭殖民官員的報告以及西人所著旅行記和地圖等各种資料寫成的。原著發表在昭和22年(1949年)日本东洋学報第31卷第四期,分为七个節目:第一節,明末中國人对南洋貿易的進展,第二節,下港的開港,第三節,下港唐人街的位置和規模,第四節,下港唐人街的交易,第五節,下港唐人街的重建,第六節,下港唐人街的移轉,第七節,下港唐人街的衰頹,末附下港唐人街的自治。原著第二節以下附註所列举引用的兩文書目,多已見在本文中,为節省篇幅及排印繁难,略去未譯-  相似文献   

16.
马来语版本梁祝的故事不仅有马来文本(印尼语是在马来语基础上形成的),还有爪哇文、巴厘文、马都拉文和乌戎巴当(即望加锡)文等版本。印尼学者台台·奥托姆称,《梁祝》的马都拉文版本就有好几种。法国研究印尼华人马来语文学的著名学者苏尔梦在《爪哇移植中国小说简要》中写道:“《山伯、英台》的故事,最早刊登在1873年由中爪哇三宝垄出版的凡·多普的《爪哇年鉴》上。之后,中爪哇梭罗出版的爪哇文《布拉玛塔尼报》(Bramartani)又刊载了它。”印尼一位署名“虹”的学者写道:“早在  相似文献   

17.
选择1900年作为研究爪哇后来社会发展的起点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一年从荷兰对印尼的政策发生最终影响这个特殊角度来考虑乃是一个特定转折点.十九世纪的交替点在荷兰殖民史中象征着从"自由"政策向"伦理"政策转变的一个时期.荷兰"自由主义"的政客们(他们的理想在1870年代的荷兰曾得势一时)原指望自由企业的制度会在爪哇人民中创造出一种经济自由发展的局面.人们原指望爪哇农民会学习欧洲种植者的有成效经营榜样,因为人们认为,一旦取消那些阻  相似文献   

18.
爪哇的中国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统计及居留地爪哇(连马都拉及一些邻近小岛屿在内),包括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三个省和两个专区.据估计爪哇中国人的人口总数,1800年时大约十万人,到1860年增加到将近十五万人,到1890年达二十四万三千人.以后一直到1930年止,增加率逐渐增长:由1890—1900十年间的4.5%增加到1920—30十年间的51.8%.随后几十年的增加率比最后的数字低得很多,但无论如何实质上却比土著人口的增加率高.爪哇的人口总数现在大约五千五百万人,其中差不多一百万(就算九十五万)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軸心國家垮台后,印度尼西亞是第一个从殖民主义桎梏下解放出來的國家。在荷蘭殖民統治的350年間,印度尼西亞一直都在反抗着它的压迫者。二次世界大战期間,印度尼西亞共產党領導下的工業無產者与种植園無産者以及民族資產階級,不僅在其反日斗爭中擺脫了國家新主子的桎梏,同时也把那些与帝國主义朋比为奸的封建集团加在他們身上的鎖避粉碎了。通过这場極其慘烈的斗爭不單導致了一个民族的,和社会的革命勝利,也赢得了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成立。然而,一切帝國主义者,特別是其荷蘭代表人,对其在东南亞統治制度有嚴重后果的失  相似文献   

20.
1825——1830年的爪哇人民大起义,(史称“爪哇战争”,因其领导人为蒂博尼哥罗,又称蒂博尼哥罗战争),不但在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史册上占有着重要地位,而且是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序幕。我国史学界对这个课题至今还很少研究。本文拟就这次大起义的原因、主要过程和有关大起义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一、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拿破仑帝国崩溃之后,荷兰恢复独立。凭借1814年英、荷条约的“恩赐”,荷兰于1816年8月9日“和平”地从英国手里接管了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在以埃罗特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