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民族》2003,(12):39-43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的祭祀活动。“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景颇族的另一支系)语,意为“大伙跳舞”。这个节日是为祭祀“木代”(太阳神)而举行的隆重仪式。“目瑙纵歌”是总称,按其内容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性,而且集中表现了景颇族的历史起源、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音乐、舞蹈艺术和文化艺术特点。在景颇族聚居的地区,大凡出征凯旋、庆贺丰收时,人们都要跳“目瑙”。有人说目瑙纵歌是景颇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景颇文化的集中反映。有关目瑙的传说很多,但流传最广、…  相似文献   

2.
9月9日上午,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中缅边境的景颇族村寨勐约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村民们穿戴景颇族服饰聚集在村口的文化广场上,附近村寨的傣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群众也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赶来。原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景颇族载瓦语宣讲正在这里进行。只见德宏州"五用宣讲队"队员刘永恩身穿景颇族服装坐在村民们中间,用景颇族载瓦语讲解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内容,结合边疆农村实际,  相似文献   

3.
赵天宝 《前沿》2011,(9):82-85
本文以景颇族习惯规范为主线,对近百年景颇族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反思了今后景颇族习惯规范研究应当注意的问题,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景颇族习惯规范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寸晓红  李宁 《人民论坛》2010,(6):192-193
位于云贵高原的德宏州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口岸优势,是典型的跨境民族傣族和景颇族聚居地。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文化异质性较强。加强对跨境民族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民族地区的改革,促进其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巩固团结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景颇族原始宗教文化,是景颇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景颇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 景颇族原始宗教巫师(董萨),在对大自然的崇拜过程中,创造出了木代南(木代鬼)、占南(太阳鬼)、占苦南(太阴太阳鬼)等190多种有名有姓的鬼魂形象。景颇族原始宗教巫师(董萨)均为男性,一般世代沿袭,不脱离生产,多为贫寒的农民。按其对景颇族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社会经历和能力的大小分成斋瓦、嘎董萨、大董萨、  相似文献   

6.
正15年前的4月24日,费孝通先生逝世。费孝通先生28岁那年(1938年),抵达抗战大后方的昆明,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此后除短暂离开外,他一直生活在云南,直至1946年。云南不仅仅是费孝通先生的"第二故乡",也是他作为学者和民族工作者,积累学术思想的地方。这期我们对话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李伟华老师,请他介绍费先生与云南和云大那些铭刻在学术史上的往事,以此作为对费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方永义 《今日民族》2005,(11):F0002-F0002,I0001
10月27日至28日,德宏修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族工作合议暨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芒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博士以独自的体验,探讨了中国西南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揭 示了日本民族文化来源的多元化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至今已发展成为日本的应用学术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11,(7):4-17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全省人口在1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有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7个("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人口在30万以下的景颇族增列入人口较少民族扶持范围,本文不含景颇族),总人口约27万人,主要分布在怒江、保山、德宏、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丽江、大理、迪庆9个州市31个县(市、区)的175个村委会1407个自然村,民族数和人口数各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任务最重的省份。自2005年实施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的关心支持下,全省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大扶持力度,认真抓好落实,有力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柳五三 《创造》2002,(3):29-30
陇川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云南省通向缅甸以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这里美丽富饶,素有鱼米之乡、孔雀之乡的美誉;著名的阿昌族“户撒刀”、景颇族“绿叶宴”均出自这里。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西南民族分类,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代以来的民族分类传统,另一方面又受到近代西方学者建立在语言学、民族学基础上的分类方法的影响.可以看到,民国时期,从事民族研究的知名学者,先后都尝试着对西南民族进行识别与分类.此外,随着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民国中央政府和西南地方政府也先后对西南各省的民族情况进行了调查.然而纵观整个民国时期,无论是学者还是政府部门,对西南民族究竟有多少种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而这是与当时国人的民族思想和国家观念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刘丽姣  许佳  马云琳 《前沿》2014,(9):226-227
当今社会,地域文化元素设计在建筑空间意境营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傣族和景颇族的传统民族符号元素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遵循“有机建筑”的概念及“有机更新理论”的设计理念,并提出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是解决设计中“地域性”与“当代性”问题的方法之一,同时是体现“延续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直接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德宏的美是和谐的美,各民族团结进步成就了德宏的独特魅力。如今,德宏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幸福的人民,欢乐的家园,德宏吉祥。有这样一幅照片:温家宝笑容可掬地站在中间,旁边簇拥着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大伙的脸上挂满了笑容。这是2008年3月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一行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走访少数民族村寨时留下的影像。从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每一位景颇族同胞来说,目瑙纵歌节意义非凡。3月23日,我参加了2019年昆明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在音乐、舞蹈、人群中,我获得了比阅读文献材料震撼得多的现场体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目瑙纵歌背后多元的文化价值,体会到生活在都市里的景颇族同胞对民族文化一如既往的坚守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寻归自然     
2002年,宋建峰来到云南怒江地区,穿梭在各个山头、寨子,对当地傈僳族、怒族、景颇族等民族聚居地的风俗、文化、社会生活进行走访、调研,在与怒江地区少数民族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发现当地生活中有许多常常被人忽视的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马曜 《今日民族》2012,(3):31-33
1952年4月,省委决定组建云南省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队,由云南民族学院副院长兼教育长王连芳任总队长,我任副总队长,编成三个中队,共170人。于5月中旬由昆明乘木炭车出发,到达保山后,我们又与部分转业军人和保山“地干班”、“民干班”学员,组成两个大队。我任第二大队总队长,分配在景颇族人口较多的陇川和瑞丽两县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德宏州陇川县是我国景颇族最大的聚居地,共有景颇族4.7万人。景颇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陇川景颇族舞蹈多以打击乐器为伴奏,再配以长刀、手帕、扇子等作为道具。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木鼓、象脚鼓、锣以及竹制的管乐器"桑比"、"勒绒"、"比唇"、"东巴"、"巴扎"等。舞蹈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曲折行进舞等。从功能上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军事性、生产劳动和欢庆  相似文献   

18.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5名厅级干部中,有汉族11人,傣族6人,景颇族9人,傈僳族2人,阿昌族2人,其他少数民族5人。全州700名处级干部中,汉族403人,傣族129人,景颇族81人,傈僳族11人,阿吕族25人,德昂族6人,其他少数民族45人。全州科级以下干部中,有少数民族干部3346人。全州国有企事业单位19006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为6398人。  相似文献   

19.
景颇族有八万人,主要分布在我国高黎贡山以西。“高黎贡”为景颇语,意即景颇族一个叫“高黎”的支系居住过的地方。大部分景颇族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部分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古浪、岗房,还有少数散居于临沧地区和思茅地区的边缘各县。景颇族居住在拔海一千五百到二千公尺的亚热带山区,气候温和,森林茂密,盛产经济作物和野生药材,珍禽异兽和地下矿藏也很丰富。从很早的古代起,景颇族的先民就劳动、生息在我国康藏高原,后来陆续南迁到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以及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云南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致力发展民族饮食文化的业内精英,在都市文化的氛围中,在餐饮业的竟争中,创立了一个又一个民族餐饮文化的品牌,拉祜族的拉祜酒家、藏族的玛吉阿米、傈僳族、努族、独龙族的努江大峡谷、白族的龙欣园、傣族的阮家傣味园、傣香饭店、景颇族的家人景颇和景颇福珺、哈尼族的僾伲山庄等等,无不以规模和档次向世人展示着那博大精深而又异彩纷呈的民族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