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也有比较完善的历史典籍,是云南较大的世居民族之一。2005年10月,我参加“少数民族文化变迁调查组”,对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乡傣族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勐遮乡所在的勐遮坝子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坝子,总面积达23万亩,为勐海县稻谷主  相似文献   

2.
张雍德 《今日民族》2005,(10):34-3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境中部,是有名的面积达23万亩的勐遮大坝子。坝子西端的尽头,突兀地横亘起一道圈椅形的面东山脉,阻断了坝子向西延伸的脚步。山脚下有一处名叫曼来的傣族寨子,行政上属勐遮乡;被曼来寨称为“广景来”的高山之巅,也有一个名叫曼来的哈尼族寨子,行政上属巴达乡。两个曼来寨虽迁徙的山间民族和定居的山间民族仅距8公里的盘山公路,但海拔却由1239米陡然上升到1734米。因历史上两寨有着相对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同时为了将两个同名寨子分开,人们便习惯性地称前者为上曼来,称后者为下曼来。上曼来210户哈尼族居民分为老…  相似文献   

3.
张雍德 《今日民族》2004,(12):27-32
绵延不断的群山由南向北,再由北回头向西,然后转身南下,形成海县中部圈椅形的一道主要山脉。圈椅形内侧突然跌落,让出一块硕大的山间平坝———遮坝子。之所以说它硕大,是因为它是西双版纳州内最大的山间盆地,面积达23万亩,换算成公制近154平方公里。“勐遮”,傣语指“湖水浸泡过的平坝”。那泓巨大的湖水不知何年干涸,露出坦荡如砥的身躯供人们农耕生息。每当阳春三月,稻秧栽插完毕秧苗返青之时,这片坝子就由淡绿渐成深绿,变成一块平铺在大地上的绿绒毯,严严实实地覆盖在坝子上;到了金秋时节,它又由深绿渐黄,最后染上一片金色,丰厚而富足。…  相似文献   

4.
潘骏玲 《思想战线》2007,(4):131-132
景颇族是一个跨镜而居的民族,本研究的田镲野点是德宏州陇川县城子镇曼冒村委会下的上寨坝和上寨山.上寨坝有75户人家,总人数为263人.而原来的老寨现名为上寨山,有43户人家,人数为149人.  相似文献   

5.
乡村发展的关键是要将外源性资源与内生性动力聚合转换,促进乡村“新内源式发展”。返乡青年具备专业多元、思维创新、文化素质水平高等优势,应抓住当下青年回乡创业的社会契机,使返乡青年精英成为链接外源资源与内生动力的关键性角色。本文以湖南M自然村为个案分析,探究青年精英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庄形成新内源发展态势的背景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精英在熟人社会中带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内生性动力在村庄内部激发凝聚,依托专业优势倒逼政府外源性资源投入,以提升作用的空间范围和系统层次,使内生性动力与外源性资源进行双向反馈互动;青年精英成立村社组织、制定行动策略,重塑动能形态,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事件搭接多元治理主体、助推乡村自治、孕育新兴产业,为乡村新内源式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10)
仡佬族先民濮人、僚人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信奉万物皆有灵,人生的平安、农作物的丰收都得益于神灵的庇佑。先民们的信仰延续下来,逐渐演变为今天仡佬族人的日常祭祀与年节祭祀,成了仡佬族同胞们相互交流和联系、增强亲缘关系、加强团结的纽带。  相似文献   

7.
春节不仅是中国一宗巨大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在为世界传承文化。春节,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对于我们来说光明而温暖。  相似文献   

8.
在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南部,有一块与缅甸山水相连、面积为1016平方公里的土地,或许是居于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布朗族的缘故,人们把这片土地叫做布朗山。登上布朗山北沿的广达邦塔(意为“上有平台和塔的大山”)山顶向西眺望,满目苍翠;沿着国境线,可遥看边陲重镇打洛。移目东南,连  相似文献   

9.
廖玉玲 《传承》2008,(4):90-91
近年来,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逐步成为史学家推崇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概述学界几位学者对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结合的看法,并结合本人的实地调查,阐述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逐步成为史学家推崇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概述学界几位学者对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结合的看法.并结合本人的实地调查,阐述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益处.  相似文献   

11.
12.
杨威 《前沿》2013,(10):160-161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这个过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文化资源是共生的纽带,而满足共生的条件因共生情境而定。文化共生分为互反型共生、互补性共生、和谐性共生。三种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在对河南省汝南县开元寺(城隍庙)佛教、基督教两种宗教文化毗邻共生现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上述两种宗教文化的交织影响下的传承与异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试析汨罗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汨罗有着"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的传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发展成汨罗龙舟竞渡文化,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生演变.  相似文献   

14.
初秋夜空,晴朗如洗,繁星点点,亮丽的银河,像一条洁白的飘带,隔河遥望的牛郎、织女脉脉含情的双眸,使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动人故事世代相传。在台湾,七夕节又叫“情人节”、“女儿节”,是“时年八节”中最富浪漫色彩的节日。牛郎织女、天仙配的故事中那种争取婚姻自主,盼望早日团聚,以及对夫妻恩爱、耕织自足生活的强烈向往、勇敢追求是台湾七夕节的主题之一。在台北,有一座叫“照明宫”的情人庙,庙中塑有牛郎织女的蜡像,仿佛真人一般。每到七夕  相似文献   

15.
内发型发展是致力于探寻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其理论与农村“空心化”治理存在适契性。通过对皖南B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其存在人口流失、文化式微和村落共同体衰微等“空心化”现象。B村“空心化”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真实性。B村“空心化”的深层根源主要是城乡缺乏互助协同、政府缺乏指导规划、村庄缺乏本土特色以及农民缺乏自主发展等。受内发型发展理论的启示,笔者主张,应对农村“空心化”需从城乡融合发展、国家与社会互动、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和培育村庄精英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正处于加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阶段,生计方式的剧烈转变对这些地区的居住空间格局、家庭结构、宗族关系进而内部社会关系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依据在贵州省安顺市G村获得的田野资料对这一变迁过程的内在发生机制做出分析,并对民族地区如何重建适应现代化转型需要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民族学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形成独立的学科。伴随着民族学学科的发展,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回顾了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历史,并积极反思有利于中国民族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在总结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对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云南西双版纳打洛镇傣族与缅甸北部掸族的跨境宗教交往为切入点,分析由这一交往结构所引发的跨境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相互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互动,以此来判断打洛边境傣族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02,(1):37-38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汾河盆地,是典型的农业区,市妇联始终把组织农村妇女发展种、养、加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九十年代以来,经过了一个从零敲碎打、小打小闹,到专业联片、形成规模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1990年以前的自然发展阶段,不成规模。范围窄小。第二阶段是1991年至1999年的发育阶  相似文献   

20.
三个阶段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汾河盆地,是典型的农业区,市妇联始终把组织农村妇女发展种、养、加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九十年代以来,经过了一个从零敲碎打、小打小闹,到专业联片、形成规模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1990年以前的自然发展阶段,不成规模,范围窄小。第二阶段是1991年至1999年的发育阶段。广大农村妇女在“双学双比”活动中,把种、养、加业作为家庭经济的重要内容,开始出现了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由传统种养向科学种养、由封闭活动向开放活动发展的趋势。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来,全市各级妇联明确把农村妇女发展种、养、加业作为做好妇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出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战略竞赛活动,全面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从而使全市农村妇女种、养、加业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山川城乡并举,种养门类齐全,一业为主发展,规模效益明显的新局面。四点做法第一,依靠政府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全市各级妇联主动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汇报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召开全市农村妇女开展“百村千户十状元”养殖竞赛活动动员会时,市委分管书记亲自作动员报告,明确要求各县(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